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社会·点击

脸谱化的MBTI:年轻群体新“社交货币”

“我们可以被描述,但不能被定义”

  脸谱化的MBTI:年轻群体新“社交货币”

  “我们可以被描述,但不能被定义”

  还记得十几年前,大家总爱在QQ个人资料的个性签名里,写下自己的星座作为介绍吗?比如:别惹我,我是天蝎爱记仇……我是温柔浪漫的双鱼mm,想找热情有主见的狮子gg……

  潮流就像是一个圈,彼时备受热捧的星座,虽说如今茶余饭后拿出来也是不错的谈资,但其时髦程度似乎已逐渐不敌近年来兴起的MBTI(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是一种人格类型理论模型)。

  MBTI其实并非新生事物,已有着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二战期间,作家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和母亲在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所创立的心理类型理论基础上研制开发出MBTI性格测试,此后经过几次改进,该性格测试逐渐风行,过去被尝试用于各类职场招聘会上。如今的大火,不知道是该测试焕发的第几春了。

  从星座专家到MBTI大师

  在各种MBTI测试网站中,通过回答上百道人格测试问题,测试者便能从16种不同人格类型中找到自己归属的那一个,还可以分析行为以及思考的习惯和内在逻辑,告知测试者适合从事的行业、性格中的优势和弱点、历史上有哪些伟人名人和自己是同人格类型。

  每种人格类型所起的名字噱头不小,令人不由得产生诸多联想。比如,ENTP是爱好思维碰撞聪明好奇的辩论家、INFP是富有诗意善良无私的调停者、ENFP代表富有自由精神充满活力的竞选者……不少人以此为坐标,来认识并分析自己的性格表现。一时间,MBTI成为不少年轻人新的自我标签。“原来我们交友时开口必问星座,现在变成上来就问MBTI人格,能快速打开话匣。”大学生小吴告诉记者,MBTI正逐渐成为年轻群体的新“社交货币”。

  回归到MBTI和星座两者本质,不难发现,两者都是围绕“你是怎样的人”展开。相比星座,MBTI能准确明了地给你一个最直接好记的标签,让你能够了解自己,也读懂他人。

  MBTI似乎让年轻人找到了在群体中迅速识别同类,默默塑造自己人设的方法,尽管理性在说“别给自己贴标签”,可是当对号入座之后,他们发现测试似乎总是格外贴切。当同型人格或相性高的人格之间彼此寻求人生问题的答案时,他们似乎找到了群体的归属感,不论是自嘲还是“抱团取暖”,都可以让自己变得容易让别人理解。“一开始我朋友让我做这测试,因为题目太多我还觉得特麻烦,测试完看分析后真‘绝了’,感觉每句话每个细节的分析都戳在我心坎上!”在我市某广告公司从事产品运营的小程说,“后来我就‘安利’朋友也去测测她是什么人格,现在上个网,大数据就疯狂推我MBTI的相关视频。”

  已经火了好几年的MBTI,时至今日,与之相关的话题在微博超话上阅读次数达到3.5亿次;在B站,以MBTI为标题的几百万播放量的视频数不胜数;甚至在各大综艺节目中,MBTI也成为导演们爱让艺人用来自我介绍和立人设的常备选题。

  “伪科学”还是真有料

  关于星座的理论,大众往往是以娱乐视角看待的。毕竟用出生日期来判断和分类海量人群的性格过于“玄幻”。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巴纳姆效应”理论。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这是一种典型的认知偏差行为。同理,MBTI虽然有16种人格类型,但在爆火之下依旧遭到了不少人的质疑。

  “我上大学时挺热情开朗的,身边人也说我热心善良,那时我测MBTI结果是ENFJ,和我当时的状态非常匹配,但上班几年碰了不少壁,职场交往也令我感到疲倦,最近一测已经变成INFJ了,也就是说我变‘I(内向型)人’了。”在酒店做宣传工作的小张苦笑着说。

  在一些MBTI测试网站上会明确写着“MBTI的16型人格分类是脸谱化的分类方法,测试者的性格与测试结果的描述很难做到完全相符。更准确的判定方式是研读更深入的学术著作并进行自我审视”。也就是说,MBTI依赖的是心理学理论,但本身并不等同于科学。记者通过查找资料也可以明确得知,创始人伊莎贝尔的家庭虽然属于知识分子家庭,但她们并没有接受过长期系统的心理学教育。

  事实上,无论是MBTI还是星座,年轻人在意的或许并不完全是结果。在人们接受多达200道人格测试题的过程中,MBTI就已经给予测试者们一种仪式感和咨询服务,它们令人感到新奇和激动,也给了用户一个认知自我和他人的全新视角,这才是这群年轻人真正看重的东西。

