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现代服务业物流交通枢纽重镇
——专访石柱镇党委书记陈绍东
打造现代服务业物流交通枢纽重镇
——专访石柱镇党委书记陈绍东
K
开好局 起好步——对话一把手
乡镇兴则农村兴,乡镇强则县域强。作为我市与主城区距离最近、公铁交通网络最发达的镇,过去一年,石柱镇因势而为、借势而兴,在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等各项工作上,干出了喜人成绩,发展势头越发强劲。日前,石柱镇党委书记陈绍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将锚定“五战双强”行动规划,走深走实“融城发展、改革创新、振兴共富”奋斗路径,全面开展“六争六攻坚”行动,聚焦“一核两翼三引擎”六大任务,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努力打造现代服务业物流交通枢纽重镇。
问: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新形势下,石柱镇将如何找准自身优势定位,在产业兴旺上迈出新步伐?
答:过去一年,石柱镇以推动发展为首要任务,工业经济量质并进,多产业融合发展,发展态势稳中向好。新的一年,石柱镇将坚持项目为王,将发展重点锚定在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融合上。筑好引凤之巢,深入实施“腾笼换鸟”低效整治开发战略,计划完成集中连片拆除70亩,整治低效工业企业用地100亩,全力打造石柱互通和石柱智慧共富电商产业园。招引良凤来栖,通过招商引资或合作建设等方式,计划建设2家以上具有示范效应的初级数智工厂,实施4个以上“智能制造”技改项目,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引凤更要留凤,石柱镇将大力实施科技强基工程,加大高新技术研发投资力度,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等不断涌现。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一港三中心物流枢纽优势,推进产业串联共享,加快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微型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枝繁叶茂的发展格局,努力让石柱成为我市对外展示的桥梁窗口。
问:去年,石柱镇共富共建工作亮点纷呈,获评省森林康养名镇、省和美乡村示范乡镇,走出了一条发展新路径。对此,石柱镇有哪些相关经验和做法?新的一年,如何谋划乡村振兴工作?
答:过去一年,石柱镇因地制宜谋发展,推深走实“千万工程”,以“一村一品”的差异化、品质化、特色化发展路径,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依托“百镇共建”平台,与武义大溪口乡共建共享共进,打造共富农场,让村民和村集体实现增收300余万元,该项目被评为金华市2023年“百镇共建强基”行动首批最佳共建项目。此外,通过实施池宅村稻渔综合种养百万工程、建立伟丰直播工作室“共富工坊”等项目,不断拓宽村民致富路。新的一年,石柱镇将实施乡土优势拓展工程、美丽乡村提质工程和共同富裕扩面工程,立足“披金戴银”的石柱金银器老街、妙端电商园等商贸优势,不断促进产城融合,以美丽乡村带动美丽经济;计划完成1000亩左右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村“共同参股”的形式盘活零散土地,用机械、科技赋能生产,提高亩产和效益,提升粮农增收空间;以“布局合理、科技赋能、三产融合、共同致富”的理念,建立综合型智慧电商产业园,让村民得以实现家门口创业就业。
问:正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社会治理是乡镇工作的重点难点。对此,石柱镇有哪些经验做法?
答:去年,石柱镇在圆满完成各项民生实事的同时,积极探索基层治理的更优解。立足“一个堡垒”理念,创新打造“三图作战”模式,助推警源治理提档升级;着力推进数字赋能,实现政务服务“掌上办、上门办、自助办”,全年为群众跑腿代办事项超万件;深化基层治理微网格体系,让矛盾纠纷得以在源头化解,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新的一年,石柱镇将迭代“龙山经验”,深化三源治理,推进诉源治理分层递进过滤工作法,进一步降警情、治欠薪、化信访。聚焦安全本质,持续深化九大重点行业领域摸排与数字监管,通过园区社会治理微中心建设优化辖区工业园区管理。同时,开展危旧房专项整治,不断筑牢辖区安全防线。
融媒记者 胡莹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