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条绿波带串起131个信号灯路口
记者实地行驶体验“绿波魅力”
![]() |
20条绿波带串起131个信号灯路口
记者实地行驶体验“绿波魅力”
近期,不少市民开车时总感觉“运气不错,一路绿灯”。其实,这不是走运,而是绿波带在发挥作用。
我市每百人汽车拥有量达40.6辆,居全省县级市第二位。为更好地缓解交通压力,近两年,我市相关部门“招数”频出。截至目前,全市已启用20条绿波带,串起131个信号灯路口。在绿波带就能畅通无阻吗?为什么有时还会遇到红灯?全市有哪些路段已启用绿波带?记者在市公安局交通管理中心副主任汪超的带领下,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溪心路绿波路段设置了提示牌
保持正常速度行驶
就能体验绿波效果
什么是绿波带?汪超说,绿波带是根据相关路段的间距、车流量、车速等信息,设置最佳信号周期,以实现车流以一定车速通过相关路段时,大部分车辆能够遇到一路绿灯,做到不停车或尽量少停车。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6月27日16时许,记者与汪超一起从市交警大队出发,体验了一回“绿波魅力”。
出发后,车辆右转进入花园大道,在车宝路路口掉头。“花园大道车流量这么大,不可能一路绿灯吧?”刚上车,记者心里就打了鼓。“花园大道也设置了绿波带,只要我们保持正常速度行驶,就能体验绿波效果。”汪超给记者吃了颗定心丸。
果不其然。掉头后,车辆就开启了“畅行模式”,虽然速度不快,却总能赶上绿灯。汪超在一旁介绍:“车速并非越快越好。设置绿波带的目的是让大部分车辆一路绿灯。因此,我们会考虑整体车流的通行速度,也就是说不用特地保持某个车速,只要随大流就行。”
在经过几个绿灯后,车辆从花园大道右转进入溪心路后,在金城路路口遇到了第一个红灯。记者掐表一看,3.8公里的路程用时约4分30秒。等了大约半分钟后,红灯转绿,车辆又开启了“畅行模式”,用时约9分钟就到达永武线路口。中途偶有红灯,但等待时间很短。
之后,记者又与汪超一起从永康南站附近出发,沿着丽州南路、丽州中路、丽州北路行驶,再经城北东路、花园大道回到市交警大队,途经12个信号灯。一路上,记者明显感觉到,丽州南路较为顺畅,但途经丽州中路、丽州北路时,车辆刹车的次数增多。
“有时,市民感觉绿波带效果欠佳,其实跟绿波带本身的特点不无关系。因为每条路都有自己的‘性格’,如丽州中路、丽州北路就比丽州南路路况更为复杂。因此,车辆行驶在不同路段时,体验感会有所差别,这是正常现象。”汪超说。
关于绿波带的四个错误观点
错误观点一:在绿波带就能一路绿灯
汪超告诉记者:“在平峰期驶入绿波带,一般都能体验到绿波效果。但在绿波带行驶,不代表就不会碰到红灯。想要一路绿灯,就必须保持一定车速。有些司机喜欢开快车,其实不过是提早到路口等红灯而已。还有的司机开车速度较慢,或被在机动车道上行驶的非机动车影响,导致达不到标准速度,就很难体验到绿波效果了。”
汪超还以记者实测路段介绍道:“我们从花园大道右转进入溪心路,其实就是从一条绿波带驶向另一条绿波带,信号周期并不统一,所以遇到了红灯。车辆掉头,也是换一条绿波带,同样很可能遇到红灯。另外,路口间距较大,车流量过大、驾驶员驾驶习惯差等不可控因素增多,也会影响绿波效果。再比如,有的路段非机动车、行人横穿马路等意外情况较多,干扰了车流,绿波效果也会打折扣。”
错误观点二:绿波带是为机动车服务的
“诚然,绿波带是为了提高大部分车辆的通行体验。但绿波带并非只是为机动车服务的。”汪超以丽州北路为例介绍道,“该路段行人、非机动车横穿马路现象较多,我们设身处地地想,如果司机看到前面亮着绿灯,肯定想尽快通过人行道。因此,我们设计绿波带时把复杂路况考虑在内,让车辆让行后也能赶上绿灯,不让行的车辆反而会提前到达等红灯。”
“另外,有的路段设置直行、左转同时放行,可以增强绿波效果,但这时左转的非机动车和直行的机动车就有‘矛盾’,存在交通安全隐患。因此,我们宁愿削弱绿波效果,改为直行与左转分开通行。”汪超还告诉记者,如果有患者紧急送医等突发状况时,交警大队也可以借助大数据手段迅速调整区域内的绿波信号,更快速更科学地疏导交通。
错误观念三:遇上红灯就会一路红灯
机动车“抢灯”现象屡见不鲜,就是因为有些司机认为“遇上一个红灯就会一路红灯”。事实果真如此吗?汪超解释:“如果在距离路口较远时看到绿灯即将结束,切勿加速通过,因为在上一波绿波尾端通过的车辆,距离下一波绿波较远,很可能赶不上下一波绿波。等下一个绿灯亮起时,按照绿波速度行驶,就可以重新进入绿波带了。”
记者还了解到,因为每个路口的信号周期不一样,所以一些路口会特别设计停车用以“整流”(即整合更多车辆),以便让更多车辆“组团”通过绿波带。另外,有的路口车流到达率大于消散能力,容易造成车辆排队,也可能在上个路口设计停车,缓解瓶颈路口压力。
错误观念四:绿波带时间是固定的
“从去年以来,我们在全市近300个路口安装了雷视一体机,用于采集每个路口的直行流量、左转流量、右转流量、车辆间距、空间占有率等数据。由于每个路口的情况不同,所以每个路口的信号周期都不一样。”汪超介绍,绿波带的设置与许多因素有关,首要因素就是该路段车流量尚未饱和。而早晚高峰时车流较大,市公安局交通信号配时中心会适时开启“单点最优模式”,因此一般在早晚高峰出行的上班族可能就体验不到绿波效果了。
另外,周末、节假日或寒暑假时,市民出行会从“通勤模式”转向“周末模式”“假期模式”,车辆出行时间、集中路段等都会发生很大改变。这时,交通信号配时中心也会调整信号配时模式,提升车辆通行效率,改善市民出行体验。
融媒记者 李梦楚
■相关链接
全市已有20条绿波带 分布在这些路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