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油茶“耕”基 激活致富“森”态
市水投集团精设计优规划赋能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 |
![]() |
![]() |
夯实油茶“耕”基 激活致富“森”态
市水投集团精设计优规划赋能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寒潮来袭,油茶树正值冬季管护期。在龙山镇胡塘下村的油茶林里,工人们正忙着给油茶树加盖木屑保温,以防范低温危害,确保树苗长势良好。谁能想到,几个月前,这里还是连片的荒山,如今摇身一变成为栽满油茶的“绿色银行”。
种植各环节不得马虎
油茶是中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对维护国家粮油安全、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今年是国家出台《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开局之年,我市充分挖掘本地资源优势,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油茶产业发展,故而使荒山得以盘活,打造出了这千亩油茶林。
记者了解到,市水投集团下属设计公司负责本次油茶造林项目的具体设计和实施。“没想到会涉及这么多细节,光是土地确权就花了两个多月。”事非经过不知难,说起荒山成林的改造经过,该公司林业开发处副主任王震感慨万千。“每个山头、每一亩地,我们都要实地考察过,实在上不去的地方,就用无人机探林相。哪些地是村里的,哪些地是村民的,哪里有岩宕不宜种,哪里有墓地要避开,哪里是耕地不能改,这些情况都要摸排得一清二楚。”王震说,两期油茶造林项目共计1536亩,涉及5个镇9个村,只有把地权捋清了,政策讲到位了,管护协议签好了,才能让这个富农强村的好项目避免纠纷,顺利开展。
在设计公司,记者看到光是项目的设计图纸、选种方案、施工台账等相关资料就有厚厚数沓。种油茶为何如此复杂?到底难在哪?造油茶林面临着选地、整地、选苗、栽种、管护等诸多环节,且每个环节都马虎不得。综合考虑油茶的长势和土地利用率,种植密度定为每亩种植60株,每穴深挖30厘米确保树苗扎根存活,并根据坡度规整山地,进行梯田式种植,从而有效避免水土流失问题。对于肥力较差的沙性土壤地块,则另外运输优质土进行培土种植。
树种选得对成活率高
树要成林,能成活是硬道理,树种选择更是关键。如果树种选择不当,种植后苗木难以成活,则会浪费时间、劳力和资金。即便一开始成活,后来生长不良,也难以开花结果,发挥不了应有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般来讲,浙江本地树种从引种、栽培到繁殖都在丘陵地区,可以很好地适应永康水土,存活率就会更高。此次山林改造需要苗木9万余株,一般的苗木基地可没这么大的育苗储量,所以苗木基地的规模也是我们必须考虑的因素。最终,我们选择了浙江常山的‘长林系列’4号、40号和53号的二年苗,并进行混种,有助于提升油茶的坐果率。目前,所有树苗的存活率达到了90%以上。”王震说。
油茶树的受益期限可达50年,但其投资大,管理技术要求较高,5年树龄方能挂果。如何让农户减少时间成本,在“空窗期”无忧,往后又能一劳永逸呢?答案是——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精细规划。油茶栽种的前三年均由施工单位负责除草、翻地、施肥等日常养护工作,待树长至能结果后再交还给果农管理。此外,在林地的基础设施上不断完善,计划10亩建设一个消防水池,确保面临干旱等自然灾害时灌溉无忧,建设机械设备通道让耕种、采收可实现机械化和智能化……为全面激活山林经济,未来的每一步都带着绿色发展的思考。
秋种冬养,青山相向,眼前的这一片片油茶林生机勃勃。明年,我市计划种植油茶林1200亩。荒山造林孕育出的不仅是村民增收致富的“绿色期盼”,更是未来乡村振兴的“绿色希望”。
融媒记者 胡莹璐
油茶种植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