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考察深挖底蕴 研究现状探索发展
浙师大研究生暑期实践“寻美”芝英
![]() |
![]() |
![]() |
![]() |
实地考察深挖底蕴 研究现状探索发展
浙师大研究生暑期实践“寻美”芝英
7月1日起,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队聚焦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以“寻美芝英,青颂缙韵”为主题寻访芝英镇,挖掘芝英文化底蕴,研究芝英现象,弘扬芝英精神。
连日来,实践队开展了系列调研活动,包括问卷走访、实地考察、深度访谈等,通过对芝英古城复兴模式的深入调研和分析,记录芝英古镇的建筑特色、文化活动等,评估芝英古镇的宣传与保护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探索一种既能满足现代城市发展需求,又能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人文研究生实践队合影留念
参观展馆
深入调研
祠堂载传千年意 古建寻新缙州韵
“立祠堂于正寝之东,以棲先世神主也。”应氏受儒学熏陶极重孝道,在孝友翁撰的应氏家规二十条中,第一条就规定建祠宇,因此芝英建祠之风盛行。
7月2日至11日,实践队深入芝英古镇,对核心祠堂群进行考察。他们将调研重心聚焦于祠堂的历史文化、建筑形制及空间的再利用上,旨在通过深入研究,为祠堂的保护与活化提供创新思路和实践方案。
芝英七村是本次实践活动的调研重点。从调研结果看,该村现存12座祠堂,大多数保存完好,其空间得到了充分应用,如多次举办各种活动和讲座的思文公祠,和目前已经建成芝英镇名人馆的褒功祠,它们已成为祠堂保护和再利用的典型样本。
顶着高温天气,队员们反复踏访,对芝英七村的祠堂进行了细致拍照和测绘,记录下了建筑的每一个细节,通过广泛取样与深入分析,确保样本的全面性与典型性,其调研成果将为祠堂的保护与再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7月2日至4日,在芝英镇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队还参观了永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芝英镇廉风传承馆和芝英镇名人馆。这些展馆巧妙地改造了祠堂空间,弘扬了芝英文化与精神,是祠堂再利用的典范,同时也深刻地展现了芝英千年古城“以文化人、以文润城、以文兴业”发展之路的内涵和意义。
依托于丰富的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成果,实践队形成了近五万字的调研报告,力求对芝英的祠堂文化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梳理与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改进策略,希望以青年人的视角,为祠堂空间的进一步建设贡献力量,使祠堂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队员们表示,在调研过程中深刻认识到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挑战。芝英镇文化遗产丰富,令人赞叹不已,但同时也面临着文化传承过程中的诸多难题,例如资金链的稳定、传承人的培养以及宣传推广的有效性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长期的努力和逐步的推进。
青年引领传承潮 访谈深掘文化根
青年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中发挥着多方面的关键作用。他们不仅是传统知识和技艺的传承者,能够通过学习和实践,确保这些文化得以延续;也是促进发展的创新者,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造出新的表现形式。
此次实践中,实践队设计了两个方面的问卷,其中一份就是锚定本地青年群体,深度挖掘他们对芝英文化传承现状的独特见解与情感纽带,捕捉年轻一代心中的文化脉搏。
问卷结果显示,芝英青年对于文化保护与传承具有主动担当的意愿。300余名接受调查的青年里有过半的人表示非常愿意以志愿者、学习者的形式参与到芝英古镇的文化传承中来。展望未来,芝英古镇的文化传承之路将更加宽广而光明,青年们的热情与创新,将成为推动这一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让这座千年古城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除此之外,实践队队员开展了三场人物专访,分别与多年热衷于研究芝英文化的芝英七村村民应世法、永康锡雕传承人应远志与地方文化研究专家应业修共话芝英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应世法深刻剖析了现代化进程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同时也表达了对芝英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期待;应远志讲述了自己与锡雕结缘的故事,分享了传承过程中的艰辛与喜悦,更表达了对年轻一代能够接过传承接力棒的殷切希望;应业修深入剖析了芝英文化的独特价值,分享了自己探索芝英文化研究与复兴之路的过程,并呼吁大家共同努力,为芝英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这一系列调研活动,让实践队成员对芝英文化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也意识到了芝英文化还存在很大的加强保护、深入挖掘的空间,需要发挥青年智慧、扛起青年担当,完善古城研究资料,探索芝英文化认知的拓展与深化路径。
“暑期实践是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关键环节。学生们要在实践中敢于创新,勇于尝试,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思路,以创新驱动实践,实现个人和团队的成长。”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学工办老师柴培森表示,本次赴芝英千年古镇的学习调研机会十分珍贵,并表达了进一步深化与芝英古镇合作关系的意向,希望能够在未来开展更多形式、更深层次的合作,共同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文脉传承映古今智慧创新迎未来
芝英镇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和浙江省首批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单位,是浙江千年古城古镇的典型代表,拥有博大完备而颇具特色的文化体系。
10余天的实践之后,在实地拍摄和调研的基础上,实践队制作了一系列宣传视频、画册、策划案等资料,分别对芝英镇的美食文化与非遗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和展示。
宣传视频通过创意剪辑和音效设计,让古镇的宁静与活力完美融合,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古老魅力;《寻美芝英》文化宣传册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公众展示了芝英古镇的美食文化、旅游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丰富内容;“灵秀福地,乐享芝英”趣味定向赛策划案结合古镇的历史遗迹、文化故事和古建筑,设计“古镇知识问答”“应氏家规知多少”“你画我猜”“‘应’字书法挑战”“官帽、官服朝代匹配”等富有趣味性的任务,让参与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探索古镇独特魅力,体验历史与现代的交融,感受芝英古镇的深厚底蕴。
为确保活动顺利实施,实践队在内部对策划案进行了可行度测试,充分收集意见和建议,对策划案进行了细致的修订与完善。
在实践期间,队员们还撰写多篇宣传文稿,在浙师人文之窗微信公众号和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官网上分别发表了7篇稿件。此外,他们还积极对外投稿,希望能够拓宽芝英古镇文化的传播渠道。
“希望队员们持续保持这种主动探索和勇于实践的态度,为古镇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注入更多的智慧。”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芝英千年古城复兴工作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兼办公室主任胡潍伟对实践队队员的成果给予充分肯定,高度赞赏队员们所展现出的专业精神和创新能力,并认为这些成果对于提升芝英古镇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未来,芝英镇将继续深化与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的交流与合作,借助高校的专业力量,探索更多形式的文化推广活动,让更多人感受到芝英千年古城的历史韵味和文化魅力的同时,吸引青年们参与到传承和弘扬芝英文化的行列中来,为千年古城的复兴注入生机勃勃的新鲜血液。
融媒记者 何悦 通讯员 张思睿
卢丽娜 项妍嘉 谢雨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