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文化·西津

明代大儒宋濂恩师闻人梦吉曾在魁山教学

《送东阳马生序》有永康影子?

  明代大儒宋濂恩师闻人梦吉曾在魁山教学

  《送东阳马生序》有永康影子?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连日来,创作于600多年前的一篇古文《送东阳马生序》突然火了,“终于读懂了《送东阳马生序》”的话题在社交平台刷屏。这是明代大儒宋濂晚年写下的劝学之作,文章叙述了他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翻阅史籍,记者发现宋濂和永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宋濂的启蒙老师闻人梦吉在魁山讲学,育人无数。可以说,宋濂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与他年少时深受闻人梦吉教导不无关系。闻人梦吉为何会在魁山讲学?宋濂是否来过永康?关于这些,记者来到魁山寻找历史的痕迹。

  闻人梦吉

  归隐魁山下

  魁山在石柱镇江瑶村不远处,因貌似我国古代神话中所说的主宰文章兴衰的魁星而得名。魁山海拔不高,怪石嶙峋、风光旖旎。魁山脚下矗立着一座气势恢宏、香火旺盛的古刹,名叫普照禅寺。据寺内僧人介绍,普照禅寺前身为江瑶经堂,始建于西晋永宁二年(公元302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元末明初,闻人梦吉、李晔、唐以仁三人曾在此处讲学,颇有名声。

  据《永康县志》记载,“闻人梦吉,字应之,金华人,累官泉州教授”“李晔,字宗志,洛阳人,有奇才”“唐以仁,金华人,从学闻人梦吉”。这三人都不是永康本地人。闻人梦吉、唐以仁出生金华,李晔祖籍洛阳。那么,他们为何会别离故土来到永康居住?又为何在魁山讲学呢?

  《魁山胡氏宗谱》记载,闻人梦吉的夫人胡氏是江瑶胡氏后人胡嘉祐的女儿,两人育有两女,大女儿嫁给了唐以仁。元末时期,统治者内部争权夺位,变乱不断,对外压榨百姓,施行苦役,使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为避元末之乱,闻人梦吉辞官后携唐以仁等家眷来到魁山岩下,过上了隐居生活。卒年75岁。

  明清学者黄宗羲所著的《宋元学案》中,也能找到相应佐证:唐以仁,金华人。从闻人梦吉学,梦吉奇之,妻以女。元末,奉梦吉避地永康魁山下,因家焉。由此可见,闻人梦吉和唐以仁不仅有师徒之谊,还有翁婿之亲。

  另一位贤人李晔,号草阁。暂居钱塘期间,他遇上兵乱,前往金华避难,居住在永康、东阳两地,后卜居魁山岩下。著有《草阁集》七卷。李晔在永期间,游历过永康寿山、灵岩、洪州(今石柱镇俞溪头村)、青山口等地名山秀水,留下了100多篇赞誉永康人文风光的诗作。

  三贤祠屹立于魁山顶

  沿着山道拾级而上,一路登上魁山。魁山顶有座稍显朴素的庙宇,名叫合德乡主庙,庙里供奉着地方神。三贤祠毗邻合德乡主庙而建,祠堂面积不大,仅有一间,简约庄重,整洁干净,内有闻人梦吉、李晔、唐以仁三人的塑像,塑像两侧的木柱上写着一副楹联:“道德文章魁山三贤重典范,高风亮节合德百世咏流芳”。

  祠堂简介中写道:元朝蒙乱时期,闻人梦吉、李晔、唐以仁三位学者因不愿出仕,周游四海。他们来到魁山岩,发现这里是一处秀美幽静的风水宝地,便决定隐居此地讲学,一时声名鹊起。三位先生学识渊博,治学严谨、著书讲学,诲人不倦,主张“先道德而后文章”,门人不下2000人,盛况空前。

