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省域跨行业跨部门推动实现同富
我市“东迁西归”项目入选全省共富最佳实践案例
![]() |
![]() |
![]() |
![]() |
![]() |
![]() |
跨省域跨行业跨部门推动实现同富
我市“东迁西归”项目入选全省共富最佳实践案例
“东迁西归”项目的西部学子在市职业技术学校智能制造虚实结合数字化工厂学习
2023年6月,市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千里送教到云南省怒江州职教中心
市职业技术学校的通轴门智能无人产线实训基地为西部学子提供优质学习平台
2023年4月,“云上职校”模具专业教学远程同步中西部职业院校
“闯关东、走西口、蹚古道、下南洋、赴金山”,中国近代史上的人口迁移促进经济发展、民族融合、对外贸易。
“东迁西归”项目,则是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的永康实践。“东迁西归”职教协作与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时代追求、价值理念高度契合,实现了跨省域的取长补短、跨行业的资源整合、跨部门的力量统筹,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日前,我省共同富裕第二批试点中期评估结果和第三批最佳实践名单公布。我市的《探索“东迁西归”东西部协作技能人才培养新机制》榜上有名。
█■“更加富裕”的重要先手棋
共同富裕的前提是更加富裕,因此,要把“蛋糕”做大做好。只有生产力足够发达,财富足够涌现,收入水平足够高,“蛋糕”足够大,才谈得上实现共同富裕。
我市是省重要五金制造业基地、全国综合实力百强,拥有市场主体超15万户、企业超5.5万家,集聚来自全国170个县市的60多万外来务工人员。西部地区则有接受优秀的职业教育和高质量就业的需求。
为共同解决中西部职教学生“技能提升难”“就业难”,东部企业“技能人才少”“技工荒”等多方面的问题,2021年,“东迁西归”职教协作项目拉开序幕。《永康市探索“东迁西归”东西部协作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试点实施方案(2022-2024年)》《永康市“东迁西归”东西部协作技能人才培养试点工作推进制度(试行)》《平昌县“东迁西归”技能人才培养项目实施方案》等多项制度陆续出台,为项目运行提供保障。
立足新发展阶段,要进一步把“蛋糕”做大做好。只有通过创新,才能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基础。
历经试点、深化、推广,“东迁西归”项目已呈燎原之势,辐射云、贵、川、皖、赣等5省12所院校、9个行业协会、75家企业。得益于此,“东迁西归”项目培育了一批在国家、省级等各类竞赛舞台上大放光彩的“金牌学子”,已实现高质量就业超5000人,近120人自主创业成功,毕业生初次就业率100%、企业满意率96.8%。
█■“更加平衡”的重要推动力
共同富裕的关键是更加平衡,要把“蛋糕”切好分好,因此,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增进平衡性,使收入差距控制在适度范围内,是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
对此,教育可以更好发挥作用。一是使教育分配更加平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推动高质量发展放在首位,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强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提升全社会人力资本和专业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增强致富本领。”
在“生源共享”的协作理念下,市职业技术学校以“挂单”方式,与云、贵、川、皖、赣等地职业院校签订联合办学协议,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全面推行“2+1”或“2+1+2”一体化培养模式。创新建立安德、安胜、聚车宝、飞剑等8个企业学院,建成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2个、实训室20个,开设百企高管进课堂系列课程,创新打造了“双元共育、三场共训、四能共生”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此过程中,市职业技术学校为中西部合作学校提供了价值220余万元的教学设备,量身设计产教融合6个基础模块和21个特定模块;主编《走进模具》等教材辐射应用于中西部学校课堂教学,其中58本教材入选省级精品教材,5本入选“十三五”“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书目。
二是更好发挥数字技术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中的作用。2022年,“东迁西归”应用成功上架浙里办。在“东迁西归”职教协作数字应用系统中,集合了“数智招生”“云上职校”“东迁发展”“西归支持”等四大场景,打造了“东西平台招生+协作互动培养+就业发展西归”的全周期人才服务链,广泛开展“互联网+同步课堂”、远程技能培训等交互式教学活动。
依托该平台,市职业技术学校创新建立“等级提升+学分互认”机制,建立健全“金银铜铁锡”五个等级的综合评价体系,设立“技工码”“学分银行”。现已与75家规上企业建立产业工人培训联盟,建成新型学徒制培养基地30个,每年培训产业工人9000人次以上,培养中高级技工3000人次以上。
同时,通过东部设立“创业孵化园”,在西部设立“产教园”等方式鼓励学生回西部创业,带动当地乡亲致富,实现共同富裕。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基础
共同富裕的特点是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比较大,因此,要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对此,教育可以更好发挥作用。
一是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比如,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是创业致富的重要群体,是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组成。
市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王鑫说:“我是一年前通过‘东迁西归’项目来到永康的,在这里学到了很多老家学不到的东西。”
市职业技术学校2021届毕业生孟钢说:“希望我能把在永康学到的经验做法带到四川理县,为更好地打造乡村农副产品金名片和文化旅游推广作出自己的贡献。”
两位学子,一位“东迁”,来永康接受高质量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一位“西归”,学有所成后返乡就业、创业。这是“东迁西归”的真实写照。
二是稳定中等收入群体并使更多中等收入群体进入高收入行列。“东迁西归”职教协作数字应用系统为有创业意向的返乡技能人才提供了一对一创业精准服务,累计帮助120多位技能人才成为中西部发展“领头雁”。其中,云南镇雄籍学生周冰,毕业后回云南自主创业,主营五金产品,目前公司年产值近2000万元;四川理县籍学生孟钢,毕业后回到理县文化旅游公司负责旅游推广工作,同时还开始自主创业。
融媒记者 舒姿 通讯员 应秋艳
2022届优秀毕业生孟钢参加2023年“创青春”川渝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西北生态示范区决赛
贵州籍学生陶廷友(左一)与队友一起荣获2023世界机器人大赛锦标赛“协作机器人应用与创新”赛项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