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动漫IP 用AI技术“复活”胡公
杭州职技院师生为胡公诞辰1060周年献上贺礼
![]() |
![]() |
![]() |
![]() |
创作动漫IP 用AI技术“复活”胡公
杭州职技院师生为胡公诞辰1060周年献上贺礼
一对圆溜溜的大眼睛、一撮山羊胡,身着官服、手持书卷,憨态可掬……这个兼具传统和潮酷的卡通人物是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熔古铸今”乡村振兴小队为胡公设计的动漫形象,也是他们参与“第六届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的项目作品《“风物觅紫霄”——芝英八村的乡村文创与文化复兴》。日前,大赛获奖名单公布,作品从3000多件创意项目中脱颖而出,斩获金奖。
项目组设计的胡公卡通形象
参与乡村振兴创意大赛
开启与胡公的文化情缘
“我们结合了胡公雕塑的五官特征及所处朝代的服饰特点,同时也调研了盲盒市场,了解年轻人喜欢的动漫形象,将现代潮流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这样一个非常可爱的、年轻人喜欢的胡公IP形象。”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动漫游戏学院专任教师、“风物觅紫霄”乡村振兴项目带队老师陈柳之芝介绍,此次带领学生团队参加的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是我省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高校服务乡村振兴重要赛事,涵盖乡村产业创意、乡村规划设计、乡村人文与公益、未来农业科技等领域,解决乡村振兴中的现实问题,通过“乡村出题、高校答题、真题真做、助推落地”的竞赛模式,构筑起高校与乡村对接的桥梁。大赛主题是“创意,让乡村更美好”,大赛吸引了全省87所高校,3008支大学生团队参加。芝英镇芝英八村作为竞赛招标村,出了一道胡公文化产品设计的题。
“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永康人,当时看到出题村名单上有芝英八村,感觉就是它了。”陈柳之芝说,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乡村产业创意类别中“胡公文化产品设计”项目,开启了和胡公的文化情缘。
以胡公的历史故事为线索 从人物形象设计着手
芝英八村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村落,村里有一座胡公祠,是胡公的祖居和祭祀场所,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内有胡公雕像、碑刻、画像等,是芝英八村的重要文化遗产。如何让这些被时间封存的宝贵资源重新焕发生机,与现代社会接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活水,是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应立标一直在思索的问题。
以帮助芝英八村解决问题为出发点,项目组开始了创作之旅。自今年5月30日到芝英八村与应立标第一次见面到最终出具成品,项目组开展了20多次实地调研,走访我市各处与胡公有关的文化建筑,并到市图书馆、博物馆等地收集有关胡公的文史资料,拜访胡公文化研究专家胡联章,更深入地了解胡公的历史故事,充实项目文化底蕴。
“5个多月来,我们穿梭于芝英镇的大街小巷,仔细记录着每一块砖石的纹理,品味着每一道家乡菜的风味,用镜头和笔紧紧跟随着胡公的历史足迹,把紫霄观的静谧和灵溪桥的古朴,融入到我们的感悟和创意中。”项目成员、学生叶成说,开展项目的难点在于如何在保留传统文化灵魂的同时,让产品被市场所接受,真正把文化瑰宝转化为可以触摸的商品。
通过无数次的讨论与尝试,项目组终于找到了突破口。他们意识到,要想让文化与商业和谐共生,就必须找到一种新的表达方式。于是,团队以胡公的历史故事为线索,从人物形象设计着手,融合当地清廉文化、宗祠文化、商贸文化、学术文化等,打造文化墙、旅游伴手礼、特色小吃包装、祠堂风貌再造等一系列落地设计,以期串联成属于芝英八村的文旅融合体验。
把创作成果送给胡公后人 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看到,在最终的项目成果中,不仅有胡公的IP形象,还设计了陈亮和范仲淹的IP形象,并以此为基础,开发了便于微信传播的表情包和各式各样的平面衍生设计。为传播当地非遗工艺,项目组对锡制品进行再创作,与当地民俗故事结合,设计了状元蛙等文具套装。同时,开发了一款集线上购物和线下导航为一体的芝英八村功能性App“风物”,其中运用了AI技术将胡公这一历史人物“复活”,数字化的胡公不仅能够以生动的形象出现在游客面前,还能以自然的语言与人互动,讲述自己的故事,展现古代文化的风采。
“项目组的方案做得很周全,也很有创意,包括对‘芝英三宝’、美食文化等的提炼和创作,很多设计都让我们很惊喜。”应立标告诉记者,为打响浙江省历史文化重点村、中国传统村落的招牌,目前村里正对胡公殿、澹泉公祠、紫霄观进行修缮,接下来还要对紫霄路开展立面改造,项目组的方案为他们村进一步打造文化旅游项目打开思路,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有机会把所学应用于实际、服务家乡,让我们的项目更具意义。”陈柳之芝说,这是教学成果的一次检验,同时希望通过这次设计为芝英八村续写新的篇章,让胡公文化被更多人了解。今年正值胡公诞辰1060周年,项目组表示,愿意免费把创作成果作为“贺礼”送给胡公后人,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融媒记者 颜元滔 池欣桦
扫一扫
更多精彩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