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社会·看点

《欢迎来到麦乐村》热播 再现援外医疗感人故事

永康“武梅”与你重温中非友谊篇章

  《欢迎来到麦乐村》热播 再现援外医疗感人故事

  永康“武梅”与你重温中非友谊篇章

  12年前,倘若组织派遣你到一个局势动荡不安的非洲国家支援医疗,你的心情会是如何?是紧张、忐忑,还是惊喜……日前,由众多援非医疗的真实故事改编创作的电视剧《欢迎来到麦乐村》正式上映。女主人公之一的武梅,在剧中用心、用情、用力服务好当地患者,迅速圈粉。殊不知,其人物原型之一就是市一医科教科副主任应春柳,她曾经是该院骨二科护士长。

  11月30日,记者面对面采访了应春柳,并透过她在2016年写的《因为有你——中国护士在非洲》一书,追忆中国援外医疗工作者在异国他乡如何克服语言困难和艰苦条件,以仁心仁术造福当地人民的感人故事。

  2012年,应春柳在非洲马里医院和马里的护理总监单贝雷先生合影

  援非故事登上当地报纸

  ■■ 让“空壳”医院正常运行

  2011年7月13日凌晨1时许,结束完半年法语集训的应春柳和其他30多名来自浙江的医护人员走下飞机,来到了撒哈拉沙漠以南,资源匮乏、经济落后的马里。之后的700多个日夜,浙江省第22批援马里医疗队的援外医疗齿轮持续转动。

  “借着中国援外医疗的国家战略帮扶,马里共和国将马尔格拉、锡咖索、卡地三个区的医院撤点合并,这是在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建造的一所综合性医院。”应春柳说。然而,抵达现场看到的是一个“空壳”医院,让医疗队员们大跌眼镜:医院东边是荒芜的小山丘,大院里杂草丛生;住院部门口和急诊室旁边各搭着低矮大棚;而中国赞助的一大批先进仪器,因为马里医疗人员不会安装,未能及时调试使用……

  “没有退路了,只能赶鸭子上架。”医疗队员哭笑不得。虽然自己是护理专业,用到的仪器设备比较少,但为了加快医院正常运作的进度,应春柳和同事临时成了“医疗仪器设备工程师”。大家一起捣鼓检测室的生化检测分析仪、新生儿保温箱、雾化器,以及麻醉科的呼吸机、放射科的拍片机,甚至是CT等设备。遇到难点,大家只能一边看着说明书,一边计算着与国内8个小时的时差,与厂家沟通联系。

  万事开头难。9月7日,马里医院终于开始正常运行。然而,新的援外医疗工作任重而道远。原来,基于中方只有技术支持而没有管理权的情况,如何提高马里医院的护理质量,怎样向他们灌输先进的护理管理理念,成为应春柳的当务之急。

  “我是个注重细节,追求极致的人,既然来了就要实实在在做点事。”应春柳对记者说。

  医院正常运转后的一段时间里,应春柳通过查房、巡查等方式总结了医院的一些共性问题,并在会议上提出了注意无菌操作等可行性建议。但院方那句“没钱。要不,你们帮我们从中国带一点过来”的话,让她一时语塞。

  在马里经济基础、信仰、制度、医疗现状、文化差异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应春柳一方面尝试根据马里人文环境、思想观念,拟定适合当地的内部护理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她还组织开展院内感染相关知识和护理技能操作培训,以此提升马里医院的护理质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也是中国援外医疗的重要意义。

  ■■ 推动马里静脉输液革新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在援外医疗工作当中,推动马里医院实行正确的静脉输液护理方式,或许是应春柳最为投入并让她感觉举步维艰的工作。

  在马里,凡是输液的病人都要用上留置针,却忽视了如何正确使用。输完液体之后留置针接口的锁口,他们用的是普通盖子,而非可以反复穿刺的肝素帽。如果这个盖子已经被污染,就容易引发并发症:静脉炎和血栓。在国内,使用留置针必定会佩戴肝素帽,方便封管。但在马里医院,他们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

  应春柳向记者重温首次看到马里医院护士在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护士徒手扯下一块没消毒过的棉花,捏球蘸了90%乙醇(按规定要配制成75%才能消毒)胡乱在患者手背穿刺区涂抹,瞄准静脉进针,拔出的套管针“当”一声扔到已经污染的治疗盘里;如果没扎中,护士就重新扎止血带、消毒、找静脉,又将已经用过的套管针重新拿来用……短短几个呼吸之间的操作,竟然包含诸多错误。基本的三查七对程序在这里用不上。