  后来,当地村民为了纪念三人,在魁山上修建了这座三贤祠。据《魁山胡氏宗谱》记载,三贤祠最初建在山麓经堂附近,被毁后,重建山顶乡主庙旁。现存的历史资料中未记载三贤祠建造的具体年份,但从三位先贤的生卒年月可推断出三贤祠距今已有五六百年。

  闻人梦吉学富五车,博古通今,尤精经史,且纯淳正直,为人坦荡大方,被誉为“有德君子”,名满浙中浙东。他大部分时间在魁山讲学,学生门人来自金华各县及温州、丽水、台州等地,以得登其门入其室为荣。闻人梦吉去世后,学生出于对他的敬爱,私下都称他为“凝熙先生”而不呼其名,可见闻人梦吉教养训育感人至深。

  《永康历代诗词选》中收有闻人梦吉《感兴》诗一首,录之于下:

  岁晚山林寄此身,多情不厌客窗贫。

  炉香山下尘嚣静,樽酒梅边话语亲。

  年老传家怜有女,教衰学道恐无人。

  东和随地阳和转,喜见闲阶草色新。

  舣舟星亭鸦嘈昏,晴吹杨花洒衣巾。

  裁诗纪实聊云云,慎勿浪传来怒嗔!

  宋濂受业于闻人梦吉

  宋濂幼时聪敏,又学习刻苦,一生拜过许多老师,曾受业于闻人梦吉、吴莱、柳贯、黄溍等人。而闻人梦吉是宋濂正式师从的第一位老师。

  据《宋元学案》《明史》等古籍记载,宋濂19岁时,经人推荐来到金华城南,拜在闻人梦吉门下,潜心研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五经,同门者有吴履、楼士宝、唐怀德、王柽、贾思诚等人。

  《魁山胡氏宗谱》中,还留存着宋濂以“门人宋濂”名讳写下的《凝熙先生闻人公行状》;《黄誉刻辑补》中有宋濂为楼宝士、唐怀德等5名同窗写的悼文,其中均有提到“尝同濂师事城南闻先生学治经”。

  在闻人梦吉处求学的经历,深刻影响了宋濂。在《凝熙先生私谥议》中,宋濂高度评价了闻人梦吉的学术思想:“言其讲学,则以四书五经为标准,而非圣贤之书不习也。”可见宋濂对自己的这位启蒙老师充满了敬仰之情。而在他所写的文章中,也提到“先道德后文章”的说法,这显然受到了闻人梦吉“非圣贤书不习”的影响。

  闻人梦吉在魁山讲学多年,宋濂是否来过永康?在康熙《永康县志》中,收录了宋濂暮年所写的《灵岩》一诗:“不到灵岩二十年,重来风景故依然;三光每隔须弥顶,一窍谁穿混沌先;佛向壶中开净域,僧从井底望青天;王堂无复金莲梦,暂借僧床半日眠。”

  这首诗还收录在万历年间的《金华府志》卷四辑录,按语指出此灵岩为永康灵岩山,并从宋濂《题栖云轩记后》寻找佐证,推断说:“虽未明其初游为何年,盖在至正九年前还居金华潜溪之时,而重游之日则在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致仕后,其间正好二十年,亦此诗所作时也。”

  金华潜溪是宋濂出生之地,也是千古名篇《送东阳马生序》中少年宋濂求学的起点。或许,宋濂年轻时初游灵岩,亦是为向闻人梦吉求学而来。

  融媒记者 王佳涵 吕晓婷

  建造在魁山脚下的三圣宝殿

  三贤祠牌匾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文化·西津 00006 《送东阳马生序》有永康影子? 2024-03-25 永康日报2024-03-2500006;永康日报2024-03-2500007;永康日报2024-03-2500008;永康日报2024-03-2500010;永康日报2024-03-2500012;永康日报2024-03-2500013;永康日报2024-03-2500014;永康日报2024-03-2500015;永康日报2024-03-2500009;永康日报2024-03-2500011;永康日报2024-03-2500016;永康日报2024-03-2500017 2 2024年03月25日 星期一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