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种草”中学会“除草”

记者体验“国民软件”小红书

“种草神器”如何除“杂草”

  记者体验“国民软件”小红书

  “种草神器”如何除“杂草”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对手机软件的依赖程度与日俱增。小红书、抖音、豆瓣、美团……打开手机界面,一些熟悉的生活类应用软件映入眼帘。它们成为大众获取信息、分享经验的重要渠道。因为便捷、实用人机交互的方式,它们让人们沉醉其中。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热门软件在带来方便、提供“福利”的同时,也在渐渐变味,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受到质疑。即日起,本报推出“‘种草’中学会‘除草’”专栏,共同探索我们在享受这种便利的过程中,该如何在“种草”中“避雷”,有经验的读者,也可以和我们分享你的“除草”经历哦。

  开栏语

  手机达人们外出聚餐前,往往会先上小红书查阅“必吃排行榜”;购买各类商品时,要先搜索测评笔记;出游前,网罗各类旅行攻略成了必不可少的步骤。这种通过借鉴他人分享的经验,进行事前“做功课”的消费方式,即所谓的“种草消费”,正因其能够高效满足消费需求而日益受到青睐。然而,尽管小红书的“种草文化”带来诸多便利,在信息的海洋中,如何甄别真实与虚假,避免那些无价值甚至误导性的“杂草”信息,成为用户和平台必须直面的问题。

  ①小红书上“头戴尿不湿治感冒”的偏方

  ②小红书用户管理自身账号

  “我知道都是雷 但我真的避不开”

  “永康的小冰岛”“金华人自己的阿勒泰”……

  当你打开小红书,呈现在眼前的大多是诸如此类的标题:东西都是“不买后悔”;餐厅都是“好吃到流泪”;景点都是“超级出片”。兴冲冲跟着小红书到了实地,感受下来却十分下头。

  6月10日,记者和三五好友相约带娃去仙居淡竹玩水过端午。好友A往微信群里甩了几个淡竹拍照打卡点的小红书链接,第二天,一群人便兴冲冲地分三辆车出发了。

  “大家导航到定位点集合,小红书推荐这里。”

  “我到了,但是看着和照片不像啊。”

  “岸上都是老房子不太好看,再找找看,有适合的地方就停下吧。”

  最终的结果是,大家随便找了一处浅滩下水,玩了3个小时,凑合拍了几张照片,便返程回永。第二天,两娃双双受寒流鼻涕。于是记者又赶忙在小红书上搜起“宝宝受寒怎么办”。搜索结果除了用药指南还有各种偏方,甚至包括将热水倒进尿不湿,给宝宝戴上热敷。残存的理智让记者没有对自家孩子下手。

  记者同事小明(化名)此前也曾约记者一起去号称“阿勒泰金华分泰”的金华勤俭村大草坪遛娃,让孩子在“金华版阿勒泰”放松自在。因提前安排了其他事项,记者婉拒了小明,小明便带着提前买好的露营装备和家人出发了。

  “‘阿勒泰’好玩吗?”回到办公室,记者问小明。

  “装备都没用上,除了拍照,啥都不让干,娃都要被晒‘扁’。”小明说,小红书上的照片看着好看,但都加了滤镜。“阿勒泰金华分泰”实则是G60高速公路金华收费站出口的一块大草坪,因前来游玩的人太多,草坪多处被践踏毁坏。

  以上是记者们的亲身经历。不过回归到景点本身,这两个地方确实值得一游。但一些博主为了博取关注和点击,不惜夸大事实甚至编造虚假信息,将照片P图美化。跟风前去的用户期望值过高,所遭遇的现实与网络展现的理想景象大相径庭。这种现象不仅让用户“踩雷”,大量人流涌入,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秩序造成了不良影响。

  “圈里养羊 恰好有我”

  令人担忧的是,小红书平台在资本的驱动下,盲目的精致主义和拜金屡禁不止。

  “这哪里是小红书,这是有钱人的小金书!”90后女孩小夏是我市一名企业白领,出于兴趣爱好,两年前小夏开始经营自己的小红书账号,但很快她就发现,普通人的生活没有人看。“手冲咖啡、假期滑雪,越精致的照片看的人越多。”小夏说,“但是我不能天天去滑雪吧,成本太高。”

  随意点进小红书里的好物分享,博主很有可能是量产型名媛。“佛媛”“茶媛”“下午茶媛”,小红书上“媛媛不断”。不少博主通过频繁展示奢侈品、高端旅行和昂贵的休闲活动来吸引关注。例如,乘坐私人飞机游艇、举办百万豪车提车仪式等。“2023年宾利汽车在华交付量为3006辆,在小红书交付两万辆。”网友如此打趣道。

