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应树立正确审美观
走出“形象焦虑”
年轻人应树立正确审美观
走出“形象焦虑”
永不放弃:
6月22日,贵报3版刊出了《“后高考经济”掀起消费热》一文,报道了高考结束,考生们除了吃饭、逛街、驾考、旅游成了首选目标,但还发现有一个行业也迎来了销售热潮。
主持人:
是什么行业?
永不放弃:
美容行业。目前,一股“暑假整容”潮在毕业生群体中蔓延开来,有些“准大学生”们想着终于离开中小学校,将“变美行动”提上日程,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这股潮流。此外,一些社交网络上的视频也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容貌焦虑”。在“美丽经济”背后,我们需关注一个社会现象。
主持人:
什么社会现象?
永不放弃:
年轻人对形象的极度关注以及由此引发的“形象焦虑”。现在无论是社交媒体上的网红,还是影视剧中的明星形象,都在不断强化一种特定的美丽标准。
主持人:
年轻人容易受到这些形象的影响,认为只有符合这些标准才是美丽的,进而对自身的外貌产生不满。
永不放弃:
是的。还有相互攀比也助推了“形象焦虑”。高考结束后,我看到身边好几名朋友的孩子以改变外貌来标榜自我,这种现象很容易形成一种潮流。
主持人:
她们是怎么改变自己的?
永不放弃:
通过美发、美容等手段提升颜值,自己不跟上就显得格格不入。可见,有些人热衷美容,不单纯是正常的“爱美之心”,还有审美观发生了偏离。这里面既有个人原因,更有环境因素。
主持人:
美丽并没有单一的标准,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美。
永不放弃:
近年来,一些畸形变态审美趣味泛滥,给学生们造成不良的审美示范。加之一些无良医美整形机构利欲熏心,夸大虚假宣传,大肆贩卖“容貌焦虑”,推波助澜。
主持人:
高考后的美丽热潮是年轻人释放压力、追求自我的一种表现,但其中的“形象焦虑”问题不容忽视。
永不放弃:
学校和家庭可以联手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通过通俗化、常态化的反复教育,让学生从小就能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容貌观。让学生真正懂得,从整个人生的维度看,通过改造的美只能美一时。
主持人:
嗯。自信来源于内在的修养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而不仅仅是外在的改变。可以通过阅读、学习、培养兴趣爱好来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获得长久的自信。
永不放弃:
“准大学生”们应清醒认识到学识涵养的自然内在美远胜过“人造美”。只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才能走出“形象焦虑”,避免过度美容整容,从内心建立“形象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