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社会·看点

用书籍为生活带来更多可能

“95后”小伙
开了家“夜间书店”

  用书籍为生活带来更多可能“95后”小伙

  开了家“夜间书店”

  在桃源路附近的一条小巷里,隐藏着一家名叫“弗里书店”的二手书店。令人好奇的是,书店总是晚上才开始营业,却仍能吸引不少年轻人前来购书。弗里,英文“Free”的直译。这家书店的存在,为热爱书籍的人提供了更多选择。

  {

  从爱看书到开书店 2000本二手书圆了书店梦

  弗里书店的业主是一个出生于1998年的小伙子,姓方,丽水人。5月9日晚上7时,记者来到书店时,小方正窝在书店一角捧着斯拉沃热·齐泽克的《面具与真相:拉康的七堂课》——一本研究哲学家拉康的书籍。

  店面仅20平方米左右,装修简单,扫一眼就能将整个书店看到底。最吸引目光的就是几个依墙而立的大书架,上面摆放着哲学、社会学、文学史方面的书籍。“现在店里一共有2400本书,价值超过10万元。”小方说。

  在一众早餐店、电器维修店、百货商店等充满烟火气的铺子之间,这家小书店颇有些“大隐隐于市”的味道。谈起为何将店址选择在这里,小方笑着说:“因为便宜,一年的租金只要1万多元。”

  要追溯小方是何时产生开一家二手书店的念头,还得回到他的大学时代。   起初,小方为了解答专业课上的问题,一头扎进了学校的图书馆。在寻找资料的过程中,他发现许多藏在图书馆不起眼处的旧书十分有趣。不仅是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书籍,文学、哲学、社会学等方面的书籍也勾起了他强烈的兴趣。

  渐渐地,图书馆里的书籍已经无法满足他的“胃口”,而大学旁的一条旧书街成了他的新“矿洞”。“每每逛旧书店,都是天黑才回,蹲下来,踮起脚尖,反反复复,直到拎着旧书回到寝室坐定,才察觉肩酸脚疼。”小方在小红书上的一篇笔记中如此回忆那段淘书时光。

  边看边买,边买边看,随着手里的书越来越多,想要开一家书店的念头渐渐地浮现在小方的脑海中。毕业时,他手里已经有2000本左右的书籍,也成了他后来开书店的“原始资本”。毕业后,他在永康找到了一份工作,并开始寻找合适的店铺。由于手里仅有2万元,他花了一年多才找到了现在这个店铺。

  刷墙、装灯箱、运书……为了省钱,这些活都是小方和他的父母做的。2022年11月,小方的书店正式开业了。

  由于小方白天另有工作,书店的营业时间定在工作日的晚上6时到9时、周末的下午1时到晚上9时。他还在小红书社交平台上用“弗里书店”的账号发布了第一条笔记,标题是“既然如此,那就开个书店吧”。

  盈利很重要 经营书店不能“用爱发电”

  或许是因为中国古代有重文轻商的传统,在不少人的印象里,文人与商人是站在对立面的,而开书店似乎注定是一个有情怀但没钱赚的买卖。小方却丝毫不掩饰对盈利的追求:“既然开书店,那肯定是希望赚钱的。”

  小方告诉记者,去年书店的营业额大约4万元,除去房租、进货成本外,还有一些盈利。

  虽然营业额不多,但小方对书店经营的规划却一点也不马虎。目前,书店的销售渠道主要有三个,分别是实体店售卖、线上售卖和外出摆摊售卖。“这三个渠道的营业额基本持平。”小方说。

  在有空时,小方和他的一名合伙人会经常往外地跑,参加各地的书展、文创展、音乐节等。在这些文艺青年聚集的场合,书籍往往有一席之地。“我和这名合伙人会轮流出去摆摊。”一年下来,这些活动不仅带动了销售,也为书店增加了不少人气。

