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片山林和水域都有人守护
联勤联控让群众共享生态红利
![]() |
![]() |
![]() |
![]() |
每一片山林和水域都有人守护
联勤联控让群众共享生态红利
。
。
“我们每天都会安排人员上山开展治安巡逻,确保每一片山林和水域都有人守护。”春分时节,天刚蒙蒙亮,永康市生态联勤警务站的山林巡护员杨现理便带队踏上新一天的护林之旅。
绿水青山,生机蓬勃。近年来,市公安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造“共富共美共治”的生态警务模式,创新生态保护“1+3+N”联勤模式(“1”即生态警长,“3”分别是山林巡护员、生态网格员、消防员“三员”,“N”则是其他群防群治力量、平安类社会组织),健全强化防控、打击非法狩猎(捕捞)、宣传引导等工作机制,提升执法打击效能,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源泉。
山林巡护
民警到田间地头走访果农
免费农药残留检测服务
民警解救野生鸟
“治安联管区”联动联处
“夏警官,你们又来巡山啦!”3月20日,在田里采摘草莓的果农程阿姨遇上正在巡山的市公安局花街派出所民警夏方方。
这不止于“巡”,更在于提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我市首个示范性生态联勤警务站建立以来,市公安局通过生态保护“1+3+N”联勤模式,会同生态环境等部门研发智控预警平台,建立联单、企业、车辆、人员等4大类共17个预警模型,紧盯偏僻山区、水源保护区等重点区域,按照风险程度分“蓝、黄、红”三色预警推送。此外,市公安局还联合多部门在生态联勤警务站轮值驻守、日常联勤,严厉打击污染环境、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盗窃农作物等违法犯罪活动。
如今,我市共有生态警长120名,设立生态联勤警务站3个、生态联勤警务点200余个,在山水林田湖等区域增建生态要素感知设备570余处。自2023年8月生态警务站设立以来,市公安局累计破获污染环境刑事案件6起,及时处置污染源26处,农作物类盗窃案件破案率提升52.5%。
花街派出所所长俞亮波介绍,该所以大寒山生态警务站为中心,设置“治安联管区”,除了日常山林河道巡护外,还对火灾、重大警情、突发案事件实行联动联处,到场处置时间缩短50%以上。
近两年来,花街派出所开展山林、河道巡护106次,开展联合执法23次,破获非法狩猎野生动物案件27起,解救野生动物32只。
共治共美换来共富
良好生态环境不仅是自然财富,还是经济财富。群众从生态产业中获得收益,鼓鼓的腰包带给群众满满的幸福。
“你们免费上门开展农药残留检测,不仅免去销售的后顾之忧,还帮我们提高了草莓销量,真贴心!”3月13日,民警会同市场监管等部门到花街辖区开展农药残留检测服务宣传时,果农周大姐连连称赞。
永康市生态联勤警务站除了设有指挥作战、矛盾调解、政务服务、科普宣传等功能区外,还建有综合服务窗口,提供政策咨询、政务服务、群众求助等“一站式”服务,全力护航“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转化通道。今年以来,该警务站已提供便民服务182次,免费开展农药残留检测服务16次。
此外,市公安局还立足实战实效,采用无人机空中巡护和人员地面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切实保护好绿水青山。
“无人机机动灵活、方便携带,除了宣传喊话、精准识别火源火种外,还能同步将现场照片、位置、导航路径发给山林巡护员,有效消除巡护的盲区。”3月21日,市公安局唐先派出所使用无人机对辖区山林、田野开展全面巡查,织密生态安全“防护网”。
围绕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市公安局还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普法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宣传,增强辖区群众学法、知法、守法意识,营造法治景区、法治水域的浓厚氛围。
“我们将继续努力,通过‘共富共美共治’的生态警务模式机制,守护好绿水青山,让我市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让山更绿、水更清、生态更和谐,让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再提升。”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说。
通讯员 胡筱俊 胡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