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山-方岩-舟山“胡公古韵”县域风貌区获评省级样板
串珠成链绘就风貌新图景
跨地协同探索共富新路径
![]() |
![]() |
![]() |
![]() |
古山-方岩-舟山“胡公古韵”县域风貌区获评省级样板
串珠成链绘就风貌新图景
跨地协同探索共富新路径
日前,省风貌办公布了2023年度第三批城乡风貌样板区名单,我市古山-方岩-舟山“胡公古韵”县域风貌样板区成功上榜。
古山-方岩-舟山“胡公古韵”县域风貌区创建以来,市风貌办锚定“胡公故里、赫灵山水”的风貌定位,依托风貌区钟灵毓秀的自然风光、源远流长的历史底蕴、扎实丰富的产业集群,融合串联灿烂隽永的文脉和文明智慧的现代元素,绘就点上出彩、线上有感、面上有质的风貌图景,探索出跨地协同、抱团发展的共富集群新路径。
舟山岩宕
生态为基 筑就宜居底蕴
独具特色、气势恢宏的岩宕群,环境幽美、鸣禽婉转的杨溪生态湿地,峰险石怪、瀑美洞奇的方岩风景区……移步皆是景,处处好风光。位于我市东南部的古山-方岩-舟山“胡公古韵”县域风貌区,奇山、秀水、岩宕、湿地等美景镶嵌其间,尽显山水诗意、生态宜居的好风景。
干净整洁的路面、精致典雅的街边小品、山清水秀的生态风光……走进舟山镇端岩村,一派村洁景美的和美景象扑面而来。村美、人美的背后,是端岩村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探索出的以“垃圾治理”释放美丽经济的新路径。该村以开展“垃圾革命”后,人均日产生活垃圾仅38克的显著成效一炮走红,并延伸出“餐饮+住宿+研学+旅游”等业态,唱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乐章。
投资2000余万元,完成总面积500亩的杨溪生态湿地建设,打造天然过滤器,改善生态环境;实施美丽乡村风景线示范带建设,打造“工农互促 共同富裕”示范样板,方岩镇新增5个省A级景区村庄,台门村和端岩村获评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投资150万元,对柿子园、柑橘林进行景观提升,设计创意销售摊,将文创与农产品结合,拓宽销路,吸引消费者……该风貌区聚焦生态建设、美丽建设,将风貌提升融入绿水青山,铺就以绿色生态为基底的大美风貌画卷。
在装点环境风貌的同时,该风貌区着眼基础设施建设,让环境更有质感。投资240万元对双舟线、古铜线、方岩大道沿线建筑外立面进行整治提升;投资800余万元架设双舟线、古铜线高杆路灯;建成华溪沿岸光影跑道,成为我市新“网红路标”;投资950万元对双舟线、古铜线26个节点进行景观提升,进一步改善沿线风貌;建成方岩赫灵未来社区、古山行政服务中心等,打通便民“最后一公里”……该风貌区以人居体验为基础,以舒适宜居为追求,多措并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尽显宜居品质。
产业为链 激活发展合力
环境提升赋予了城乡风貌更美的韵味,产业发展则是乡村持续美丽兴旺的源头之水。自创建以来,古山-方岩-舟山“胡公古韵”县域风貌区以古山镇、舟山镇“百镇共建强基”行动为基础,以方岩镇牵头风貌区建设为指引,整合各方资源优势,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旅则旅”原则,在错位发展的同时抱团发展,走出一条全域共富新路子。
农业发展欣欣向荣。牵手省农林大学,成功嫁接出太秋甜柿,实现“一亩山万元钱”;立足浙东橘乡定位,成立柑橘共富联合体,打造柑橘产业链,并成立合作社,集成西村井头粉干、杨溪鱼、下邵脆柿、金竹笋等特色农产品,打造生态农业品牌……该风貌区在充分依托特色农业的基础上,联合三镇签订农产品购销和旅游民宿推介协议,通过在大型超市、商业街设置“共富摊位”和利用乡贤会、商会等渠道推广农特产品,打通农业产业链,持续推进各方优势产业发展,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
文旅产业提档升级。该风貌区以胡公文化为主线,深入挖掘名人文化、丹霞文化、红色文化、五金文化等资源禀赋,打造特色胡公IP,链接胡公纪念馆、胡则史迹馆、刘英烈士陵园、五峰书院,建成省级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同时,依托红色历史底蕴,推出红色研学活动、红色户外拓展等特色文体项目,打造一站式红色文旅产业,焕发红色文化生命力。
