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青年创意打造国潮咖啡馆
以咖啡为媒 品书法之美
![]() |
![]() |
![]() |
![]() |
![]() |
“95后”青年创意打造国潮咖啡馆
以咖啡为媒 品书法之美
连日来,一幅巨大的“心宽”书法作品悄然走红,成为社交平台上新晋的网红打卡墙。人们在作品前随便一拍,就是一张抓人眼球的大片。而这幅作品的创作者是一家名为“之我”的社区咖啡馆主理人“95后”女孩谢绮霞。她是一名资深书法老师。
书法作品《心宽》
边喝咖啡边写感受
用一杯咖啡拉近距离
手写作品
跨界融合 书法老师开起咖啡馆
永城“星”青年
“之我”咖啡馆位于中浙阳光小区,是一家有文艺范而雅致的社区店。推门而入,咖啡香气四溢,书香满屋。巨幅书法作品《心宽》格外引人注目。这幅高2.5米的作品不仅展现了谢绮霞深厚的书法功底,更成为咖啡馆独特的文化标识。
谢绮霞告诉记者,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数学系的她,特别喜欢书法,在十多年前就创办了“寻吾书社”,专注于书法教学。此后,她还做过定制书法作品的产品。不过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她都离不开“书法”二字。
“我常常想,书法为什么就不能和其他大众艺术一样流行呢?”谢绮霞认为,或许很多人对书法印象停留在原来的静心苦练、修身养性上。其实,书法并不刻板,也可以很潮。
或许与谢绮霞的数学思维有关,她对开设咖啡馆非常理性,并不是一时冲动。在她看来,一家店如果是仅靠情怀一定是走不远的。如果定位人群就是爱好书法的人,那肯定不能持续。但如果抱着让更多人有机会看到、尝试书法的初衷去做,那效果就完全不同。“开这家书法咖啡馆就是想用一杯咖啡,拉近传统文化与年轻人之间的距离。”她说。
去年,她和妹妹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咖啡豆选购、研磨、冲泡、拉花等各个环节,并前往知名咖啡店和培训学校交流学习,为开咖啡店做好准备。
记者在店内看到,虽然只是一间40多平方米的小店,但每个角落都充满文艺气息。从手写的“之我”店面招牌到纸袋、杯套、信封、墙挂等,都是谢绮霞亲手设计创作的。它们摆在一起,仿佛是一个小型书法展。谢绮霞的字体风格多变,既有传统书法的庄重,又不失现代设计的灵动。“我很小就开始学书法,在熟练驾驭行书、楷书、隶书等书体后,现在更着重于创作更多风格的书法作品。”她说。
店内一角,还摆放着王羲之、王铎等书法大师的字帖,供顾客欣赏学习。谢绮霞希望通过这些元素,让顾客在品尝咖啡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定制体验 让书法成为个性化表达
下过雨的傍晚,咖啡馆渐渐热闹起来。
客人们三三两两落座,在品尝咖啡和甜品的同时,根据自己的喜好,定制属于自己的书法文创产品。
客人胡晓瑾是第二次专程来到小店。她和朋友点了咖啡后,坐在舒适的座椅上,拿起白色的纸袋,开始挥毫泼墨。
“这种体验很特别,我们可以一边喝咖啡,一边根据自己的心境写下当时的感受。每个人的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胡晓瑾说,以前没写过软笔字,第一次到店里试着在纸扇上写了几个字以后,发现挺喜欢这种感觉,于是带着好朋友来体验。
客人王先生是小店的常客。他和同行的朋友拿起架子上的字帖,热烈讨论起书法作品。
正如胡晓瑾写下的“独一无二”,在“之我”咖啡馆,每一件作品都是独特的,因为它们承载着客人们的心意和情感,也让小店拥有了不一样的气质。在谢绮霞看来,目前市面上的部分咖啡馆比较模式化,缺少文化内核,而她希望以书法艺术赋予咖啡店文化厚度。
如果说“寻吾书社”还在寻找自我的阶段,那么到了“之我”咖啡馆阶段,已经把“我”作为主体,是“人生之我见”的旷达,是随意抒发自我的畅快。
“传统的书法学习方式对于现代年轻人来说有些距离感。我们提供一个低门槛地了解书法艺术的机会。在这里,无论是否学过书法,人们都能感受到书法的魅力,甚至可能因此爱上这一传统艺术,从而表达个性化的自我。” 谢绮霞表示,无论是“下雨天”的象形文字,还是“我想要两颗西柚(I want to see you)”的个性表达,都展现了中国书法这门艺术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她希望以咖啡这个媒介,让更多人以轻松的方式接触书法,感受到它的美好。“在这里,不需要关门静修,不需要枯燥的练习,只需要一杯咖啡、一份闲适,就能与书法产生美妙的化学反应。”她说。
接下来,谢绮霞还打算依托社区店组织书法沙龙、书法作品展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书法艺术。
融媒记者 颜元滔
扫一扫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