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礼到底能不能退?看看法律怎么说
![]() |
彩礼到底能不能退?看看法律怎么说
彩礼,也称为聘礼,是自古以来的一种婚嫁风俗。近年来,彩礼数额持续走高,攀比之风悄然蔓延,使一些家庭背上了沉重经济负担,也给婚姻稳定埋下隐患。日前,最高人民法院、民政部、全国妇联联合举行“推进移风易俗 治理高额彩礼”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涉彩礼纠纷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规定(征求意见稿)》,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下面我们来谈谈关于彩礼的那些事。
1.彩礼是什么性质的财物?
彩礼是一种以缔结婚姻为目的,依据习俗给付的财物。彩礼具有严格的针对性,首先必须基于当地的风俗习惯。其次,彩礼的目的是为了缔结婚姻关系,且其给付依据当地的经济水平而言数额较大。给付彩礼可以理解为是一种附条件的赠与行为,其条件就是缔结婚姻。
2.哪些财物不属于彩礼?
婚约一方在节日、生日等有特殊纪念意义时点给付的价值不大的礼物、礼金;婚约一方为表达或者增进感情的消费性支出;其他价值不大的财物。
3.已经支付的彩礼,是否存在返还的可能性?
《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规定(征求意见稿)》第二条规定,禁止以彩礼为名借婚姻索取财物。一方以彩礼为名借婚姻索取财物,另一方请求返还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4.彩礼返还需要满足何种条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五条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适用上述第二种和第三种情形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5.在支持返还彩礼的情形中,如何认定是否造成生活困难?
这里的生活困难不是指与给付彩礼之前相比。因支付彩礼造成生活靠自己的力量已经无法维持当地最基本的生活水平或者是依靠个人财产和离婚时分得的财产无法维持当地基本生活水平的,才属于生活困难。
6.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可以要求返还彩礼吗?
彩礼是以结婚为目的赠与的财物。在法律上,登记结婚是缔结婚姻关系的依据。但现实生活中的婚姻关系或者情感关系并不是按部就班进行的,存在大量双方已经按照当地习俗订婚或举办婚礼,并已经实际共同生活,却还未领取结婚证的情形,有的甚至已经孕育子女。如果简单以是否登记结婚作为达成结婚目的的唯一依据,而在分手时要求返还彩礼并不合理,也不利于保护女性权益。如果双方没有办理结婚登记,但是双方已经共同生活的,依据征求意见稿第六条,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共同生活的时间、彩礼实际使用及嫁妆情况、有无孕育子女、双方过错等事实,结合当地习俗,确定是否返还以及返还的具体比例。
7.已登记结婚又离婚,是否不需要返还彩礼?
如果双方已办理结婚登记且共同生活,离婚时一方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人民法院一般不予支持。但以下情形除外:已登记结婚但确实并未共同生活的,在离婚时,可以提出返还彩礼;如果共同生活时间较短且彩礼数额过高的,人民法院也会根据案件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彩礼数额、共同生活时间、彩礼实际使用及嫁妆情况、有无孕育子女、双方过错等事实,结合当地习俗,确定是否返还以及返还的具体比例。
8.彩礼是否属于女方个人财产?
彩礼一般是在婚姻关系存续之前取得的,是男方对女方的赠与,所以是女方的个人财产。夫妻共同财产一般是指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
9.与彩礼相对应的还有嫁妆,对于嫁妆是如何认定的?
嫁妆本质上是父母对子女的一种赠与行为。如果赠与行为发生在婚前,属于对单方的赠与,是婚前个人财产。如果发生在婚后,在未明确约定赠与财产归属的情况下,会视为是对夫妻双方的赠与,是共同财产。
10.男方家庭出于对女方家庭的尊重而赠与的财物,是否会被认定为彩礼?
如财物价值并非固定且数额不大,且物品种类无明显特殊,则属于男女交往过程中为增进感情赠送的礼物,应当属于一般的赠与行为,赠与完成后则无法要求返还。如果赠与亲属的财物数额较大,财物明显有别于通常的随礼,比如改口费,则有可能会被认定为是彩礼而支持返还。
融媒记者 胡美樱子 通讯员 施舒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