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砖一瓦一故事 一街一巷一情怀
——走读象珠老街
![]() |
![]() |
一砖一瓦一故事 一街一巷一情怀
——走读象珠老街
夏至时节,将雨未雨,漫步象珠老街,满目皆是风景:古色古香的房子,曲曲折折的小巷,盏盏红灯笼点缀其间,韵味十足。还有妇女闲坐门口聊家常,老年人捉对在棋盘上厮杀,老街两侧坐落着一家家理发店、裁缝店、小杂货店、修锁店,以及奇三公祠、三间厅、狮门井等古迹……
古镇老街,独处城北一隅,闲看夏暑冬寒,叙说着悠悠往事。
岁月悠久的老街
处处有悠悠故事
象珠老街全长约1000米,是永康现存最长的一条古街。自明代以来,老街即是商贸中心,一砖一石、一房一瓦、一街一巷都折射着历史的变迁。
象珠老街上的店铺,经营的大多是老行当——理头发、补衣服、配钥匙,几块钱就能搞定,处处流露出传统的味道。其中,藏着不少受欢迎的“宝藏店铺”。
开一家店,百年如一日是什么体验?象珠老街便有这样一家店,经过一个世纪的洗礼,依然保留着原来的样貌。
店主徐兴江、王莲茶夫妇,今年已经分别有85岁、83岁,从事理发已60多年。店面不大,只有10多平方米,店后面摆着一张床和小桌。店中最显眼的是两条使用了近百年的木质理发椅,椅边缘都已磨损,沉淀着岁月的痕迹。
徐兴江三代都是理发匠,自己从16岁开始跟着家人学理发。结婚后,妻子也跟着他学,从此他们成了远近闻名的剃头匠夫妻。如今,店里依然保留着剃刀、“洋剪”等旧式理发工具,并坚持用剃刀给顾客刮胡子修面。当问及为何坚持开这样一家店铺,徐兴江说,从他记事开始,老街就非常繁华,吃喝玩乐应有尽有,几十年过去了,老街依然还是那个模样,不少老顾客就认准了他们的理发店,时不时来照顾他们的生意。“只要他们还需要,理发店就会一直开下去。”徐兴江说。
理发店不远处,有一家老字号铁铺,铁礅上的亮度折射出它历经千锤百炼的敲打过程。再走几步,就是一家有六七十年历史的裁缝店,一台上世纪70年代的蝴蝶牌缝纫机缓缓转动着……
在老街,薄物细故,也许就是一个人的心事;半丝半缕,也许就是一个人的快乐。这些看似平凡的故事在无声中支撑起古镇的烟火人间。
绣花功夫改造
老街焕然一新
对于一个地方来说,老街是历史的见证者,是岁月长河中的珍贵遗产;对于当地居民来说,老街是他们成长的地方,是心灵的归宿,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守护传承老街,成为一项重要的文化使命。
2018年,象珠老街进行了提质改造,对街巷的基础设施进行保护性修缮、对历史建筑进行活化利用,在留住街巷肌理的同时,又让老街在时光流淌中芳华依旧。
近年来,象珠镇相继推出文创集市、剪纸互动体验、文化展览等。“汉服节”“旗袍秀”等主题文化和节庆活动定期举办,更为老街带来了不少人气。
为进一步活化老街,日前,象珠镇邀请专家学者、在外乡贤齐聚一堂,为象珠老街打造“全国学雷锋有机街”献计献策。
“要充分挖掘象珠的历史文化内涵,并在现有基础上对老街的建筑物进行修缮利用”“要将雷锋精神与象珠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相结合,进一步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要打造属于象珠老街的特色,盘活乡村业态,推动经济发展”……座谈会上,专家学者和乡贤们纷纷表示,留存下风貌,方能守住记忆;传承好文脉,便能唤起乡愁。希望老街在跟上新时代发展的同时,能够和遥远的故事、古老的记忆共生共荣。
一条街可以很短,1000多米的路程只需要10多分钟就可以走完;一条街也可以很长,见证了古镇绵延800年的历史。如今,象珠老街在传承保护中成为人们心向往之的“打卡地”,散发出新的迷人光彩。
融媒记者 胡美樱子
象珠老街上快乐撒欢的孩子们
徐兴江、王莲茶夫妇为客人理发、剃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