工业创新蓬勃有力。该风貌区依托深厚工业底蕴,积极整合政策、资金、土地等资源要素,创新合作方式,投资5.65亿元打造集电商、物流、仓储、分拣等功能为一体的智慧物流产业园,建成后将解决古山、方岩等周边6个镇近万家企业物流配套缺口问题;投资5亿元打造星月科创园,预计年产值超10亿元;建成后塘弄、前杭、派溪、枣山头等小微园,全力打造低效用地腾退和企业异地安置平台,优化工业生态。
数智为媒 提档基层智治
提升城乡风貌,不仅是提升外在形象,更重要的是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幸福感。风貌区不光要“建”,还要“治”。古山-方岩-舟山“胡公古韵”县域风貌区在创建过程中,以数为纽、以融为核、以人为本,创新打造各类智慧应用场景,切实提升服务水平,让乡村治理搭上数字快车,赋能基层治理跃升。
古山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内,有一块智能触摸屏,村民只需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就能输入意见建议。另一头,人大代表手机端就会即时收到信息,经搜集、分析研判后转交至相关部门。这条一键直达的“云通道”的开通,得益于数字化平台的运行。数字化平台实现群众点单、代表接单、部门结单、群众评单的全闭环办理机制,从线下跑到线上转,从实地问到云收集,让社情民意坐上了高速直通车。
古山镇管理智慧图景是数智赋能城乡风貌整治提升的一个生动缩影。方岩智慧景区迭代升级为智慧镇区,建成三大平台,联动智慧治理应用,实现垃圾分类监管、停车一件事应用等多个数智场景应用,进一步提升群众获得感; 试点建成全市首个村社智慧应急平台,以数字化手段实现灾情预防、应急处置,建成“消防中队、片区智慧消防平台、村社微型消防站”的联动网络,实现“1分钟接警、3分钟到达、5分钟处置”消防响应能力……古山-方岩-舟山“胡公古韵”县域风貌区以基层治理为圆心,以智能化建设、数字化平台建设为半径,着力构建城乡百姓高品质“数智生活圈”。
舟山临石线
古山镇
■记者手记
在特色中融合发展
古山-方岩-舟山“胡公古韵”县域风貌区横跨古山、方岩、舟山三镇,涉及32个行政村,规划范围面积25.5平方公里。如何充分发挥各镇特色,在抱团发展中形成1+1+1>3的效果?市风貌办联合三镇、市文旅集团,在充分挖掘风貌区总体特色和区域亮点的基础上,以双舟线和古铜线作为中心轴,将整个风貌区划分为未来城镇片、胡公故里片、魅力湖区片、美丽乡村片、古镇风韵片五大区块,串联N个中心点,耗资3.6亿元,谋划22个项目,打造高颜值山水、高魅力文化、高活力产业、高品质人居的县域宜居样板。
在风貌建设前期,市风貌办以满足区域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广泛开展意见征集,深入村一线,了解村民需求,推动风貌提升与民生福祉和谐统一。在环境提升方面,将清理乱堆放、乱拉线、乱搭建与美丽田园整治相结合,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在便民服务方面,健全教育配套和养老设施,充分保障“一老一小”生活品质,并联合医共体建设,打通医疗便民生活圈;在增收共富方面,推动“方山柿”“斯莱特”等农产品特色品牌打造,结合方岩庙会、方山柿节、红色研学活动等带动农副产品销售,促进村民增收。
以创建县域风貌样板区为契机,去年年底,古山镇、方岩镇、舟山镇联动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该项目入选我省首批跨乡镇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整治以推动跨区域要素流动、跨乡镇指标协调、跨红线资源共享、达到协作共富为目标,共设置95个子项目,预计总投资将达43.6亿元,从产业转型发展、城镇功能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农村农业发展等方面发力,推动美丽经济升级,建设魅力共富单元,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双提升。
在融合中发展,在发展中融合。在联动创建下,三镇实现了有效融合发展,在风貌共建、交通互通、旅游联动、产业共兴、文化共荣、数智共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构筑了一个点上有亮点、线上精串联、面上全提质的诗意山水样板。
融媒记者 郑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