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文化·西津

文章导航

江湖犹在 侠影永存

我市两位金庸迷心目中的武侠世界

  江湖犹在 侠影永存

  我市两位金庸迷心目中的武侠世界

  他以笔为剑,编织出一个斑驳陆离、惊心动魄的武侠世界;他以墨为峰,用15部小说承接了上下数千年的民族精神。金庸笔下的武侠,是“中国民气,至大至刚”的家国大义,更是“有容乃大,无欲则刚”的侠骨风怀。

  山河无故人,江湖依旧在。“大侠”虽已远去,但他构筑的江湖至今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以金庸先生诞辰100周年为契机,记者采访了我市两位武侠文学爱好者,从他们口中探寻金庸笔下快意恩仇、波澜壮阔的武侠世界。

  金庸武侠小说

  带给他一个光彩夺目的江湖世界

  张泽宏(左)与记者探讨金庸小说

  2018年10月31日,在金庸逝世的第二天,本土作家张泽宏提笔写下了一首《吊金庸》:“非师非友亦非亲,却自心尖痛彻身。笑傲恩仇书做酒,吹弹剑气义成仁。为民为国侠之大,诛贼诛奸武者真。金古黄粱温梦已,江湖从此靖烟尘。”

  作为铁杆的金庸迷,金庸的作品伴随着张泽宏度过了青春岁月,他熟读金庸的15部小说,对于每部小说中的重要人物都很了解。用他的话说,金庸小说起码要看三遍,才能懂其中的深意。很难想象,现如今在我市文学界有所成就的张泽宏,对武侠小说的启蒙是从《武林》杂志开始的。

  20世纪80年代初,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风靡全国,全民的功夫热潮由此拉开。几乎与此同时,社会上开始流行一种地摊小报,内容自然是良莠不齐,其中不乏来自港台的武侠小说。

  “当时,杂志上刊登着金庸《射雕英雄传》的连载,我看了感到很惊叹,原来除了革命战争和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文学宇宙中还有一个瑰玮的武侠世界。那种千回百转、跌宕放肆的情节,让我目眩神驰,无法自拔。”张泽宏说。

  由于图书资源匮乏,金庸小说根本就看不全。谁手里有一本,那是奇货可居,大家排着队借阅,且时间非常紧。1983年,张泽宏到义乌出差,意外在书摊上看见金庸的《笑傲江湖》,因为只能借阅,他便挑灯夜战,仅用一晚上就将《笑傲江湖》上下两册看完。

  看完《射雕英雄传》后,张泽宏便对金庸拜服不已。对他而言,金庸的武侠小说不仅带给他一个光彩夺目的江湖世界,还展现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叙事体系。这对他之后文学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金庸影响了我的价值观、文学观和爱情观。他赞美的正直、忠诚、信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都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深深影响了我。”张泽宏如是说。

  从2014年开始,张泽宏开始收藏各种版本的金庸小说和相关报纸、书籍。他最喜欢的三本小说,分别是《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

  谈到金庸小说的艺术价值,张泽宏认为金庸武侠小说有很大的艺术感染力,而且反映的历史生活面、社会生活面都非常广阔。在金庸写的故事中,蕴含着对这个世界、对复杂人性的深刻洞察。他塑造的众多人物已经成为某些性格品质的代言人。小说中的一些经典桥段,也常常被人用来比喻现实世界中的某种情况或处境。这正是因为金庸笔下的故事、人物虽然虚构幻想,但其中的情理却有着广泛的普遍性。

  张泽宏这样分析:“《天龙八部》这个书名出于佛经,有‘世间众生’的意思,象征着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全书讲述段誉、萧峰、虚竹三位主人公如何与命运抗争,如何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如何成为人间英雄的奋斗史。书中其实没有半个精怪,却有不加控制的欲望和无法预知的社会压力,这部小说不仅是人生寓言,也是人间寓言。《射雕英雄传》的主线是南宋历史烽烟和英雄传奇,以郭靖、杨康两位主人公截然不同的成长经历为衬底,而在成长故事的字里行间,却还有教育的寓言,如人生教科书。《神雕侠侣》也是成长故事的另一版本。主人公杨过命途多舛,无寻常路可走,只能另辟蹊径,最后与郭靖殊途同归,这当中也是主人公寻找自我、认识自我、建构自我的一个过程。”

  除了故事性,张泽宏认为金庸的贡献在于将侠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墨、道、佛以及国民文化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价值观念多样的侠义精神和文化形态各异的侠客人物。如萧峰、段誉、令狐冲、郭靖、黄蓉、胡斐、韦小宝……皆有血有肉,个性鲜明。

