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体验“置换江湖”二手买卖
好物分享平台变味 闲鱼变“咸鱼”?
![]() |
![]() |
![]() |
记者体验“置换江湖”二手买卖
好物分享平台变味 闲鱼变“咸鱼”?
“来闲鱼 闲置能换钱”——正如这句广告语一样,闲鱼作为全国最大最活跃的闲置物品交易平台被大众熟知,很多人通过在闲鱼出售、购买闲置物品赚钱或省钱,面世初期深受大学生、宝妈等群体的喜爱。除了闲置物品交易,近几年,闲鱼还进军社交、租房、二手车等领域。然而,随着闲鱼的发展壮大,一些灰色地带也慢慢浮现。
①
②
①闲鱼鼓励用户对问题产品发起举报
②闲鱼用户遭遇举报难问题
职业卖家入场二手闲置物品交易平台
“现在去闲鱼上买东西,刷了好几页都是全新的物品,卖闲置物品的人越来越少了。”
市民姚女士是我市某小学一名语文老师,由于职业需要,她经常上闲鱼购买一些二手课外读物,供自己的孩子和学生阅读。“因为有的书本看过一两次就不看了,我觉得没必要买全新的。而且很多优秀的读物不再出版了,在淘宝上买不到,只能在闲鱼上淘。”姚女士介绍,满屏都是全新物品的情况不是近期才出现,“不过对于我们买家而言,只要价格便宜实惠,是不是职业卖家并无所谓。”
姚女士发现的情况其实是近几年闲鱼的常态。原是二手闲置物品交易平台的闲鱼,随着越来越多职业卖家的出现,似乎有些“变味”了。
胡俊就是这样一名职业卖家。在做职业闲鱼卖家之前,他在广西做校具生意,因为生意不是很理想,两年前,他开始在闲鱼上职业开店。“有一次我把自己闲置的咖啡机放在闲鱼上出售,挂上去当天就卖出去了,买家收到货问我还有没有其他配套产品出售,我就觉得这也是一个赚钱的门路。”胡俊说,因为自己喜欢喝咖啡,对咖啡用具有一定研究,永康也有朋友在生产相关产品,他便在闲鱼上发布了很多咖啡用具的销售链接。
“卖得越多账号的活跃度越高,曝光度也就随之增加,现在我手里有10来个账号,好的时候一天有1万元的流水。”在胡俊看来,闲鱼是电商中最容易入门的。
“在淘宝开店要交保证金,而且推广费也不便宜,相比之下,闲鱼就比较友好。”现在,胡俊的闲鱼店铺群每月利润稳定在5万元左右。
越来越多的职业卖家从其他平台转移过来,吸引他们的是闲鱼较低的门槛和宽松的环境,且闲鱼平台的一些做法和政策似乎也在助推着这个群体的扩张。胡俊向记者展示了其中一个闲鱼账号的后台,发现想维持高曝光率,使用者需要每天都做任务,包括发布一定宝贝数量、学习平台规则等类似淘宝的任务。“这个变化我觉得是趋势,作为平台,最终的目的就是盈利。”胡俊说。
维权不容易 买家很被动
市民陈先生曾有过被闲鱼卖家“人肉”的经历。
不久前,作为游戏爱好者,他在闲鱼购买了几个游戏账号。“宝贝详情上写着账号有等级、金币,但我拿到账号后发现是个空号,什么都没有。”气不过的陈先生找到卖家理论,“没想到卖家回复我说‘至于吗’,我就更气了。”于是,陈先生在平台申请维权,没想到卖家“人肉”出了陈先生的个人信息,连他工作单位都被找了出来。陈先生苦笑着说:“因为怕对自己生活造成影响,加上账号没花多少钱,所以我就没有继续维权。”
比起陈先生,市民池女士的损失就大了一些。前段时间,池女士的行车记录仪坏了。作为闲鱼资深用户,她上闲鱼搜索坏掉的行车记录仪型号。“我想着买一样的行车记录仪用着习惯一些,再三跟卖家确认型号,结果物品到手后,才发现它的版本比我之前用的那款低,有些功能不能用。”池女士说。
她找卖家理论,但卖家称二手物品售出不退不换。申请退货被拒的池女士找到了闲鱼客服,客服发起闲鱼小法庭。闲鱼小法庭是买卖双方有纠纷时的评审途径,通过邀请17位闲鱼用户投票,采取17票9胜制。“17位用户完成投票要一定时间,工作一忙我就把这事忘了,后来再打开一看,虽然判定我胜诉,但过了退货操作时间。”池女士说,她的初衷是省钱,最终损失100元。
不可描述的灰色擦边 交易无法鉴定
日前,市民吕女士想买一辆二手自行车,在闲鱼上搜索关键词后发现存在一些擦边商品。
“有一个商品是二手自行车,描述线上线下可骑,有人评论‘骑一次多少钱,骑多久’,这肯定不是正常的二手物品交易。”吕女士表示,她用闲鱼已经8年了,平台环境和以前明显不同。随后,吕女士将这个链接举报,平台反馈的结果是举报不成立:暂无足够证据证明举报的商品违反了平台销售规则。事后吕女士在网上搜索关键词,发现很多人遇到和自己一样的尴尬。
记者在闲鱼上看到,还有一些陪聊、心理疏导、代聊天等服务类商品。7月17日,记者联系闲鱼客服询问能否出售个人时间,客服对此回复的态度模糊,表示不建议。客服还表示,若陪聊内容涉及色情,平台接到用户举报,核实后会立即下架商品,但若无人举报,平台则无法监测私人聊天内容。
当然,闲鱼对此现象自然不能坐视不理,监管力度的加大使得平台上的整体风气清朗了很多。现在搜索一些关键词已找不到任何相关商品。例如,搜索“陪聊”关键词,直接出现了“禁止发布及求购陪聊等陪伴服务”,鼓励用户对此商品发起举报。
咨询过程中,客服还建议记者参考闲鱼公约发布规范,记者查阅后发现,平台审核一般看商品的描述、图片等信息来判断是否违规。但大多数出售“私人时间”的商品描述内容都是一样的,也会规避敏感词。比如,搜索“聊”,便会出现陪聊、代聊商品。记者对其中一个代聊商品链接发起举报后,显示将在5个工作日内办理。截至发稿当天,记者收到平台反馈称举报不成立。
■记者手记
二手交易领域未来可期 但需自我更新
近年来,二手交易市场发展迅猛。随着消费观念的改变,买卖二手物品变成许多用户的习惯。在规模快速扩张的二手交易领域,2014年诞生的闲鱼无疑稳坐第一把交椅。
然而,成为国民级的应用,必须满足一些硬性条件,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赢得用户的好感。因此,闲鱼首先要解决被质疑的问题,回归创立平台的初心。
近期,闲鱼也展现出了坚定的整改决心,平台内部审核趋严、大量封号、加强个人信用建设等动作频频。尽管如此,闲鱼的监管方式仍显得被动,依赖用户投诉与举报,日常监管缺乏主动性,“亡羊补牢”式的监管导致平台环境无法彻底净化。
因此,闲鱼仍需痛定思痛,下定决心不断改进监管办法,完善平台治理,提高交易的安全性和用户满意度,进一步强化买卖双方的信任感,促进二手市场的健康发展。这样,闲鱼才能成为一条活跃在二手交易市场的新鲜“鱼”。
融媒记者 吕笑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