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梦悟曲中意
小楼梦悟曲中意
□卢俊英
初闻不知曲中意,再闻已是曲中人。《红楼梦》上榜“读不下去的经典”,让我有些难过。
小时候在识字前,我先接触了电影越剧《红楼梦》。这部1962年摄制的戏曲电影,可谓中国戏剧电影巅峰之作之一。以一部电影的容量拍摄一部巨著,该剧成功提取了小说精华,影片后半部的焚稿、娶亲、哭灵、出走,一气呵成、节奏紧凑,唱词典雅、唱腔优美。中国人原本最讲究好意头,由于越剧《红楼梦》实在太好听了,邻居正月里唱片机循环播放“哭灵”唱段,让林妹妹一天死上几十回。
电影《红楼梦》给我埋下了一颗美好的种子。
某年小学暑假,我偶然得到一本《红楼梦》,如获至宝。尽管那书破破烂烂少了几十页,尽管很多字不认识,但我仍义无反顾地将珍贵的暑假时光付与这本《红楼梦》了,手指头点着字,磕磕绊绊开始阅读。然而小说跟电影很不一样,许多章节不为我喜欢,比如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的“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就是我毫不犹豫跳过的内容。
我的《红楼梦》只有宝哥哥林妹妹。但是小说远没有电影好看,尤其过分的是贾宝玉在得知林妹妹死后不仅没有当即恸哭出家,还发现宝钗也不错就逐渐将心转了过来。男人都是俗物“大猪蹄”,红楼崩塌!听说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的,我恨恨咒骂他活该遭受红学家口诛笔伐。
再看《红楼梦》已是高中时期。课本有选编《红楼梦》,语文老师推荐大家课外阅读。正好同学带来一部三册头的《红楼梦》,答应借阅,虽然时已高三,选读理科,但我还是兴致勃勃地再次开始细读。
这次视野不仅限于宝黛,就看到了王熙凤的攒珠髻、五凤钗、缨络圈、窄袄鼠褂洋绉裙,看到了她作为管事的各种不易,比如对内的一大家子的吃喝拉撒开支和鸡毛蒜皮的调停,对外的干谒朝中权贵以及捉襟见肘应对宫里太监勒索等。
其他家长也不省心。哪怕接待自家女儿归省,由于女儿是娘娘,君臣之义重于舔舐之情。王夫人日日忙乱,直到十月里才全备了。贾政色色斟酌,再无些微不合之处,才敢题本。本上之日,奉旨:于明年正月十五日上元之日贵妃省亲。于是更一发日夜不闲,连年也不能好生过了。
正月十五日五鼓,也就是凌晨三五点,自贾母等有爵者,俱各按品大妆,贾赦等在西街门外,贾母等在荣府大门外,静悄悄无一人咳嗽。等了许久,得到信息说元妃要戌初才能够起身,也就是晚上七九点以后。这种小心翼翼,岂是小户人家所能想象的。
正是有家族长辈的负重前行,才有哥哥妹妹们在大观园莺莺燕燕地耍小性子。我对王熙凤、贾母之流不再只有排斥和鄙视,对高鹗也多了许多释怀,觉得他安排林妹妹“及时”死掉未尝不是一个最好的结局。
这样细读很费时间。班主任是数学老师,终于被她发现,痛心疾首地找我谈话,但是《红楼梦》总归是读完了。
步入社会后有了自己的钱,兴冲冲到新华书店买了一套心悦版本的《红楼梦》,又开始有一搭没一搭地看。或许因为阅读可以从容进行,或许自身阅历有所增长,这次居然看到了许多之前未曾留意的细节,看到了许多之前未曾留意的人物。
一部《红楼梦》是一个微世界。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大观园里,住着惹人怜爱的宝哥哥林妹妹,更有卑微如草芥的袭人紫鹃香菱司棋等,贾府忽喇喇大厦将倾,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连王熙凤和三春姐妹等都无法善终,更何况那些丫鬟下人?最可怜了宝钗,看似如愿得到宝玉,实则搭进了后半生幸福。娇生惯养呵口热气都怕吹化的千金小姐,该如何承受此后漫长的一地鸡毛的日子?人生即便始于风花雪月,到底终将归于柴米油盐。
《红楼梦》注定是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曹雪芹“生于繁华,终于沦落”,他见识了康乾盛世,身后便是日渐式微的清王朝,高鹗已经在竭尽所能地修天补地,但是晚清以后,外夷入侵、国弱民穷、战事频仍,中华大地哪里还能安放一个莺歌燕舞的大观园?林妹妹泪尽归天、贾宝玉决绝出家,倒是给自己图了个清净,却给后人留下多少的意难平。
洒脱如你者,可愿一读《红楼梦》,告诉我一个释怀的良方?一纸一墨红尘事,一弦一曲叹人生;既知曲人存于梦,何故执着曲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