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时政·专版

产业融合促共富 又见桃花笑春风

花街镇第三届桃花文化旅游休闲节助推农文旅融合

  产业融合促共富 又见桃花笑春风

  花街镇第三届桃花文化旅游休闲节助推农文旅融合

  阳春三月万物苏,桃花灼灼闹春来。3月23日,为期两周的花街镇第三届桃花文化旅游休闲节(以下简称“桃花节”)在花街镇店园村开幕,活动将持续到4月6日。因前两届桃花节打开知名度,今年的桃花节显现出了品牌效应。如何走出一条极具特色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我们一起来看花街镇交出的这份答卷。

  ■■ 以节日聚人气 一场盛会擦亮金字招牌

  3月23日上午9时,店园村游人如织。道路两侧红粉霏霏,桃花或含苞待放,或粲然盛开;小山坡上满目金黄,油菜花连成一片,迎风飘摇。在明媚的春光之中,游客们将店园村的美景尽收眼底。

  400平方米巨型迷宫、5米高的稻草玩偶、两天四场的舞台演出、特色农文创市集……今年的桃花节以“漫享春光,乐游花街”为主题。

  粉红或明黄的簇簇花朵中,一个个精心设置的打卡点吸引游客们打卡留念。其中,一组多民族立体打卡点格外引人注目,多彩民族服饰与桃花、油菜花相互呼应,形成一幅美丽和谐的画卷,也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今年20岁的市民王诗柔在杭州读书,周末和家人来到桃花节踏春游玩。她说:“今天一大早,我就和家人从市区开车来这里,感觉这里环境挺好的,活动也比较多。”

  美景吸引了大批游客,也让乡贤对家乡的产业发展充满了信心。桃花节举办期间,花街镇邀请乡贤回家参加活动,浙江工业大学副教授、环境工程博士、浙江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政策指导组组长陈红英给店园村水环境治理以及乡村小微水体环境改造与修复、城乡生活垃圾治理等工作提了不少好点子。陈红英表示,要真正做到让水留下来、流起来、净起来、美起来,既能改善人居环境,又能融合店园村的千亩稻田特色,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游客穿梭在桃花和稻草偶之间

  通讯员 张锦扬 摄

  ■■ 以桃花引客流 一棵桃树“结”出两份财富

  天然作景,桃花为媒;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今年是店园村举办桃花节的第三年,相比于前两届,影响力已扩大。近年来,花街镇着力打造农文旅融合新模式,桃花节和黄桃节就是打响花街镇文旅招牌的重要举措,一年两季的盛会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

  吸引了人流,如何将其“变现”?想把游客长久留下来,抓住桃花节这一展示窗口很重要。本届桃花节和往年一样设置了农文创市集,售卖各类农特产品和文创产品。大寒山老鹰峰茶场经理朱镇波带着自家产的茶叶礼盒来到现场,收获了不少游客的问询:“开摊大约两小时约有50名游客来到我的摊子了解产品。桃花节对我们这种本地农产品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曝光渠道,能让更多人了解到我们的产品和品牌。”

  这两天,大量涌入的游客让店园村党支部书记陈电亮成了大忙人。“吸引了这么多游客,这更加坚定了我们要走‘农文旅融合’之路的决心。”陈电亮说,“我们在春节后就开始筹备本届桃花节,23日来到店园村的游客有近万人,周末两天游客超两万人。光‘小火车’一个项目就吸引了超2000名游客,带来营收约2万元。这让我们对村子的发展充满了信心。未来的桃花节,我们会继续完善游玩项目,丰富游客体验。”

  花开赏花,果熟品果,桃花节的举办让一棵桃树“结”出了两份财富。陈电亮介绍,桃花节的举办也是为了促进6月的桃子销售。“我们村有近万棵桃树,产量不小,品质也高。去年的桃花节就为我们引来了不少来自周边县市的顾客。他们对我们的桃子品质评价都挺不错。我们也希望通过举办桃花节打响店园村农产品的名气,让农产品销往更多地方。”

  小朋友在民族服饰立体打卡点拍照留念

  ■■

  以项目兴产业

  一片桃花

  带动乡村振兴

  店园村所在的八字墙片区是我市老牌的“水果之乡”。花街镇更是有着丰富的产业资源与生态资源,这为花街镇发展农文旅事业奠定了扎实基础。

  而桃花节是花街镇众多农文旅融合项目的缩影。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和农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乡村农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正成为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和农村共同富裕的新引擎。如何盘活现有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一个个方兴未艾的项目是花街镇正在谱写的答案。

  近年来,花街镇积极探索“农旅融合+生态康养”的全域旅游发展思路,培育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业态,创新实施农业“三三”战略,即由花街农产品冷储分拣中心、农产品电商直播中心、“界岭花香”泉水鱼养殖中心三大项目领跑,培育布局八字墙水果、渎溪雪菜、生态吊水养殖等三大产业。项目多点开花,让农业升级有抓手,农民富裕有盼头,助力花街镇擘画一幅乡村振兴新图景。

  “大力发展农文旅融合产业加速了花街镇农业产业向现代化迈进的步伐,为我镇居民增加了更多收入、创造了更多就业岗位,同时也创造了一个更美丽、更宜居的生活环境。未来,我们将以更高标准推进农文旅融合一体化,打响‘永葆安康发源地’‘解放永康出发地’等旅游品牌,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康养经济,打造全天候乡村旅游景区,借力桃花节、黄桃节、醒山节等重大农业节会,擦亮锦绣花街金字招牌。” 花街镇党委委员俞涛说。

  融媒记者 俞舒梦

  桃花节现场游客络绎不绝

  麦田中的十二生肖稻草偶

  通讯员 马晓东 摄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时政·专版 00005 产业融合促共富 又见桃花笑春风 2024-03-28 永康日报2024-03-2800007;永康日报2024-03-2800009;永康日报2024-03-2800010;永康日报2024-03-2800012;永康日报2024-03-2800013;永康日报2024-03-2800015;永康日报2024-03-2800016;永康日报2024-03-2800017;永康日报2024-03-2800018;永康日报2024-03-2800019;永康日报2024-03-2800011;永康日报2024-03-2800014;永康日报2024-03-2800020;永康日报2024-03-2800022;永康日报2024-03-2800021;永康日报2024-03-2800023 2 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