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文化·五峰

师恩难忘

  师恩难忘

  □程望槐

  杜方剑老师是我就读永一中文科班时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1987年,我在他慈祥的目光中依依不舍告别了菁菁校园。他是一位睿智豁达、慈祥可亲的可敬长者,至今难忘那一片恩情。

  杜老师出的作文题目很新颖也很经典。1986年的一天,他带领我们参观刚建成的永康宾馆。此后,他叫我们以《高级宾馆·新宿舍·危房》为题,写一篇议论文,提高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度。

  有一天,杜老师在课堂上解读鲁迅散文《为了忘却的记念》时,对我的关心和期冀,使我终生难忘。文中写到柔石“前额亮晶晶的,惊疑地圆睁了近视的眼睛……”他突然借题发挥说到我。他说阿东有时“惊疑地圆睁了近视的眼睛”有点像昔日的柔石,并对我的才气极为赞许。

  现在想起来,这是杜老师对我善意的鼓励。他当时给我树立学习榜样,那是1986届文科班的师姐徐芳菲。徐芳菲后来担任南方一家晚报社副总编。杜老师给我定的标杆太高,我一直是望尘莫及。

  杜老师有一次叫我上台读自己写的作文,现在想起来,并不是我的作文写得很好,而是他对我敢于自我剖析的行为嘉许。我在作文中提到了从浑浑噩噩的“苦恼人的笑”状态转变到“多余人的觉醒”,要积极投入集体活动。

  高中毕业十年后,我和杜老师合作编辑永康影评刊物《银海浪花》,并参加“热爱祖国”全国群众影评征文比赛,分别在金华、浙江、全国赛区获奖。师生参加征文比赛同时中奖,当时传为佳话。

  后来,我热衷搞邻居节之类的。杜老师通过微信表扬我:阿东一颗火热的心,一枝生花的笔,把分散各处的老师同学融在了一起。可惜,2017年10月,我和一些老师、同学组织举办永一中1987届三十周年同学会时,杜老师因在东阳老家为百岁母亲贺寿未能到会。

  2018年9月8日,我邀集永一中87届各班代表到杭州慰问徐振声、沈辉、杜方剑、曾泽广、池静等恩师,献上教师节礼物。时任校长方雄伟老师委托我们转送题字“桃李灼灼映丹心,岁月悠悠忆真情”。

  杜老师1963年杭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先后在永康西溪农校、龙山中学、永康一中等校任教,呕心沥血,教书育人。

  龙山中学退休老师朱章台深情回忆在红卫中学(龙山中学的前身)一起办校报的场景:“每逢星期日,他总扑在办公桌上伏案审稿、修改、刻印。等我回校后,两人在油印室一份一份印好,晚自修时分发给学生。面对这项脏、累、繁而又琐碎的工作,杜老师乐此不疲,看到一张张小报,满脸露出丰收的喜悦。”

  十多年来,杜老师一直担任永康中学生作文小报《华溪犊》《读写之窗》编辑,经手删改润色的学生习作不下千余篇。他支持和指导87届文科班创办班报《铅笔头》。

  杜老师历任永康一中语文教研组组长、浙江省中学语文学会会员、永康市中学语文学会副会长等职。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在全国刊物上发表了数十篇教学论文,多次获省、市级奖,并参加浙江省九年义务教育初二语文课本及相应“教参”的编写工作,与人合著《古文分类导读》,先后担任《高中语文读写指要》特邀编辑、《高中语文预习册》(第三册)主编。

  在杜老师的激励和指导下,我在乡镇从事文秘、宣传等工作30多年,在文学芳草园默默笔耕,成为金华市作家协会会员。2022年,我创作的《槐园撷英》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我还先后编辑过《古丽短波》《江南信息》《东城信息》《古丽商会》《康灵报》《雾川报》等内部刊物。

  感谢杜老师,让知识之光照亮我的前程,使我走上爱好文史之路,在追远溯源中追梦未来!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文化·五峰 00006 师恩难忘 2024-07-02 永康日报2024-07-0200007;永康日报2024-07-0200008 2 2024年07月02日 星期二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