  谈及如何看待“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会有‘金庸迷’”这句话的含义。张泽宏说,爱读金庸小说的读者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有专家学者,也有工人农民;正是因为有了这庞大而广泛的读者群,金庸小说词汇才会对现代汉语产生一定的影响。“像‘华山论剑’‘一统江湖’‘孤独求败’等词语的语境都发生了变化,并运用在其他领域,还有像‘扫地僧’‘神仙姐姐’‘乾坤大挪移’等词语已经成为流行语,这些都说明了金庸小说的受众群体十分广泛。”

  金庸武侠小说魔力十足

  让人一读就爱不释手

  胡锦存在阅读金庸小说

  “初遇金庸作品的心情,正如郭襄16岁时,看着襄阳城头纷飞烟花的那种欣喜。每部书中的主人翁,也总是从底层出身,历经磨难,快意恩仇,终成大侠,给我们这些草根少年,以无限的想象。”2018年,金庸逝世后,书迷胡锦存专门写文纪念这位武侠小说界的巨擘。

  胡锦存是市诗词学会副会长,他知道金庸大名是在1985年夏天。“那时,邻居从香港带回金庸小说,我看了之后非常喜欢。后来,学校里掀起了‘金庸武侠热’,只要谁有一部小说,大家都抢着借读,我自己也曾通宵达旦读金庸小说。”胡锦存说,金庸的武侠小说就像有魔力一样,让人一读入迷,读后就爱不释手。

  在金庸小说中,胡锦存尤其喜欢读《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金庸小说结构严谨,情节波澜起伏,处处有伏笔,而且写法很新颖,就像《射雕英雄传》以说书人开头,将故事娓娓道来。金庸笔下的主角鲜活可敬,比如像令狐冲,虽然武功不是最高,但他却是一个胸襟开阔、仁义无私的英雄。金庸作品中还传递出‘为国为民’思想,以及书中人物正直侠义、见义勇为、济困扶贫、疾恶如仇、崇德向善等品质。”

  金庸小说里的诗词回目也深受胡锦存喜爱。他认为,章回体是武侠小说最主要的形式,章回好不好,决定了小说的质量,而金庸采取的方法是用诗词写回目。《鹿鼎记》的回目选用了金庸先祖查慎行的《敬业堂诗集》,紧扣小说,无违和感。《天龙八部》是写词,全书分5卷。每卷的回目合起来就是5首词,分别是《少年游》《苏幕遮》《破阵子》《洞仙歌》和《水龙吟》5个词牌。“《天龙八部》这部小说除了场面宏大,情节跌宕,让人赞不绝口,小说章回的回目也是一绝。结合小说情节,就会发现,这五个词牌,每一个都和小说的情节相符。”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自1955年《书剑恩仇录》始至1972年《鹿鼎记》终,历时18年,金庸一共创作了15部风靡华语世界的武侠小说。凡有华人处,皆有金庸书。1957年,《射雕英雄传》一经刊登便洛阳纸贵,引发全港轰动,可谓“开谈不讲《射雕传》,纵读诗书也枉然”。当年,武侠小说风靡一时,金庸与古龙、梁羽生、温瑞安被称为“中国武侠小说四大名家”。《七剑下天山》《萧十一郎》《逆水寒》等经典作品层出不穷,但金庸的武侠小说始终是一座难以比肩的高峰。

  “金庸可以说是全球华语文学的一张名片。他的小说被翻拍了无数遍,而作品中的所有主人公几乎家喻户晓,没有其他武侠作品能够做到这一点。”胡锦存评价道,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只要有华人群体,就必然有金庸的读者。华人相聚,只要提起金庸的作品,就会心生惺惺相惜之念。

  回首过去的数十年间,金庸缔造了一个快意恩仇的江湖,也缔造了许多人执剑天涯的侠客之梦。他的作品被书迷一读再读,改编的影视剧一版再版。胡锦存说:“金庸的每部作品我都看了好多遍。前不久,我又把《笑傲江湖》翻出来看,每看一次,都会有新的体会。如今,大侠不再,江湖依旧。或许,重温这位‘侠坛宗师’的作品就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融媒记者 吕晓婷 王佳涵

  金庸全集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文化·西津 00005 江湖犹在 侠影永存 2024-03-13 永康日报2024-03-1300006;永康日报2024-03-1300007;永康日报2024-03-1300008;永康日报2024-03-1300011;永康日报2024-03-1300013;永康日报2024-03-1300016;永康日报2024-03-1300009;永康日报2024-03-1300010;永康日报2024-03-1300012;永康日报2024-03-1300015;永康日报2024-03-1300014;永康日报2024-03-1300017 2 2024年03月13日 星期三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