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子孙孙 代代相传
永康五金从历史说起
![]() |
子子孙孙 代代相传
永康五金从历史说起
□章礼荣
永康五金,在古代就负有盛名。据市档案馆馆藏档案史料记载:“永康的铜业和锡业发展于五代。”也就是说,在五代十国时期,永康就有铜锡的冶炼和加工。
其实,永康铁、铜的冶炼,铁器、铜器加工的年代更为久远。据芝英历史文化研究会原会长、芝英中学原校长应业修先生介绍,近年在挖掘缙州古城文化中发现,北宋时期出版的《官里园谱牒》中载有《农耕匠坊记》,详细介绍了南北朝时期芝英铁器、铜器的加工历史。
在南北朝齐明帝时,芝英应氏鼻祖——应詹的第七代孙“昭德,字克刚,性敏刚毅,有干器……术《沔南故事》载农事匠具术,葺造匠坊于家……作铸铁器,以佐助百姓……步农耕之前踪,继李耳之后路,孜孜以学,开造工坊,铸皿锻器,得其精微,为邦族所称。”“第八代,应昭德次子,涣,字守承,与兄创匠坊。庙宇铜钟、香案,农耕锄斧、炊具,丈作坊秘不言精。”其手艺父传子,子传孙,孙传孙,子子孙孙,代代相传,一直延续至今,芝英成为名副其实的五金世家,并惠及全市人民。
由此可见,永康的五金业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开始发展。追溯其宗源或许更为久远,如传说中的“黄帝曾在三天子都石城山铸鼎”等,惝恍迷离,传疑不已。
民国时期,永康的五金业有了更大发展,手艺人越来越多,从业人员有万人以上。他们除一部分在各府各县开设五金加工、修理店外,大量的以流动方式肩挑行担,走村串户,遍布全国各地。“打铜……修锁……补铜壶喔……”“打镴……补锅喔……”“铸铜匙、饭勺喔……”像义乌人鸡毛换糖一样,成为永康人的一张金名片,背后都有一个个可圈可点的故事。
到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政府对在本县城区的固定五金加工的手艺人(不包括流动五金手艺人)组织起来建立工会和同业公会。初始,对从事打铜、打铁、打锡的手艺人的组织称之为“铜铁锡业工会”和“铜铁锡业同业公会”,工会归县总工会管理,同业公会归县同业商会管理。到了1947年7月,“铜铁锡业工会”改名为“五金业工会”。
“铜铁锡业工会”也好,“五金业工会”“五金业同业公会”也罢,都属社团组织,与其他协会、农会、教育会、妇女会、商会等组织一样,同样要履行几个规定动作:一是,由发起人向县政府打报告申请成立,经批准后建立筹备会,产生筹备负责人;二是,制订章程、入会会员登记;三是,召开会员大会,讨论章程,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组成人员。然后,将会议记录、章程、理监事会组成人员履历和会员名单上报县政府并报省社会处备案,再由县政府发给公章,从此理事会开始履行职务。
根据五金业工会章程规定:本会以增进生产技能,办理互助事业,调处劳资纠纷,强化工人团结,改善劳工条件,提高工人生活并协助政府推行政令为宗旨。同时,规定了会员的资格、入会条件、入会程序、会员的权利义务、理事会职权等。
五金业工会的主要任务:团体协约之结缔修改及废止;会员职业之介绍;劳动保险及福利之举办;合作社之组织;职业教育;会员间纠纷调处;改善工人工作状况,增进会员利益。
五金业工会组织,早在1930年以前就已建立。1942年5月,日军入侵永康期间,县政府将档案转移永祥秘密存放,因保管不善,部分档案散失,工会的档案也在损失之中。
1943年1月3日,五金业工会召开换届选举大会,选举家住前陇、52岁的铁匠陈洪芳为常务理事。店开山川坛、53岁的铜锡匠胡德驮,店开山川坛、41岁的铜锡匠俞有金,店开义民街、44岁的铁匠胡岩泉,店开义民街、59岁的铁匠郑新换等4人为理事。店开义民街、49岁的铜锡匠舒金有,店开山川坛、39岁的锡匠林连芳等2人为候补理事。店开中正街、37岁的铁匠骆金茂为监事。
到了1947年7月,五金业工会进行换届,理监事组成人员,除了个别调整外,大部分不变,陈洪芳仍为常务理事。时有会员139人,办公室设在尊经阁。
五金业工会成立后,为会员做了一些实事,如:日军侵略浙东期间,铜铁等原料受日军控制,运输受阻,因缺乏原料,有的会员被迫停业。工会组织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前往金华、衢州等地采购。有一次,候补理事舒金有通过日军封锁线,从衢州等地购得铜500多公斤,以解会员燃眉之急。
民国后期,时局动荡,物价飞涨,苛捐杂税和各种费用,层层加码。古丽镇联防队也趁机向各会员收缴所谓联防经费,而大多会员出身贫寒,生活困难,纷纷抗缴。此时,五金业工会出面向政府交涉,请求县政府饬令古丽镇公所免除收缴。报告说:“会员均以家境贫寒,未能享受教育机会,于10岁后即分别从师学艺,现幸薄技在身,携妻挈子来城开设手艺店,其赖劳力所得,赚取工资,收入有限……请求政府准予免缴,以惠劳工。”通过工人们一次次积极抗争和工会的一次次努力争取,县政府不得不同意转饬古丽镇公所,最终免除了五金业工会会员联防费的收缴。工会的努力受到了会员们的一致肯定。
五金业工会建立后,属于五金业分支的度量衡职业工会也相继成立,其会员绝大多数集中在双门、墁塘、金江龙、芝英、亳塘、柿后一带,1946年登记会员就有275人,后来继续发展,逐渐扩展到全县各地。如今,衡器行业和其他五金业一样,朝着更高层次发展,成为永康五金产业的亮点之一。
永康五金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肩挑行担,走村串户到小作坊;从小作坊到大工厂,一步一个脚印,华丽转身。由初始的金银铜铁锡,发展到现在的镍钛锰铅铝等更多的金属产品。
如今,永康已成为世界五金制造业基地。中国五金之都、中国门都、中国口杯之都、中国电动工具之都、中国休闲运动车之都、中国家居清洁用品之都、中国炊具之都、中国五金名城等,一块块、一张张国字号金名片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奏响了改革开放的最强音。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国际竞争的激烈,永康五金将朝着大五金、数字五金等更高层次阔步前进。
铁器加工 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