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胡公文化

文章导航

许国任从千里远 传家惟有十分清

胡公文化古言今语选

  许国任从千里远 传家惟有十分清

  胡公文化古言今语选

  古立 雨晨 辑

  (一)

  胡则诗《及第》(夏一鹏书)

  (二)

  12.寓居峰顶寺,不觉度炎天。冥心资寂寞,琢句极幽玄。

  ——胡公诗词《别方岩》摘

  13.拾菌寒云外,烹茶翠竹前。遍游成宛转,欲别重留连。

  ——胡公诗词《别方岩》摘

  14.金榜名传四海知,太平时合称男儿。小花桥畔人人爱,一带清风雨露随。

  ——胡公诗词《及第》摘

  15.占断烟波七里滩,渔蓑轻拂汉衣冠。高踪磨出云涯碧,清节照开秋水寒。

  ——胡公诗词《题严子陵祠堂》摘

  16.绮霞重叠武陵溪,溪岭相逢路不迷。犹恨此身闲未得,好同刘阮灌芝畦。

  ——胡公诗词《紫霄观》摘

  17.孤峰耸高桂,千载同一日。秋气正飞霜,天风落丹实。

  ——胡公诗词《和桂子》摘

  18.累累丹桂子,秋落古禅关。千载孤峰上,清阴与客闲。

  ——胡公诗词《和种桂》摘

  19.丁钱永免无拘束,苗米常宜有限收。 臣今未恨生身晚,长喜王民绍见休。

  ——胡公诗词《奏免衢婺丁钱》摘

  20.吾家本寒族,世以清白相承。

  ——胡则《胡氏家训》

  21.家道盛衰,皆系于积善与积恶而已。

  ——胡则《胡氏家训》

  22.何谓积善?居家则孝悌,处事则仁恕,凡所以济人者皆是也。

  ——胡则《胡氏家训》

  23.何谓积恶?恃己之势以自强,尅人之财以自富,凡所以欺心者皆是也。

  ——胡则《胡氏家训》

  24.诚则致祥,狡则至祸。

  ——胡则《胡氏家训》

  25.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侥幸心。

  ——胡则《胡氏家训》

  26.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胡则《胡氏家训》

  27.为人者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胡则《胡氏家训》

  28.正人君子,淡泊明志。

  ——胡则《胡氏家训》

  29.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

  ———胡则《胡氏家训》

  3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胡则《胡氏家训》

  31.为人应以忠孝仁义为上,当以家国为重。

  ——胡则《胡氏家训》

  32.先忧后乐,鞠躬尽瘁。

  ——胡则《胡氏家训》

  33.恩莫大于父母;情莫切于兄弟。

  ——胡则《胡氏家训》

  34.族中子弟当各勤生业。士者攻其学,农者力于耕,工者专于艺,商者蓄其贷。

  ——胡则《胡氏家训》

  35.居家务其质朴,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

  ——胡则《胡氏家训》

  36.宜未雨绸缪,毋临渴掘井。

  ——胡则《胡氏家训》

  37.为父母者,当慈而有则;为子女者,当孝而有进;为人夫者,当刚而有容;为人妇者,当柔而有贤。

  ——胡则《胡氏家训》

  学胡氏家训

  《毛泽东与浙江》

  《习近平在浙江》

  1.“你们那里不是有块方岩山吗?方岩山上有个胡公大帝,香火长盛不衰,最是出名的了!”

  ——《毛泽东与浙江》中央党史出版社

  2.“其实胡公不是佛,也不是神,而是人。他是北宋时期的一名清官,他为人民办了很多好事,人民纪念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很重要啊!”

  ——《毛泽东与浙江》中央党史出版社

  3.“在宁德当地委书记的时候,我提出来的号召就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把它作为座右铭。”

  ——《习近平同志视察永康方岩》永康日报

  4 “我们也要像胡公‘睦邻怀远’那样招商引资,加强对外合作。”

  ——《习近平同志视察永康方岩》永康日报

  5.从钱氏的保境安民、纳土归宋,到胡则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都展示了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凝聚了浙江人民求真务实的创造精神。

  ——习近平《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 浙江日报

  6.“文物古迹中人变成神都是有功的,如永康的胡公、福建的妈祖。”“要保护好,要研究、开发、弘扬民族文化。”

  ——《习近平同志视察磐安》今日磐安

  7.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习近平《坚持人民至上》 求是杂志

  8.“毛主席高度评价胡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胡公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十分珍贵的人文资源,要好好保护、研究,发扬光大。让胡公精神继续为民造福。”

  ——《时任永康市委书记李强走访胡公故里》永康日报

  9.浙江金华胡则: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 读书至乐 教子至要

  ——中纪委网站《胡则》

  10.胡则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历代百姓所称道。研究胡公文化、传承胡公精神,对于弘扬浙江优秀传统文化、激励广大干部干事创业具有积极意义。

  ——时任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胡公文化批示(摘)

  11.要学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价值取向,更加自觉站稳人民立场,坚持办实每件事,赢得万人心。

  ——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学习时报》刊文(摘)

  时跨千年文献《胡则集》首发

  (三)

