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斌:看守所的“灵魂摆渡人”
![]() |
周斌:看守所的“灵魂摆渡人”
好民警好故事
他每天与“高墙”相伴,与“铁门”相守;他始终坚持一名党员民警的底线不动摇,用心挽救每一个失足的灵魂,用忠诚谱写对公安事业的热爱。他就是很多犯罪嫌疑人眼中的“灵魂摆渡人”——市看守所二级警长周斌。
从大学生村官到人民警察,从古山派出所到市看守所,周斌始终竭诚奉献、不断进取、严格要求自己,顺利完成每一次角色的转变,先后获得全市流动人口工作先进个人、“信义金华·好民警”、优秀公务员等荣誉。
周斌(中)为在押人员讲解法律知识
用心用情 点亮心灯
看守所羁押着各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人员构成复杂。在押人员中,恐惧者有之,对前途迷茫者有之,对家庭失望者有之,破罐破摔、厌世轻生者更是不少,教育管理难度很大。
作为管教民警,周斌认为,仅仅了解在押人员的基本情况还不够,必须因人而异,瞄准各在押人员的心理特点等,有的放矢进行教育引导,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为此,他每天深入监室,了解在押人员的基本情况和思想动态,分析其人生经历、犯罪成因,结合在押人员的心理特点,从思想、亲情、社会效果等方面入手,帮助他们重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犯罪嫌疑人吕某某因涉嫌妨害公务被羁押在周斌负责的监室。吕某某在一个单亲家庭长大,性格固执、易怒,多次与同监室人员发生冲突。
周斌在了解吕某某的家庭、成长背景后,对其开展宣传教育,同时在监室内物色了一名长辈型对象,通过一对一帮扶,引导其控制情绪,通过正常渠道表达诉求,学会与他人正确沟通。一段时间后,吕某某与同监室人员的矛盾大大减少。周斌也得到了对方发自内心的感谢。
另一名犯罪嫌疑人李某某是让周斌印象最深的在押人员之一。李某某涉嫌故意杀人罪被羁押在市看守所。其间,或许是觉得自己的人生已经走到尽头,他状态很差,不愿和人交流,在一审开庭后多次流露出厌世轻生的心态。此外,李某某还患有高血压和心脏早搏,易诱发猝死。
周斌充分发挥公安监管“法治阵地”作用,开展教育感化和心理帮扶,帮其在图书馆借阅法律书籍,聘请了辩护律师,同时根据医生意见为其申请病号餐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李某某的性格变得开朗许多,服从管教并顺利配合办案单位走完法律程序。
类似吕某某和李某某这样的犯罪嫌疑人,周斌还遇到不少。在他看来,在押人员中,有的是缺乏正确的教育,有的则是一时糊涂走错路。
“只有真心相待、细心观察、耐心引导、恒心感化,才能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让迷失的灵魂回归正途。”周斌说。
尽职尽责 初心不悔
一个监室里同时羁押着多名人员,一点小摩擦就有可能引起纠纷。对此,周斌深知安全责任重如泰山。
“没有安全,一切归零。”周斌说,由于看守所羁押的大部分都是未决犯,情绪很不稳定,安全监管的压力很大。
为了确保在押人员不产生过激行为,周斌采用多措并举、多管齐下的综合管理教育模式。每天,他利用空余时间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自己的法律素养。他经常与在押人员分享学习心得,使在押人员静下心来思考问题,促使监室形成学法知法的良好氛围。到岗4年来,周斌与在押人员谈话数千人次,开展释法教育百余次,让很多在押人员改变态度,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
为解决拘押信息录入繁、送押多头跑、提押等候久等痛点,2022年年初,市公安局推出“拘押直通车”集成应用。“有了这个帮手,会见、提讯、简易审判等过程无需嫌疑人再出监所,极大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周斌说。
此外,为充分发挥看守所“打击犯罪的第二战场”作用,周斌在工作中通过普法、攻心等方式,落实、落细日常监管,积极主动深挖线索,提供有价值的犯罪线索30余条,协助办案单位破获多起案件。
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周斌将满腔热忱倾注在监管工作中,用责任担当,守护高墙内的安定;用无私奉献,拯救迷失的灵魂;用忠诚毅力,履行监管民警的使命,坚守“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融媒记者 胡美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