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融媒·永报姐妹花

戏迷遍全村 处处有“好戏”

姐妹花记者探秘永康婺剧之乡

  戏迷遍全村 处处有“好戏”

  姐妹花记者探秘永康婺剧之乡

  从我市城区驱车沿永缙线向南,就能抵达江南街道山门头村。站在村口,可以看到一块显眼的“婺剧之乡”招牌,沿着村道再往里走,就到了山门头村最具特色的“婺剧长廊”。这里四处装饰着大大小小的脸谱,一旁的小屋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戏服、道具,周边还精心布置了婺剧知识普及展板、婺剧装扮拍照打卡板。

  在山门头村,婺剧是村民心中的一块瑰宝,也擦亮了乡村文化的绚烂底色。山门头村的婺剧有多少年历史,又是如何传承下来的?近日,记者走进山门头村,深入了解山门头村婺剧的发展过程和现状。

  婺剧史近百年 谁都能唱几句

  山门头村位于永康笋乡永祥,下辖上山门自然村和下山门自然村,该村的婺剧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起初,下山门自然村的村民为解决温饱问题,几人自学婺剧并组建“小唱班”“锣鼓班”,随身携带表演道具外出表演。后来,表演群体逐渐壮大,发展为十多人的“步笼班”。村民们四处艺演,时而唱鼓词,时而唱小戏,颇有名气。

  1952年,上山门和下山门合办,村民郎汉昌、郎火有成立了当地最早的剧团——劳余剧团,并聘请永康有名气的婺剧导演,陆续编演了《火烧连环》《前后金冠》《伍子蛋反昭关》《僧尼会》《百寿图》《九件衣》等剧目。

  婉转悠扬的曲调,激情洋溢的唱腔,吸引了四面八方的观众。当时,劳余剧团声名远扬,每逢春节、元宵、中秋等传统节日以及祠堂祭祀等大型活动,各地都会邀请该剧团前去助兴。不仅如此,剧团还前往武义、缙云等地演出,场场爆满,有时观众达上万人。

  老一辈婺剧人的传承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那时,婺剧在山门头村掀起热潮,千余人口的山门头村,有百余人上台参演过婺剧。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孩童,都能咿咿呀呀地唱上几句。此后,村民们又组建了山门头剧团、下山门剧团等,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年婺剧演员。为保持婺剧生机活力,山门头村还邀请了国家级导演王正洪、林文贵,当地老艺人李朝梭等老师,创新和改革婺剧。由王正洪指导的剧目《火烧子都》还拿下了永康县婺剧大奖赛金奖,深受观众的喜爱与好评。到了90年代,山门头村共有6个剧团,是曾轰动金华市的婺剧之乡。

  于山门头村而言,文化的精髓也闪烁在婺剧中。因为有“戏”,山门头村才更有韵味,更加厚重。

  从艺40年 扛起传承大旗

  “注意表情和手势……对,再来一遍。”记者在山门头村文化礼堂见到章燕南的时候,她正忙着指导学生。眼前的刀马旦,虽然年过半百,但依然气质优雅,音色透亮,一招一式尽显深厚功底。

  章燕南是我市著名的婺剧文化传承人,也是南姐艺术团的负责人。今年54岁的她跟婺剧打了大半辈子交道,对其有着难舍的情结。从艺40年来,章燕南以独特的唱腔和独到的艺术感染力,征服了广大婺剧爱好者。她所塑造的人物性格鲜明、形象迥异、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章燕南从小是个戏迷,她出身于婺剧世家,记忆中的童年生活,总是伴随着各类歌舞、戏剧演出。看得多了,还能模仿台上演员的唱腔,揣摩他们对人物形象的精彩塑造。在学校时,她是“明星学生”,大家亲切地称她为“百灵鸟”。

  14岁那年,章燕南考入了方岩婺剧团。从此,她的名字和婺剧紧紧联系在一起。这几十年来,一提起婺剧,人们总会想起《穆桂英挂帅》《三请樊梨花》《白蛇传》,脑海便不自觉地浮现章燕南的身姿。

