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文化·西津

魁山岩下普照寺

  魁山岩下普照寺

  □黄长征

  在我市东部距城区约10公里处,有一座怪石嶙峋、壁立千仞、气势巍峨的山,此山峰顶,因状如中国古代神话中主宰文章兴衰的神——魁星而取名“魁山岩”。在山之南麓,有个胡姓古村落叫“江瑶”,亦名“魁山江瑶”。在这座山势雄伟、苍翠欲滴的魁山脚下,有一座寺庙,名曰“普照禅寺”。

  四方钦仰

  学者归隐

  普照禅寺,是一座始建于西晋永宁二年(公元302年)的古刹,它的前身为江瑶经堂,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

  西晋时期,国家恢复统一,结束了连年的战乱,佛教相较之前已有很大发展。到晋惠帝时,佛教研究学者众多,他们四处弘扬经典,使佛教广泛流行起来。江瑶经堂也正是在此佛教盛行期由江瑶信众建立起来的,据传彼时香火旺盛,四方钦仰。

  到了元末明初,经堂扩建为三进十八间,规模初具。

  这个时期的江瑶经堂,由于信众络绎,香火兴盛,加之魁山岩秀美幽静的地理环境,引来了学者归隐魁山,出现“三贤讲学”的盛况。

  三贤为闻人梦吉、唐以仁、李晔。据《永康县志》和《魁山胡氏宗谱》记载,“闻人梦吉,字应之,金华人,累官泉州教授”;“唐以仁,金华人,从学闻人梦吉”;“李晔,字宗志,洛阳人”。既然均不是江瑶本地人的三闻人,又为何会别离故土来此居住讲学呢?

  三贤讲学

  盛况空前

  话说元末,吏治腐败,横征暴敛,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大批蒙古贵族抢占土地,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致使各地农民起义军揭竿而起,战乱频发。

  《魁山胡氏宗谱》记载,江瑶胡氏后人胡嘉祐的女儿胡氏是梦吉的夫人,而他们两人所生的大女儿,则嫁给了唐以仁。

  在明末清初大学问家黄宗羲所著的《宋元学案》中,也有记载:唐以仁,金华人,从闻人梦吉学,梦吉奇之,妻以女。元末,奉梦吉避地永康魁山下,因家焉。

  由此看来,梦吉与唐以仁不仅是师生关系,更有着翁婿之亲。梦吉为避元末之乱,从福建儒学副提举任上辞官。又据义乌王袆给梦吉写的墓志铭信息,梦吉只生有两女,没有儿子传续。故梦吉应该是因在金华没有后人,而携女婿唐以仁等家眷来到永康江瑶夫人家所在的魁山岩下过起隐居生活的。

  另一贤人李晔,号草阁,是元末明初著名学者。据《永康县志》记载,李晔,有奇才,元季避兵乱,卜居永康,在魁山讲学,著有《草阁集》七卷。明洪武年间,李晔曾被金华府举荐为国子监助教,然上任不久即辞官返永。李晔在永期间,游历了方岩、灵岩等名山秀水,写下了100多首吟咏永康人文风光的诗作。

  三位闻人,结庐魁山,是故,江瑶经堂,不光讲经布道,而且讲学之风盛行,为彼时永康最具崇文重教之地。据《魁山胡氏宗谱》记载,“前后教授学子不下二千人”,可见当时经堂“三贤讲学”盛况空前。

  据记载,为歌颂三位贤人传道授业之功绩,古时在经堂附近的山麓,曾建有“三贤祠”。被毁后,重建“三贤祠”于魁山顶峰。

  江瑶经堂,梵音悠远,传响千年。谁曾料想,魁山佛门寺院曾是中共永康地下党的红色圣地。

  千年古刹

  毁于一旦

  时光流转至新中国成立前,永康芝英、石柱一带,红色武装活跃。1927年10月,浙西特派员兼兰溪县委书记姜挺来永康传达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会议在芝英练结小学召开,会上正式成立了中共永康县委,选举叶岩襄为书记。

  1928年5月,因土豪劣绅联名告密,县委领导成员被迫离永外避,党的活动受挫。当年8月,中共浙江省委派刘寄云来永康指导工作。8月25日,在合德区魁山岩集会,再次推选成立中共永康县委。县委成立后,经常在经堂和山上召开重要会议,秘密谋划永(康)武(义)地区联合暴动。10月,永康方面以游仙区为中心的暴动,遭到疯狂镇压,党员和农民31人被捕,党员3人被枪杀。党的主要领导人和骨干被悬赏通缉。暴动失败,永康县委撤离魁山驻地,党组织的活动暂时停止。

  “三贤”归隐魁山讲学,对江瑶经堂多有赞美诗词题字,后因战乱毁坏、遗失,经堂最终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被捣毁。千年古刹,毁于一旦,让人痛心疾首。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2002年,江瑶经堂得以重建,一厢房一观音阁落成。从此,江瑶经堂改名为“普照禅寺”,成为集礼佛、祈福、观光旅游为一体的魁山佛门圣地。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文化·西津 00006 魁山岩下普照寺 2023-12-25 永康日报2023-12-2500007;永康日报2023-12-2500009;永康日报2023-12-2500010 2 2023年12月25日 星期一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