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婺剧保护传承发展条例》实施
永康婺剧发展迎来好时光
![]() |
![]() |
![]() |
![]() |
![]() |
《金华市婺剧保护传承发展条例》实施
永康婺剧发展迎来好时光
婺剧是金华及周边地区的地方戏,曾经七次登上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出访五大洲的59个国家和地区,是我们金华的文化瑰宝。5月1日,《金华市婺剧保护传承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从法律层面进一步明确了婺剧的文化价值,保障了婺剧的传承保护,在婺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我市婺剧发展事业别具一格。民营婺剧团基础较好,婺剧进校园活动深入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成为传承发展婺剧艺术的重要力量。《条例》的实施,让我市婺剧从业者们备受鼓舞。
借《条例》东风
婺剧刀马旦的婺剧团“重出江湖”
“手眼同步,眼睛看牢,预备……”日前,在江南街道山门头村文化礼堂,55岁的章燕南正向学员传授婺剧演员形体动作要点。干练的动作、嘹亮的嗓音,在章燕南的身上能看到婺剧人特有的气质。
章燕南从事婺剧事业已有42年。《条例》正式实施当天,她按捺不住激动的情绪,流下了眼泪。“可能别人无法理解我的这种情绪。只有把婺剧爱到骨子里的人,才能深切感受其中的意义。”章燕南坦言。
出生于婺剧世家的章燕南,从小就开始模仿婺剧演员的唱腔动作。13岁那年,她正式进入剧团开始婺剧从业生涯,先后创办山门头婺剧团、双龙婺剧团、江南婺剧团等。穆桂英、樊梨花……她塑造了一个个深入人心的形象,成为远近闻名的刀马旦。
前些年,民营剧团的生存发展面临着很大的压力,这也让章燕南身边的婺剧演员越来越少。“那时候,我们对外说自己是婺剧演员。其实,在别人眼里我们就是‘戏子’。”章燕南说,当时婺剧演员的社会地位并不高,每当旁人问起职业,她总是不好意思说。
虽然婺剧团办不下去,但章燕南对婺剧的热爱分毫不减。为了传播婺剧,她出钱出力;对于想学婺剧的人,她倾囊相授。这些年来,她既当婺剧演员,又当婺剧指导,活跃在婺剧进校园、婺剧下乡等活动现场。
在章燕南看来,《条例》的实施是为广大婺剧演员“正名”的好机会。对此,她十分珍惜。现在,她的身边又聚集起一批婺剧爱好者,她也成为团队中亲切的“南姐”。
“《条例》的实施,让我感觉到接下来婺剧大有可为。如今,我重新办起了民营婺剧团。”章燕南激动地说,“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婺剧发展正逢好时光。”
持续发展婺剧特色
龙川学校让婺剧之花开满校园
“飞流直下三千尺……”日前,龙川学校一堂语文课上,学生们正在集体背诵《望庐山瀑布》。
记者发现,学生们的背诵方式十分新颖,他们和着婺剧音乐节奏,朗朗上口。原来,龙川学校将婺剧教学与日常课程结合,由专业婺剧团队为该校小学部的每一首古诗定制曲乐。学校通过将戏曲融入古诗,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古诗意境。
“这种创新做法,我们已经尝试了一年,效果不错,学生记得牢、学得快。”该校语文教师周昌云告诉记者,“如今,学生不仅不抗拒背古诗词,反而会主动去学,回家后还唱给父母听。”
作为一所婺剧特色学校,龙川学校2013年被列为金华市婺剧进校园试点学校。学校以此为契机,利用文化墙、宣传窗等传播婺剧知识,把婺剧教学融入课堂。
语文课上,学习婺剧版古诗;音乐课上,欣赏婺剧名段;声乐拓展课上,学习婺剧唱腔;舞蹈拓展课上,学习婺剧动作;美术课上,学画婺剧脸谱。另外,为了引导有婺剧兴趣特长的学生开展专业训练,学校成立了婺剧社,与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合作授课,社团成员常年超过200人。一年一度的校园婺剧节,学校已连续举办了五届。
“我从小就喜欢婺剧。我认为,只有从娃娃抓起,我们才能真正地传承婺剧。”龙川学校党总支书记吕永固是一名资深婺剧迷,他说,《条例》的实施,让婺剧进校园有了法律保障,必定能让更多学校消除顾虑,放开手脚干。
他说,传承婺剧是他的梦想。看着梦想一个个实现,他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
学生在学习婺剧
婺剧文化墙
《条例》提振信心
有望推动永康婺剧大发展
据了解,《条例》共6章32条,从保护传承、人才培养、创新发展、保障监督等方面明确了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单位的职责,既是推动婺剧繁荣发展的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又是任务表、责任书、规划图。对于众多婺剧从业者而言,《条例》的实施让他们备受鼓舞,也极大提振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以前我们下乡调研时了解到,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能用于婺剧演出。村里如果要演婺剧就得找企业赞助或者由村民凑钱,筹集资金很不容易。”市文广旅体局文化遗产科科长陈有福说,《条例》第二十八条提到: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举办婺剧展演活动,丰富基层人民群众文化生活。
“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有了集体经济‘托底’,老百姓的文化需求得到了保障,婺剧演出市场一定会更加红火。”他说。
近年来,我市立足浓厚的婺剧氛围,挖掘民间热情、引入民营资本、激发民办活力,不断推动婺剧繁荣发展。我市通过出台《送文化下乡管理办法》,加大送戏下乡补助力度,民营剧团每场演出补助费用较往年提升40%至160%,极大调动了民营剧团的积极性。据统计,2022年以来,市财政局对民营剧团的各类补助累计达300万元。
同时,我市有关部门先后通过“团村”“团企”结对模式,将一些闲置国有资源、场地提供给优秀民营剧团无偿或低价使用,缓解民营剧团“借场地难、租场地贵”的困境。此外,我市还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协助民营剧团引进国家级演员,提升民营剧团演艺水平。
据统计,去年我市各民营剧团开展演出1600多场,吸引观众20余万人次。我市通过引导民营剧团着眼宋韵文化、名人文化、乡土文化,做好“老戏新排”“老戏精唱”,推动创编饱含本地风土人情、方言声腔、艺术审美的新剧,为婺剧传承发展注入地方活力。
在此基础上,我市将结合本地实际,建立相关实施办法和补助政策,把婺剧艺术事业发展推向新的高潮。
“《条例》的实施,让婺剧从业者们充满干劲。”陈有福说。
《金华市婺剧保护传承发展条例》
融媒记者 施俊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