  “我家从太公一代就喜欢婺剧,并办了民营剧团。丈夫一家也都是婺剧爱好者。”章燕南说,民营剧团生存不易,她先后办过山门头婺剧团、永康市双龙婺剧团(曾改名浙江李子园婺剧团)、江南婺剧团,几经更迭。“我现在所在的剧团并不是以前传承下来的那个,主要成员是山门头村村民和永康婺剧戏迷。大家并不以此为专职,更多的是想宣传和推广婺剧,让更多的人领略到它的独特魅力。”聊起从艺经历,章燕南时不时便禁不住说唱起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娱乐方式和艺术表现形式逐渐增多,婺剧早已没有了当年的热度,在传承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村里许多热爱婺剧的老人虽然时常聚在一起唱一出,但有了多种文化选择的年轻人却并不热衷唱戏。”章燕南感慨道。

  近年来,国家对老剧种保护力度越来越大,再次让章燕南重拾了信心。她表示,婺剧文化源远流长,传承发展要靠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努力。要培育出更多年轻的婺剧演员,推陈出新,多出精品。“这是我们的传统文化,绝对不能丢!”章燕南说。

  婺剧再掀热潮 唱响文化自信

  婺剧是一种活态文化,是一门“口传心授”的传承艺术。保护传承戏曲文化遗产,是当代人的文化使命和担当。如何更好地保护传承婺剧?山门头村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在山门头村,唱婺剧、迎灯、文艺表演等文化活动是村民所喜欢的。每当夜幕降临,在新建的婺剧长廊、露天戏台上,到处都能见到村民或唱或跳的身影。听戏、唱戏已成为当地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更好打造婺剧品牌,江南婺剧团以“大美乡村 魅力非遗”为主题,多次开展婺剧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景区、进企业活动。在传统剧目创新方面,婺剧团改革与创新唱腔、表演形式及剧本等,以“婺剧+快板+喜剧”的形式,创作了《非遗扬美德 婺剧倡文明》《巾帼共富 扛旗争先》等作品。

  在江南街道,婺剧文化的触角延伸到方方面面。岗谷岭景区将婺剧表演作为重要内容,让各类婺剧元素融入景区;市文联在山门头村文化礼堂开设“乡村小康学堂”婺剧培训班,由章燕南任教,培养婺剧爱好者,进一步传承婺剧文化;江南街道辖区内的龙川学校、大司巷小学教育集团永祥校区等学校开展婺剧特色教学内容,让婺剧文化在中小学生中开花结果。

  依托校园阵地,我市涌现出一批技艺精湛的“小戏骨”。他们多次前往全国各地演出,拿下了无数奖项。其中,大司巷小学教育集团永祥校区凭借婺剧折子戏《杨门女将》,受邀参加省“春泥计划”十周年成果展演。龙川学校连续五年举办校园婺剧节,并获评金华市“婺剧进校园”先进单位。

  2023年12月,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第四批“浙江省戏曲之乡”名单,江南街道成功入选。借着这股东风,山门头村积极开展婺剧培训,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婺剧的学习和传承中来。同时,充分发挥婺剧文化特色,打造地方特色文化IP,加快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如今,山门头村婺剧已然成为村民津津乐道的一个招牌。而在章燕南眼里,有生之年能把婺剧交到年轻一代手里,也算了却一桩心愿。

  融媒记者 王佳涵

  全国巾帼文明岗

  监督电话:87126426

  既服务到人

  更服务到心

  YBJMH

  “婺剧长廊”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融媒·永报姐妹花 00006 戏迷遍全村 处处有“好戏” 2024-03-26 永康日报2024-03-2600006;永康日报2024-03-2600008;永康日报2024-03-2600010;永康日报2024-03-2600011;永康日报2024-03-2600012;永康日报2024-03-2600013;永康日报2024-03-2600014;永康日报2024-03-2600015;永康日报2024-03-2600016;永康日报2024-03-2600017;永康日报2024-03-2600018;永康日报2024-03-2600021;永康日报2024-03-2600020;永康日报2024-03-2600019;永康日报2024-03-2600007;永康日报2024-03-2600009 2 2024年03月26日 星期二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