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文化·五峰

当年心事

  当年心事

  □应杏村

  走着走着,人生只剩下回忆。在这雨声淅淅沥沥的立春之夜,我靠着床头闭目听着古筝版《半山听雨》,在音乐的荡漾中,仿佛置身山水,有柔风拂面,有雨声叮咚,有白鹤独去,还浮现出了一个脸色凝重的小女孩,她垫着条小凳在灶台上不停地劳动着的画面……

  看过很多书,可能够记下来的叙事与描写却很模糊,倒是3岁以后的一些人事反而清晰地烙印在了心里。比如,从五六岁开始烧饭、借米、吊井水、煮猪食、洗衣服、领妹妹、扒“稻秆扭”以及过年所带来的种种心事。

  先说烧饭吧。母亲到生产队出工赚工分,我在家领妹妹,当然还必须要烧好午饭,可问题是米箱里常常没有下锅米。当太阳照在对面人家的墙脚时,第二次中午广播马上会响起,烧午饭的时间就要到了。我紧张、着急地背着妹妹,拿着米升,硬着头皮走在几个尽可能借到米的邻居家,有时上次借的都还没还上,这次又……终于,在母亲收工回家吃饭时,我借到了米烧好了饭,不由得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洗衣服时,我总搓不动大人的衣裳,吃足了水分的衣服从水里拎上塘埠头时,差点被衣服拉下水。我还老担心肥皂会掉入水里,它实在太滑手了,我用小手紧紧地抠住肥皂,不让它溜走。洗完衣服,看一切安好,我不由得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夏季“双抢”,每一处人家晒过稻秆的田岸、塘岸、小山脚,都是我的欣喜之地。那落下来的薄薄一层称之为“稻秆扭”的稻秆碎,是我眼中发光的亮点。我和妹妹用竹筢杆穿过畚箕的三脚架,在毒辣辣的太阳底下奔波于各个亮点。看着集腋成裘的一捆捆“稻秆扭”叠放在楼上,够一年到头垫猪栏,母亲会在年底卖掉省下的稻秆,给我们买布做过年的新衣裳,宽心之余也不由得长长吁了一口气。

  而过年前也是有重重心事的:切糖时的煎糖油,不能太老或太嫩;担外婆家拜年的“米胖 ”的米胖,不能炒焦或夹生;煮麦饼肉时,肉总不够,得想办法凑上。这一系列的操作,一直来都是由连灶台都够不着的我来完成的。当做好这一切,我犹如卸去千斤担,不由得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刚拜完年,每每又得担心了:正月初十,学校开始报名了。迫在眉睫的学费,母亲总没有顺利借到,看同学们都上学二三天了,我们姐妹仨还小心翼翼地坐在被窝里不敢吱声。终于,母亲借到了几元钱,姐妹仨分摊了一点,在独自前去报名的路上,反复地记着母亲教我们跟老师说的话。等杀了猪、卖了粮再交上欠款。一路忐忑,战战兢兢,不得安心。

  虽然是下着雨放着音乐的夜里,可我还是依稀听到了传过来的爆竹声,它越过黑暗,穿过雨幕,带着震动天地的强声,仿佛向人们宣告新年到了,春天来了,幸福生活的时代来了。

  前几天,在武汉理工大学就读的小罗来信告诉我,他的一些学习情况和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小罗,是我结对助学的困境大学生。

  一次偶然,我看到了一个由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推送的“亲青筹”平台,通过平台,可以帮助家境贫寒、品学兼优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我突然就想起自己小时候读书交学费的情景,仿佛看到了一双双渴望的眼睛。

  虽然我的生活并不富有,但从一无所有、深谙艰辛到现在的丰衣足食、享受自由,我已如登天堂般幸福。是谁给了我如此美好的生活?是强大的祖国,是中国共产党。我常常心怀感恩,不知如何回报。我想,如果我能点上一盏灯,让寒冷的心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不也是报恩德于百千万分之一的事吗?

  于是,我联系了平台,加入了结对助学的行列。自2018年开始,已结对20多名困境大学生。

  新年伊始,我有幸加入了永康市作家协会,唯有努力学习积极上进,用一颗感恩的心来歌颂我的祖国,赞美我的家乡,孝敬我的父母,感谢关爱我的老师和朋友。

  前方有路,越来越长,越来越广。

  米

  翁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文化·五峰 00007 当年心事 2024-03-11 永康日报2024-03-1100012;永康日报2024-03-1100013;永康日报2024-03-1100014;永康日报2024-03-1100015 2 2024年03月11日 星期一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