  此外,小方在开店初期就在小红书上持续更新书店的内容,同时利用这个平台进行线上售卖。从分享书店的经营日常到读书感悟、书籍推荐,小方几乎每天都会更新一条笔记。评论区也不乏人气,或是表示鼓励,或是求购书籍,或是交流读书心得。目前,小方已经有超过4000名粉丝。

  线上流量也带动了线下销售。到店的顾客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慕名而来的,他们又通过在社交平台上的分享扩大了书店的影响。“顾客年龄集中在16岁到35岁,客单价七八十元。”小方观察到,年轻人对书籍的需求还是很大的,同时阅读范围也很广。“比如现在有不少高中女生对女性方面的书籍产生兴趣,而像我是到大学才开始接触到这方面的书籍。”小方说,为了迎合这一需求,店里专门用一个小书架摆放女性方面的相关书籍。

  反击无趣生活 用书籍探索更多可能性

  由于营业时间比较短,许多书友来店时会吃上“闭门羹”。今年4月,小方决定尝试一个新项目——“自助书店”。在书店无人营业时,到店顾客可以自助购买。

  无人值守,没有监控。当小方在小红书上分享这个决定时,不少网友担心书店会有被偷的风险。小方虽然有些担心,却还是决定将这场信任实验进行下去。一个月下来,网友担心的失窃情况并未发生。一方面,小方对于自助进店的顾客会进行初步筛选;另一方面,或许如书店的一名熟客所说:“进来的人不会偷,偷的人不会进来。”

  这不是小方的第一次探索。世界读书日期间,弗里书店开展了“一书换一书”活动。参与者可以带来自己的一本闲置书籍,与书店交换区内的任意一本书籍交换。在“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出版35周年之际,弗里书店作为金华唯一一家书店,参与了江苏人民出版社·思库联合全国各地50余家书店推出的专题联展。在良渚文化艺术中心参与集市时,顾客只要在书签上写下对自由的理解,弗里书店就送出一本书……

  小方认为,弗里书店在某种层面上是对于无趣生活的一种反击:“开这家书店,是希望能为更多人创造可能性。很多顾客来我这买书,可能回去不会全都看完,但是买书这个行为就反映出了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而对我而言,经营这家书店能让我感受到,我的生活并非一潭死水。”

  ■记者手记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在纸质书不断被唱衰的如今,开一家书店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

  去年夏天,河北涿州的一场洪水,让人看到了纸质书的脆弱和出版业的落寞。采访时,记者还是问了小方那个被讨论过无数次的问题:“你认为纸质书会被取代吗?”小方从一大箱书里随手捡起一本,拿在手上哗啦啦地翻了起来:“这个动作是永远无法被取代的。”

  而一些事实也印证了他的说法。抖音电商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平台售出图书超1.5亿单,平均每天售出超200万本图书;董宇辉直播间4个小时成交8.26万套、99.2万册《人民文学》;麦家新书《人间信》在一天的直播中累计售出6.8万册……人们对纸质书的热情还在。

  小方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纸质书的未来。正如毛姆那句名言:“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这间小小的书店就像是这句话的具象体现。在这里,像小方一样的年轻人仍能从琐碎的生活中抽离出来,享受阅读带来的纯粹的快乐,让生活还有更多可能。

  晚上营业的弗里书店

  融媒记者 俞舒梦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社会·看点 00003 “95后”小伙
开了家“夜间书店”
2024-05-11 永康日报2024-05-1100008;永康日报2024-05-1100010;永康日报2024-05-1100009;永康日报2024-05-1100011;永康日报2024-05-1100012;永康日报2024-05-1100016;永康日报2024-05-1100017;永康日报2024-05-1100014;永康日报2024-05-1100015;永康日报2024-05-1100018;永康日报2024-05-1100019;永康日报2024-05-1100020;永康日报2024-05-1100007;永康日报2024-05-1100013;永康日报2024-05-1100021 2 2024年05月11日 星期六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