  MBTI爆火出圈后,国内受众都更喜欢形容自己是“I人”或“E(外向型)人”,人们下意识更注重自己是否外向或者内向。

  MBTI的出现,从一开始就灌输着“性格没有好坏,只有不同”的理念,让各种对自己性格产生自我怀疑的人们得到了慰藉。16种人格类型分别展现着在社会上提供不同功能的人群,没有一种人格是不必要的,它告知你擅长的领域,罗列出的相应MBTI的伟人似乎在激励你让你知道自己的MBTI拥有无限可能。

  数据化的情感碰撞 节能式的新型社交

  不过,即便MBTI完全相同的人,他们也并不一样,如果我们简单粗暴地将人分类,最后可能会错误地评价一个人,反过来也会限制自己人格的发展。

  “我把微信里,熟的不够熟的同学和朋友都标注了他(她)相应的MBTI(见右图),这样哪怕我忘了对方的名字,甚至逐渐记不起来他(她)是怎样的人,有MBTI至少大方向上不会出错,聊起话来更知道他(她)的雷区和习惯。”在校大学生小沈说。

  不仅如此,有了MBTI,一个人的“理想型”便在如今碎片式、节能式的社交环境中被进一步具象化,并被部分社交APP引入,将其纳入用户匹配标准。

  “我是INFP,网上人称敏感的小蝴蝶,其实我对自己的理想对象是个怎样的人一直没有具体画面。了解到INFP和ENFJ是绝配后,只要生活中出现ENFJ的人,我就难免先入为主地对他有好感。”小沈有点难为情地说,“我也知道自己并非真正了解他,但和ENFJ这类人接触起来就觉得令自己温暖和安心,彼此之间相处得都很好,像未曾谋面的老朋友。”

  一个人不由分说地喜欢上另一个在MBTI上相性极佳的陌生人。这样的迷幻举动,我们早就在经历着。不论是否存在互联网,人们在过去或现在所展示出的有效社交信息,如年龄、身高、体重、兴趣爱好、工作情况等,某种意义上就是有角度地展示你为何人,他人接触信息后为之心动的情况十分常见。这是人们在社交中选择的捷径,也是人们长期社交下总结的减少情感伤害的特效药。

  我们可以被描述,但不能被定义。MBTI的分析若被曲解和滥用,就会变成只要结果、没有付出的过程。因为自己是某种MBTI,所以这辈子就难以和不对付的MBTI类型建立良好关系,身上的人格弱点就无法改变的想法会蒙蔽自己,模糊自己个体的存在。

  ■记者手记

  MBTI虽好

  可不要“贪杯”

  ▲网上流行的MBTI分类图

  人生像一条河流,终点总会是大海。有着与生俱来的结局,但途径的山川湖泊,让人格有后天成长变化的可能。

  在和MBTI相关的网络论坛中,记者能看到不少人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也存在对自己的MBTI感到不满意的声音,诸如“我更希望自己是J人而不是P人,因为J人代表着做事有计划有条理和执行力,P人大都是拖延症患者”这样的期望不乏少数,希望人们在吐槽欢乐之余,切莫忘了自己人格的可塑性。

  MBTI构建的社交模式也令记者联想到当前颇为流行的“搭子”关系:健身搭子、吃饭搭子、旅行搭子。两人或数人基于某一垂直领域的高同调,在极短的时间内临时建立起高于普通的熟人关系,成为亲密关系的后备役。

  不论是MBTI还是“搭子”,交往的双方不再需要血缘、地域、事业之间的相邻关系,在消解社会身份的条件下彼此获得在某一领域或话题上的精神共鸣和生理满足。这种不稳固和几乎零投入的关系正中当代年轻人的靶心,成为孤独的自救指南。但这种社交方式会令年轻人们在人际关系中生活得更轻松些,还是会在一次次无法积淀的相聚离开里被自己超大的“回旋镖”击中,值得我们继续观察和思考。

  融媒记者 邵思民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社会·点击 00003 脸谱化的MBTI:年轻群体新“社交货币” 2024-08-07 永康日报2024-08-0700006;永康日报2024-08-0700007;永康日报2024-08-0700008;永康日报2024-08-0700009;永康日报2024-08-0700014;永康日报2024-08-0700015;永康日报2024-08-0700016;永康日报2024-08-0700017;22672060;永康日报2024-08-0700011;永康日报2024-08-0700012;永康日报2024-08-0700010;永康日报2024-08-0700013;22672061 2 2024年08月07日 星期三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