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时政·专版

市中医院整体技术水平稳步提升

又成功实施两例高难度三甲技术病例

  又成功实施两例高难度三甲技术病例

  市中医院整体技术水平稳步提升

  近年来,市中医院通过引进新设备、开展新技术,不断提升医疗“硬实力”。近日,该院又一喜讯传来:该院副院长、主任医师陈大荣带领团队成功实施两类高难度三甲技术病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手术和腹主动脉瘤覆膜支架植入腔内隔绝术,推动该院外科技术水平再上新台阶。至此,市中医院已有14个专科的技术水平指标达到了三甲中医院准入指标。

  手术中

  血管外科

  独立开展高难度手术,两小时就能“拆弹”

  记者了解到,血管外科在国内起步较晚,患者往往辗转上级大医院求医。近些年随着上级医疗资源的下沉,患者在市中医院也可进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等血管外科手术。今年,陈大荣加入市中医院后,该院血管外科团队已成功独立开展了多例高难度血管外科手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常见、多发但又极易被忽视的血管疾病。如果急性缺血超过8小时,患者可能面临截肢风险。”陈大荣说,由于人们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了解和关注较少,患者往往认为“老了就是腿脚不好”而未及时就医。即便是有意求医者,也可能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跟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等疾病混淆,耽误了治疗。

  “血管外科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杂交手术’新阶段。”陈大荣介绍,杂交手术是指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下,将球囊扩张器、支架植入等介入治疗方法,与动脉旁路植入等外科手术方法有机结合的一种手术方式。得益于市中医院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专业的医疗团队,轻度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手术,一两个小时就可以完成。

  心血管内科

  常态化开展介入手术,支架进入可降解时代

  心脏被称为人体发动机,重要性不言而喻。为加强心内科建设,市中医院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在医教研等方面达成深度合作,并于2021年初启用DSA导管室,成功开展高难度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心脏起搏器安置等手术,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73岁的朱先生就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的受益者。“三年前,我因活动后胸闷胸痛,到中医院就诊。医生经全面评估,说极大可能是左前降支严重狭窄。经过商议,决定进行手术治疗。”朱先生说,因为这是局部麻醉的微创手术,所以整个手术过程他都很清醒。他回忆:“术前,我的胸口好像压了一块大石头。医生一植入支架,我就感觉压在胸口的大石头被瞬间搬走了。”朱先生乐呵呵地说,如今术后3年了,没有再发生胸闷胸痛的情况。

  市中医院心内科主任钱俊雄告诉记者,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只要将导管送到冠状动脉开口处,再通过导管注入造影剂,就可以直接观察冠状动脉病变位置、狭窄程度等。目前,经过多次技术革新,冠脉支架已发展为在两三年后可完全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的生物可吸收支架,患者不用再担心血管支架留置在体内了。

  神经内科

  多学科协作联合救治,DNT大大缩短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高的“五高”特点,是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多年来,市中医院一直致力于脑卒中的筛查、预防、治疗及康复工作。为了让脑卒中患者得到快速、及时的治疗,该院更是建立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打通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绿色通道,全面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记者了解到,所谓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绿色通道,指的是患者到院后,急诊科医生初步判断患者为急性脑梗死后,立即开通绿色通道,通知化验室、放射科等相关科室优先为卒中患者检查检验,并请神经内科医生进行会诊。头颅CT检查完成的第一时间,医生明确患者为急性脑梗死并排除禁忌症后,立即为患者展开溶栓治疗。

  日前,75岁的胡阿婆被送到市中医院时已反应迟钝、言语不清、右肢抬举费力。医护人员第一时间测量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开展各项检查并及时进行溶栓治疗。最终,胡阿婆的DNT(就诊到开始溶栓的时间)仅25分钟。据了解,目前市中医院患者的DNT中位数在40分钟左右,远低于国际标准的60分钟,处于领先水平。

  急诊科

  优化服务流程,打造一体化“救命链”

  急诊科是医院救治患者的“最前沿”。为了更好地服务急危重症患者,市中医院优化服务流程,打造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重症监护一体化运行的“救命链”。

  目前,市中医院急诊科开放床位23张,每张抢救床旁边都有一个可移动的吊塔,配备了呼吸机、除颤仪、洗胃机等抢救设备,确保第一时间为患者进行专业、快捷、高效的抢救治疗。日前,市中医院急诊科收治了一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在为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时,患者反复发生室颤、意识丧失,医生一次又一次地进行电除颤、心肺复苏,在患者病情相对稳定后,第一时间为其植入支架开通血管,整个过程只用了半个多小时。

  作为救治各类病种的综合科室,急诊科还致力于多学科团队建设,与其他专科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如未气管插管的急危重症患者以往一般会先收住普通内科或外科,若病情加重再转入ICU。流程优化后,急诊科收治这类患者时会立即组织多学科会诊,以决定优先收治患者,以免患者辗转奔波。再比如常见的外伤患者,急诊科往往一边完善手术相关检查及准备,一边邀请医院各相关外科前来会诊,为患者缩短手术时间。目前,市中医院急诊患者滞留急诊科时间已小于12小时。

  其他特色专科

  以中医为特色,中西医并重

  记者了解到,三甲中医院等级评审标准分Ⅰ、Ⅱ、Ⅲ类指标,其中Ⅱ类指标分“综合管理”“重点工作”“中医单病种”与“技术水平”四个部分。在“技术水平”部分,三甲中医院18个专科须有12个达标。目前,市中医院已有14个专科达标。也就是说,除上述心内科、神经内科、血管外科、急诊科外,市中医院还有10个专科达到了三甲中医院标准。

  这10个专科中,有不少是中医院的特色专科,如康复科是国家农村医疗机构针灸理疗康复特色专科,中医肿瘤科是省中医药重点学科,骨伤科、脾胃病科是金华市县级中医药重点专科。还有皮肤美容科、针灸推拿科、中医妇科、中医肾病科等专科,中医特色鲜明,享有较好的群众声誉。

  “市中医院是一家以中医为特色、中西医并重的综合性中医院。因此,很多专科都会在西医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双管齐下,起到1+1>2的效果。”市中医院院长应志敏说,下一步,该院将在14个专科技术水平达标的基础上不断培优补短,推动全院医疗技术水平整体提升,扎实推进三甲中医医院创建工作,为老百姓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资源。

  融媒记者 李梦楚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时政·专版 00004 市中医院整体技术水平稳步提升 2024-03-25 永康日报2024-03-2500006;永康日报2024-03-2500007;永康日报2024-03-2500008;永康日报2024-03-2500009;永康日报2024-03-2500010;永康日报2024-03-2500011;永康日报2024-03-2500012;永康日报2024-03-2500013;永康日报2024-03-2500014;永康日报2024-03-2500015;永康日报2024-03-2500016;永康日报2024-03-2500017;永康日报2024-03-2500018;永康日报2024-03-2500019;永康日报2024-03-2500020;永康日报2024-03-2500021;永康日报2024-03-2500022;永康日报2024-03-2500023;永康日报2024-03-2500024;永康日报2024-03-2500025;永康日报2024-03-2500026;永康日报2024-03-2500027;永康日报2024-03-2500028;永康日报2024-03-2500030;永康日报2024-03-2500029 2 2024年03月25日 星期一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