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而幸福的人间书写
——读吕煊诗集《乡村新物语》有感
温暖而幸福的人间书写
——读吕煊诗集《乡村新物语》有感
□涂国文
D
读书札记
我把吕煊诗集《乡村新物语》所收录的诗歌定位为“类日记体”诗歌。这些诗歌大部分都是叙事诗,呈现的是诗人所钟情的生活叙事诗学。它们大多是及物的,是关于烟火生活的本真叙事,洋溢着一种温暖而幸福的情感。诗集中的诗歌多为家居诗、采风诗、茶叙诗、饮酒诗与同题诗,是诗人日常生活的真实记录。
《乡村新物语》的叙事学特点是非常明显的,仅就诗题而言,如“在厅上荷花池旁听施光南的乐曲”“在阳台喝茶想起燕子”“在盛开的杜鹃花旁想起故乡”“在沙溪遇到玫瑰”“夜饮鸠坑茶与陈兄叙旧”“在杭州追记骆马湖的某个黄昏”“西溪访友遇茶香”“在富阳被一棵野菊拦住了去路”“在地铁遇见怀抱向日葵的女子”“登天钟山见古寺”“桃花潭思春”“书圣故里追忆流水之美”“过湖州在状元楼与李浔诸兄畅饮”等,便可见一斑。更遑论如描写萧山衙前农民运动领袖李成虎一生事迹和反映诗人父亲一生行藏的《在故乡守着父亲》等纯正的叙事诗。
《乡村新物语》首先是一部“故乡物语”。恋乡与怀乡,是人类共同的圣洁情感,特别是对于诗人来说,更是他们心灵中最柔软的一方秘境。亡父、慈母;奶奶、童年……犹如一条粗粗的纤绳,常常将长期生活在异乡的中年诗人回望的目光,拽得生疼,“一次暮色里,野草已疯长/我弯腰给父亲的坟头添土/清理淤泥,突然我就作出决定/我是该回家守着父亲了”。沉重、挂念、缅怀、惆怅……情感真实而深挚。特别是对母亲,诗人更是展露了一片深沉的人子情怀,“我在月亮升起时/就看到母亲在月色里忙碌/月亮高悬了,母亲的中秋才渐渐开始”(《中秋月悬思故乡》)。
《乡村新物语》也是一部“江南物语”。诗集所收录的大多是采风诗。吕煊钟情于自然界的花草树木,与自然万物相爱相亲,诗歌散发着草木芬芳,呈现着江南物象葳蕤之景。诗人有一颗童心,他静观自然、谛听自然,总能发现自然界独特的韵律和美:“孤独的群山总套着褐色的长衫与孤独的美/构成盘峰孤独的古意”;“流水,表达的/是圣人心中的一种美”。他的诗歌,着意书写江南物事与物候,如喜鹊、燕子、乌鸦、蝴蝶、鲤鱼、白鹭、蝉、斑鸠;荷花、茅草、山岗、柿子、腊梅、茶树、玫瑰、杜鹃花、水稻、明月、芦苇、大雪、桃花、柏树、生姜、兰花、溪流、银杏、石榴、向日葵、古树、青苔、凉亭、古道、古寺、潭水、莲花、小榭、长廊、驿站、茅草屋、梅花、核桃树、白果树;清明、小满、立秋、处暑、中秋,等等,俨然一部“江南风物志”。
吕煊的诗歌,多书写江南文人雅事。与山水相遇,与知己相遇,与美酒相遇,与禅茶相遇,是《乡村新物语》这部诗集书写的主要内容。记录了诗人的日常生活,也给诗歌带来了一种舒缓、从容、悠闲的气息。诗人的心理无疑是敏感而细腻的。这种敏感和细腻,不独体现在对自然万物的体悟上,更体现在诗人对生活况味的体悟上。诗歌《夜坐高铁赴杭有记》传达了诗人为生活奔波的疲乏,《记一个踩黄包车的外地女子》反映了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虚幻里的另一种可能》流露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慨叹,《登天钟山见古寺》呈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环水且驻梦》抒发了诗人的林泉之梦。
吕煊的诗思轻盈,语句清新,多白描,多独白,少跳跃,少短句。酷爱长句,长句形成的流畅、婉转、绵密、低缓,不亢不躁,如长风滑过波面。他的诗歌,呈现的是一种纯粹而清幽的艺术风貌。诗人间或也会来点幽默,譬如令人忍俊不禁的《拼车的香水》等诗。
《乡村新物语》也有不少隐晦曲折地表达诗人世界观的诗篇,譬如,“那些动听词汇编织的日常/悄悄抽走正直和现实的主语/虚荣的繁华盛放互相结对的吹捧”“我承认我已经默认这个现实的场景”(《雨夜对滴水下落的冥想》)……此外,诗人还有一批抗疫防疫诗,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没能收入这部诗集,从寥寥几首诗歌中,我们还是能够回忆起那三年时光的。
总体说来,《乡村新物语》的书写,是一种温暖而幸福的人间书写。正如诗人所说,“人间,仿佛一切都是美好的”;“唯有爱的温暖始终/陪我醉到最后,抵抗人间的所有风雨”;“在酒的旗幡和猎猎的清风,在深夜/推开水乡的温润和人世的温暖”。因为温暖,所以它是有价值的;因为幸福,所以它能走进读者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