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向前 项目稳步推进 乡村振兴发展
迁新居筑梦想
春光照亮新希望
![]() |
![]() |
![]() |
![]() |
![]() |
![]() |
![]() |
城市更新向前 项目稳步推进 乡村振兴发展
迁新居筑梦想
春光照亮新希望
有一种年味,叫作蝶变。时代的进步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变化,这样的变化在春节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显得尤为明显。龙年伊始,就请你随记者一起去看看,丽州大地上正在发生哪些精彩蝶变,看人民群众这个年过得究竟如何?
喜迁新居 这个年过得欢乐
2月7日,东城街道塔海股份经济合作社社员胡晓盼准备了猪头、鹅、鸡蛋和土面等,摆满了整整一大桌。一家人齐聚一堂准备“谢年”。
对于胡晓盼一家来说,这个春节显得有些特别。
“这个春节,我们家住上了新房,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啦!”胡晓盼告诉记者,得益于城市更新行动的实施,今年一家人终于如愿住上了回迁房。
提起这套回迁房,胡晓盼喜上眉梢。“我们小区不仅周边配套好,生活娱乐方便,还有老年食堂等。”胡晓盼说,“我们别提有多满意啦!”
与很多社员一样,分到多套新房的胡晓盼一家一口气装修了3套房,祖孙三代分开住,既各有各的独立空间,又能彼此照顾不失热闹。
据初步统计,这个春节,塔海经济合作社有近30户社员喜迁新居。社员徐飞燕也是喜迁新居“大军”中的一员。
徐飞燕的新家位于17楼,站在家中便可鸟瞰永康城东风光。绿树缠绕、高楼林立,上下楼还有电梯,这样的日子,是拆迁前大伙想都不敢想的。
说起新家,徐飞燕也难掩自豪。“除了那些文娱场所和设施,我们这儿还开有公益的书法、音乐等文艺课程,让社员的精神生活和居住品质不掉队!”
这不,在前不久举办的社区春节联欢晚会上,徐飞燕就和一群小姐妹一起表演了两个节目(如图)。
在社员们看来,回迁房改变的是生活环境,不变的是萦绕在这片土地上的邻里情。
“住进新房的都是之前的老邻居,大伙见了面都特别熟悉,一起住在同一个小区,真的是特别开心。”徐飞燕说。
步履不停 这个年过得充实
目光所及之处是头戴安全帽的施工工人,步履匆匆;耳畔萦绕的是“钢筋铁骨”的碰撞交响,叮叮当当……2月16日,石柱站前区块的石柱高新科技产业园项目二期建设现场,施工人员有的在拆卸脚手架并将其搬运至下个施工点,有的将地下室基坑积水抽出以降低地下水位,保障施工进展及安全(如图)。大家各司其职,有序作业,用奋进脚步奏响项目建设新春乐章。
石柱高新科技产业园项目是我市低效工业用地改造的一个重要工程,以“国资定制”落地模式招引总投资百亿元的项目,聚力打造我市首个新能源产业集聚地。截至目前,一期项目主体结构工程已完成结顶,正在推进的二期项目包含厂房、宿舍、地下室及室外道路管网绿化等配套工程。
“二期工程地下室面积3.4万平方米,去年10月开工建设,预计今年4月底完成地下室结构工程施工。”石柱高新科技产业园项目临时党支部书记、项目负责人潘俊钞告诉记者,为了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这个春节,包括施工人员以及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管理人员在内的几十名建设者都留在工地上过年,与时间赛跑,力争实现该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的目标。
“春节值班值守是使命所趋,亦是职责所在。春节期间,我们紧抓安全生产和施工质量,做好人员管理、施工节点控制和隐患排查。”潘俊钞说,为确保项目安全建设、有序推进,市产投集团制订部署项目建设计划,做好领导带班检查工作,加强施工过程以及夜间巡检,全面做好现场管理工作,并加强对一线建设工人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切实做好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筑牢“安全管理线”。
外面的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年味满满,石柱高新科技产业园内也挂满红灯笼,贴上春联,颇为喜庆。“我们在就餐和过年物资上都做足了后勤保障,也把项目办公区和生活区装点一新,让大家温暖过新年。”潘俊钞说。
一年春为首,万事行为先。奋进号角已吹响,不久的将来,一座座高楼将拔地而起,新的产业在这落地扎根,催生出蓬勃的发展动力。
生意兴旺 这个年过得满足
连日来,前仓镇大陈村处处洋溢着温馨和美的浓厚年味,前来打卡的游客一拨接着一拨,或欣赏田园风光,或漫步乡间小道,或品尝地道美食。
铁皮石斛馒头接连出炉,热气腾腾的土鸡煲香飘四溢,红烧舜芋逐一端上餐桌……2月16日中午,位于大陈村舜耕巷的一家餐厅正值接待高峰,食客络绎不绝,店内员工忙得不可开交(如图)。
“有来村里旅游的新人,也有专门过来吃饭的熟客。”该餐厅负责人李洁琼告诉记者,自正月初五开张以来,生意一直不错。当晚,餐厅的位置也已全部订满。
这座古朴雅致的乡村餐厅,几年前却只是间破败荒废的农房。
2016年,有着多年酒店管理经验的李洁琼来大陈村看望亲戚时,发现这里客流量大,民宿和农家乐生意红火,便萌生来此创业的想法。一番考察下,李洁琼将目标瞄准餐饮,投资100多万元打造私房菜餐厅。
2017年4月,餐厅顺利开张,李洁琼下厨,一名员工打下手,两人就这么将餐厅开了起来。几年间,昔日无人问津的破败农房在李洁琼的用心经营下变成网红餐厅。
这座乡村餐厅从无到有、从有到兴,只是“千万工程”引路下大陈村焕发万千气象的缩影。
一家家农家民宿生意兴旺,设计古朴的网红公厕吸引着各地游客打卡,邻里中心的显示屏上滚动播放着村集体全家福……这一幕不是未来图景,而是发生在大陈村的实景。
随着一辆辆旅游大巴驶进村口,日渐壮大的民宿、毛芋产业互惠共赢,正逐渐成为大陈村最具特色的“金山银山”,吸引着八方来客,孕育着无限潜力。如今,和李洁琼一样,越来越多“新大陈人”扎根这里,书写一个个创新创业故事,推动咖啡馆、手工坊等休闲业态加速汇聚。同时,越来越多村民盘活闲置资源,在家门口捧上了“金饭碗”,乡村变景区、风景变“钱”景的梦想在这里变为现实。
融媒记者 胡锦 郑旭华 张曼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