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文化·五峰

山下看灯

  山下看灯

  □金慧敏

  去山下看灯,有几种人是不能约的。

  第一种,时时在察看天气预报的。告诉你现在雨,一会儿雨,两小时后雨,今天晚上都有雨。这种人是不能约的,能把你去山下看灯的热情消磨殆尽。

  第二种,要风度不要温度的。穿得风姿绰约,细高跟、敞脖露腿的人不能约。龙在翻身时,喋喋不休跟你抱怨太冷、脚疼站不住了要回家时,我怕你会想打人,这样是很伤感情的。去山下看灯,就要穿得厚厚实实,鞋子要不怕泥水的,走一步就半脚陷在泥水中也不会往里进水的那种。

  第三种,不想走路的人是不能约的。除非山下是你老丈人家,你上午就赶过去了,在山下逗留了一天,看着网络上别人抱怨车开不过,没地方停,而内心优越感爆棚。不然就算你自以为是早早吃了晚饭赶过去,不走上两公里,还是见不到山下龙灯的,关键是,看完灯你还得走两公里才能回到车里。

  第四种,胖子也是不能约的。在山下,哪里是停车场哪里是路,你是区分不了的,但凡能挤进去一辆车车身的地方是绝对不会有空的。反正,像我这种车技的人是只能坐在车里哭,脚一动,车就左右逢源的尴尬,你大概是不太能体会的。从富大坑到山下,车与车之间,像我这样身材的人堪堪能从车跟车之间的缝隙挤过去,你要是带了一个胖子,你刚一脚把他的屁股从车之间塞过去,那边肚子又卡住了,过去把肚子塞进去,这边屁股又挤出来了。那边龙头一阵紧似一阵催着龙身来接灯的炮声,是会把你急死的。

  总之,来山下看龙灯,你要有不问前程的勇气和体力。东阳花园的板凳龙最长的有3500多桥,接起来有5.5公里,山下的板凳龙是不会超过100桥的,但是看过的人都说山下龙灯是永康龙灯的天花板。这么短短的龙灯敢说第一,不去看过,我是不信的。

  来山下看龙灯是有福利的。团灯的场地是泥地,那是迎灯人的福利。观灯人深一脚浅一脚穿过去,却是可以爬到旁边的山坡上去,这是可以俯瞰盘龙翻身的视线开阔的天然看台,跟去其他地方看灯,要踮着脚尖仰着脖子,把手机高高举起,塞到人群缝隙里通过手机的相机功能来看龙灯的待遇,是有天壤之别的。

  山下龙灯有“灯中武魁”之誉,一个龙头,一班人差不多花一周的时间手工精制,龙头、龙身和灯罩上彩绘的人物、花鸟、虫鱼皆手绘,栩栩如生。当别地的龙灯都用上电子灯时,山下龙灯里点的还是传统的蜡烛。

  在山下看龙灯是可以感受到神的福祉的。山下迎龙灯的日子都会下雨,可是每次只要龙头灯一点上,鼓点声响起时,就算是倾盆大雨,也会立马变小,一会雨歇。我也信了,因为一路打着伞过来,等我爬到小山坡上时,雨歇伞收,正好赏灯。

  龙头在锣鼓铙钹声中静静伫立,等着桥身和桥尾相继来接。催灯的鼓点时缓时急,必有桥灯入场。我不知道还有这样的仪式,在整个山下都好像流动着丝丝暖意。后面还有一半的桥身没有接上,龙头按捺不住,也是可以先自嗨几圈的。

  既然有“灯中武魁”之称的板凳龙,怎么可能是斯文游走,规规矩矩的呢?八字盘、左穿、右插、大圈、小圈,怎么高兴怎么来呀。龙头要翻身,龙尾也想腾飞呀,快速游动闪展腾挪间若蛟龙出海,又似腾云驾雾,宛若星河流转,璀璨无双。

  那一条龙是活着的,恍若是一条睡眠中醒过来的龙,正冲天而起。它是饱含热情、蓄满生气的,是龙的潜在力量,更是山下人带着春潮奔涌的热忱,几万年,几千年,一路泥泞,跌跌撞撞奔跑过来的生命力。

  在山下看灯无疑是平生最爽的一次观灯经历。无数次在电视上看过,在视频里目睹,又怎能比得上现场气氛的热烈。今晚,山下到底有多少人?无以计数,人山人海一词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舞灯人、赏灯人、鼓乐手的热情交织在一起,不在现场,你无法体会此时此地燃烧的激情。

  我懂了,为什么大家都说山下龙灯是永康龙灯的天花板,他们舞的不是灯,而是生命,是生机,是力量。

  山下是永康一个小小的村子,心动了吗?走呀,去山下看龙灯呀。

  可惜,错过了今年,只能等明年了。

  山下龙灯 杨成栋 摄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文化·五峰 00007 山下看灯 2024-03-04 永康日报2024-03-0400006;永康日报2024-03-0400008;永康日报2024-03-0400010;永康日报2024-03-0400009 2 2024年03月04日 星期一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