  “这还只是简单的输液流程,如果是要求更高、更苛刻的输血流程,想想都让人害怕。”应春柳说。马里是艾滋病高发地区,如此错误的方式,必定会增加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他们的护理流程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作为医疗队护理人员,自然有责任、有义务让他们认识到这件事情的严重性。”

  对此,应春柳一次次地向马里医院的领导们提出留置针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醒正确佩戴肝素帽的留置针可以减少并发症,对于提高护理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其间,应春柳调研撰写了《用肝素帽预防周围静脉留置针并发症护理在100例患者中的观察对比研究》,发表在2013年《非洲健康》杂志上。同年,关于“推广使用肝素帽,正确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文章在马里国家级报纸《火炬报》上发表,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地医疗护理的改革进程。

  静脉留置针在马里医院率先应用,并让其他医院的护理人员对静脉留置针的正确使用也有进一步认识。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5月12日护士节,应春柳在马里医院还专门举办了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操作比赛,以此提高马里医院的护理质量。

  “护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的医疗质量。作为一名援外医疗队员,我有义务向当地的护理人员普及最基本的护理常识。从我和队员们下飞机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已经不是代表个人了。我们的衣服上,几乎能找到中国国旗,我们的一言一行代表的是中国护士、中国医生、中国医疗队,更代表祖国。对此,我们更应该全心全意做好援助服务,树立起中国医疗队的威望及形象。”应春柳说。

  ■■参与了来到了

  就是援外的意义

  电视剧《欢迎来到麦乐村》开播前,应春柳受剧组邀请,前往北京参加了首映礼暨观片会。

  当看到主人公之一的武梅严厉指正当地护理人员错误使用留置针的片花时,感性的应春柳刹那间泪眼婆娑。总编剧、总制片人梁振华介绍:“这段剧情,正是以应春柳的援非故事为原型。《因为有你——中国护士在非洲》所记载的经历,为我提供了很多的创作思路。”

  应春柳在微信朋友圈里写道:“有幸成为剧中武梅护士长的原型之一。其实,剧组采访了100多个援非医疗队员,每个队员都可以通过剧情,看到自己的影子。援外医疗,对我来说,是从一个名词到动词,再到形容词的过程,参与了、来到了,就是意义。不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总有不虞之誉,求全之毁。借着连续剧的播出,我的援非往事重提,感谢亲朋好友的关注、支持和点赞。”

  今年是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作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项目、“北京大视听”重点文艺精品项目,《欢迎来到麦乐村》立足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等重要节点,用诙谐幽默的轻喜剧风格,全景式呈现了中国援外医疗事业,诠释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援外医疗队精神。

  目前,该剧正在东方卫视、江苏卫视和湖南卫视热播,并在优酷视频、咪咕视频两大网络平台同步播出,口碑持续飙升。

  记者专门观看了《欢迎来到麦乐村》的前8集,试图从每一个鲜活的人物身上,寻找永康“武梅”的身影。这些援外医疗队员告别亲人远离家乡,不是遇到停水就是停电,在随时可能患上疟疾、被埃博拉病毒感染的恶劣环境下工作,还要经历风俗习惯的差异、工作方式的不同等所致的种种矛盾冲突。

  我们难以想象,援外医疗队员得克服多少困难,工作开展是如何的举步维艰,正如应春柳在书中所写“那里还可能有着惊心动魄的枪声”,令人不寒而栗。

  让人自豪的是,中国援外医疗工作者向来不惧危险、不畏艰难。尤其是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中国越来越有实力和能力,向世界展示中国是热爱和平、珍视生命的大国形象。援外医疗就是生动的体现。60年持之以恒的付出,中国援外医疗队既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也是传递情谊的友好使者。

  据统计,自1963年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第一支医疗队以来,中国已累计向全球7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医疗队员3万人次,诊治患者2.9亿人次。

  一批又一批的援外医疗队员,接过前辈的衣钵,在非洲这片土地上,创造一个个奇迹。正如“麦乐村”的含义,“斯瓦希里语是非洲的土著语言,麦乐村是斯瓦希里语中‘永存永久’一词的音译,代表了中国对援外医疗的承诺。”

  融媒记者 程明星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社会·看点 00005 永康“武梅”与你重温中非友谊篇章 2023-12-01 永康日报2023-12-0100006;永康日报2023-12-0100007;永康日报2023-12-0100009;永康日报2023-12-0100013;永康日报2023-12-0100008;永康日报2023-12-0100012;永康日报2023-12-0100014;永康日报2023-12-0100015;永康日报2023-12-0100016;永康日报2023-12-0100017;永康日报2023-12-0100010;永康日报2023-12-0100011;永康日报2023-12-0100018 2 2023年12月01日 星期五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