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牙,可能是你的牙在喊“救命”
塞牙,可能是你的牙在喊“救命”
塞牙,几乎是每个人都有过的经历。不过,大多数塞牙,都可以很容易地用手指、舌头或是牙线清理出来,所以,很多人并不当回事。
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如果经常塞牙,很可能是牙齿在向我们发出警报,千万要注意。
为什么会“塞牙”
健康的牙齿和牙齿之间其实也有缝隙,不过这种缝隙是“隐藏的”,一颗牙紧紧挨着另一颗牙,彼此之间的牙缝能感知得到,但很难用眼睛直接看到。因此,虽然我们可以用牙线自由通过牙缝,正常情况下,食物是不会塞进牙缝里面的。
如果你开始频繁出现塞牙,最常见的原因就是牙缝变大了。
造成“牙缝变大”的情况
主要有三种
牙齿缺损。当牙齿如果发生了蛀牙、折断、磨损等情况,就容易让牙齿和牙齿之间原本紧密的状态被破坏,食物就容易嵌塞在牙齿缺损的部位(比如蛀牙的牙洞里),且很难被清理出来。
牙龈退缩。牙龈退缩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就是牙周炎。
当牙齿周围的卫生变差,牙结石堆积在牙齿和牙龈之间,会持续刺激牙龈,导致牙龈红肿。当牙周炎发展到比较严重的阶段,原本牢固支持牙齿的牙槽骨还可能发生吸收,最终牙龈就会跟着牙槽骨一起萎缩下去,形成“黑三角”。
此外,机械力的持续创伤也会导致牙龈退缩。比如塞牙之后使用坚硬的竹制牙签挑嵌塞的食物,使用过硬刷毛的牙刷用力刷牙,都可能给牙龈造成损伤,造成牙龈退缩。
最后,随着年纪变大,同样会出现牙龈退缩,只是这种生理性的退化进展非常缓慢,比起前面两种来微乎其微。不过,当牙龈逐渐退缩到一定程度,牙齿和牙齿之间还是会出现“黑三角”。
牙齿移动。当牙周炎进展到一定程度,不仅会出现牙龈退缩,还会引起牙齿松动,最终牙齿的位置还会发生移动,这也会让原本的牙缝越变越大。
频繁塞牙 还有救吗?
明显的牙缝如果已经形成,想让它消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要治疗塞牙,首先要搞明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塞牙。
当牙齿硬组织本身出现缺损,进而造成的牙缝,是可以通过补牙、做嵌体、牙冠修复体来掩盖的。缺损小的可以直接用树脂补牙,缺损较大的还可以通过嵌体、牙冠修复体等进行修复治疗。
如果是因为牙周炎、外伤等导致的牙龈退缩,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通过做牙周基础治疗加上牙周手术来修复。但是,当全口牙已经出现不可逆的牙周炎,多数牙齿之间都出现了大牙缝后,实际操作中很难再恢复原本的紧密排列。
因此,预防塞牙、预防大牙缝的出现,比治疗它要重要得多,也简单得多。
首先,定期做好牙科检查,如果发现有蛀牙和牙齿的硬组织缺损,尤其是发生在牙齿相邻面的蛀牙,要及时补牙。小洞不补,最后变成大洞,难度会增加,也更容易出现无法挽救的牙缝。
其次,要定期洗牙,每一年左右找医生洗牙,清理一次牙结石,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对于牙周炎比较严重的,可以适当缩短洗牙的周期,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深层的牙周刮治。
来源:“生命时报”“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