  这些内容往往能获得大量的点赞和评论,吸引粉丝。炫富的流量一来,博主就会马上开始带货。但和挥金如土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出行坐私人飞机,却教粉丝用廉价染发剂染出美发沙龙的质感;用着全系高级护肤品,却说给“贫民窟”女孩推荐平价水乳,并晒出空瓶证明自己用过。“种草”帖里附着商品链接,一个链接销量很容易就达到几千单,流量收割机碾过,收获颇丰。

  话说回来,小夏个人主页里点赞量最高的帖子确实就是教人自己在家动手染发,成本每次只需80元。1000多的点赞量,说明真实世界里,还是普通人多。

  尽管小红书上存在大量的“杂草”内容,然而还是有很多真正热爱生活的人,分享着他们认为真实而纯粹的“美好”:认真经营了两年小红书账号但粉丝还是只有100多个的小夏算其中一个。

  “放弃做网红,做回用户,小红书上还有我喜欢的博主,努力分析大数据让自己的账号还能用。”小夏说。

  平台机制下的流量之争

  收回吐槽,回归到问题本身。为什么普通用户和大V都想通过夸大其词的方式收割流量呢?说白了,还是平台的机制。以小红书为例,该平台最早作为海淘软件,曾因其独特的社区氛围和高质量的用户生成内容受到欢迎。然而,随着商业化步伐的加快,平台内的广告和商业推广内容越来越多,许多用户反映,寻找真实、有用的信息变得越来越难。

  “小红书现在主要的收入分为两部分:商城分成和卖社区帖子流量。”有8年从业经验的小红书服务商张元(化名)跟记者介绍,“不同于其他社交媒体,打开小红书首页一下子推给用户好几条,但这些只能算曝光,点进去才是有效阅读,因此大家在首图和标题上绞尽脑汁也就很正常了。”张元说,小红书的粉丝机制相对于其他社交媒体偏弱,这也导致小红书的“种草”帖子演变得越来越夸张,首图越吸引人,用户触达得越直接。“所以我们在投放广告时也遇到过收费3万元的博主没有收费1000元的博主广告效果好。”

  张元大学毕业后,就做了小红书服务商,提供小红书平台商业化用户运营服务等。8年间,她见证了小红书从“种草”社区到购物平台的转变。“以前我们要把广告像软文一样推送,现在小红书上并不拒绝广告。”据张元介绍,以前她和同事拿到品牌方的产品后,需要进行买点梳理,让平台用户容易接受,将广告包装成软文分发。现在,他们会根据产品特性,利用后台分析某类产品的关键词、用户的搜索量,再根据这些数据投放广告,达到产品购买或品牌宣传的目的。

  “因为职业原因,我自己使用小红书最多是搜菜谱。”张元意味深长地说。

  ■记者手记

  用健康的内容生态来矫正

  日前,编辑来跟我约稿,说有一个不用怎么出门跑的选题。“你甚至可以在办公室里完成这篇稿件。”在编辑如此“诱惑”下,我欣然接下选题。

  本着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记者虽没怎么出去跑腿,但用电话“跑”了不少路。总结下来发现使用小红书已成为很多人的日常习惯,即便被其他软件“种草”了某款产品,最终还是会到小红书上看评价。

  作为一款“国民软件”,面对种种质疑和挑战,小红书已开始意识到危机,并展现出改进的决心。在最近针对 “奢靡浪费”“炫富拜金”等问题开展的互联网平台联合专项治理中,抖音处置账号11个;微博处置账号27个;小红书则直接关闭了383个违规账号。此外,记者注意到,小红书也有意扩充审核团队。在招聘网站上,小红书发布了舆情研判、高热内容审核、内容治理等多个岗位。

  今年已经是小红书成立的第12年了。如果第一个十年的主题是站稳脚跟的话,接下来的十年就是迈向成熟的周期。增加内容审核的严格度,优化算法推荐机制,让用户能接触到更加真实、有价值的信息,这可能是小红书留住用户的法宝之一。同时,积极探索与用户的互动方式,鼓励产出更多高质量原创内容。变革之路虽漫长且充满挑战,但只要坚持用户至上的原则,重视社区生态的健康发展,小红书依然有机会重回“C位”,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融媒记者 吕笑佩

  ②

  ①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种草”中学会“除草” 00003 “种草神器”如何除“杂草” 2024-06-13 永康日报2024-06-1300007;永康日报2024-06-1300005;永康日报2024-06-1300006;永康日报2024-06-1300008;22324701;22324700;22326273;永康日报2024-06-1300009;永康日报2024-06-1300012;永康日报2024-06-1300013;永康日报2024-06-1300014;永康日报2024-06-1300015;永康日报2024-06-1300016;永康日报2024-06-1300017;永康日报2024-06-1300018;永康日报2024-06-1300019;永康日报2024-06-1300020;永康日报2024-06-1300011;永康日报2024-06-1300010 2 2024年06月13日 星期四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