  38.都督再临横海镇,集仙遥缀内朝班。清风又振东南美,好梦多亲咫尺颜。

  ——范仲淹《依韵和胡使君书事》摘

  39.千年风采逢明主,一片灵襟慕昔贤。得看朝廷兴礼让,天衢何敢斗先鞭。

  ——范仲淹《答胡侍郎》摘

  40.适意不论三仕喜,传家惟有十分清。林间佳趣真恬退,好向廉泉自濯缨。

  ——宋仁宗《赐功臣胡则致仕御诗》摘

  41.宣三德于夙夜,被四海之宠光。赫有华名,密多阴施。

  ——范仲淹《贺胡侍郎致仕启》

  42.艰难险阻,尽力乎三朝;富贵崇高,致身乎五福。

  ——范仲淹《贺胡侍郎致仕启》

  43.官秩文昌贵,功名信史褒。朝廷三老重,乡党二疏高。

  ——范仲淹《西湖筵上赠胡侍郎》摘

  44.胡则,字子正,婺州永康人。果敢有才气。以进士起家,补许田县尉。

  ——《宋史·胡则传》

  45.钱氏为国百年,士用补荫,不设贡举,吴越间儒风几息。公能购经史,属文辞。少而倜傥,负气格。

  ——范仲淹《兵部侍郎致仕胡公墓志铭》

  46.时西寇梗边,索公乃遣公入奏。召对逾刻,公陈边事如指掌。上(太宗)顾左右曰:“州县中有如此人!”遂可其奏,具示甄拔之意。

  ——范仲淹《兵部侍郎致仕胡公墓志铭》

  47.在江淮制置日,会真宗皇帝奉祀景亳,公实主其供亿,千乘万骑,至于礼成,无一毫之阙。帝深爱其才,面加奖劳,遂进秩登于计相之贰。

  ——范仲淹《兵部侍郎致仕胡公墓志铭》

  48.公命琼州出公帑钱三百万以贷之。吏曰:“彼本无信,又海舶乘风无所不之。”公曰:“远人之来,不恤其穷,岂国家之意耶?”后彼国卒至,输上之货十倍其贷,朝廷省奏而嘉焉。

  ——范仲淹《兵部侍郎致仕胡公墓志铭》

  49.又宜州系重辟十九人,时有大水,公不虑患,而特往辨之,活者九人焉。

  ——范仲淹《兵部侍郎致仕胡公墓志铭》

  50.在福唐,章三上,且曰:“百姓疾苦,刺史当言之;而弗从,刺史可废矣。”乃有俞诏,减其直之半,而民始安。

  ——范仲淹《兵部侍郎致仕胡公墓志铭》

  51.公领三司使,宽于财利,不以刻下为功。时上方以两京、陕西官盐岁久,民鲜得食,而日以犯法,命通商。有司重其改作,公首请奉诏,其事遂行。

  ——范仲淹《兵部侍郎致仕胡公墓志铭》

  52.公性至孝,富宇量,笃风义,轻财尚施,不为私积。

  ——范仲淹《兵部侍郎致仕胡公墓志铭》

  53.惟公出处三朝,始终一德。动惟至诚,言有名理。

  ——范仲淹《祭胡侍郎文》

  54.铭曰:进以功,退以寿。义可书,石不朽。百年之为兮千载后。

  ——范仲淹《兵部侍郎致仕胡公墓志铭》

  范仲淹手书《道服赞》

  第八届中国范仲淹国际学术大会

  (四)

  55.婺州胡则,为官郡邑之中,爱人民而叨惠泽;执政朝廷之内,施政令以立纪纲。

  ——宋仁宗敕胡则诰摘

  56.尔刑部侍郎胡则,刚明有守,正直无阿。八典郡藩,七司钱谷。既丰功之懋著,应爵秩之崇加。

  ——宋仁宗敕胡则诰摘

  57.藏修蓄德,昔有堂基。式彰嘉应,永庇邑人。

  ——宋光宗敕胡则诰摘

  58.婺为近甸,实尔故乡。遗爱在民,无祷不应。疏奏于国,有德必彰。

  ——宋理宗敕胡则诰摘

  59.尔为先朝名臣,尝奏蠲民赋,遂血食于婺。息火止潦,厥绩甚著。

  ——元成宗敕胡则诰摘

  60.七任县令,从官摄政。正直忠良,敕封保定。天下臣胡,统之一姓。录朝御葬,方岩得圣。

  ——明太祖敕胡则诰摘

  61.波涵江水天上下,海门潮涌浙西东。治世安民遗泽在,万年史笔纪高风。

  ——宋 王銮《赠胡侍郎致仕》摘

  62.官路驰驱鬓且苍,忽承恩诏许还乡。人生硕德如公少,佇看芝兰更晚香。

  ——宋 张承 《赠胡侍郎荣归》摘

  63.送友长江上,长江水正平。家乡归到日,童仆拥欢迎。

  ——宋 温良玉《赠胡侍郎荣归》摘

  64.其生也,利有以惠之;其没也,功有以庇之。

  ——宋 胡廷直《方岩山赫灵庙记》

  65.亮生之晚,不及侯时,顾亦托侯里,得瞻余光而景前躅也。亮之心,侯其知之矣。

  ——陈亮《讯神文》摘

  66.神姓胡,名则,婺之永康人。天圣丙寅、明道癸酉,尝再守杭,有惠政,在郡时独无潮患。

  ——《咸淳临安志》

  67.公之奋由一第,逮事三朝,十握州符,六持使节,选曹计省,历践要途,晚以从官,全身而退,其有德于人,有功于国。

  ——元 黄溍《胡侍郎庙碑阴记》

  68.墓对狮峰,来看石磴千寻,足与方岩增众望;祠当龙井,愿借清泉一勺,好为正史洗公冤。

  ——清 应宝时《杭州胡公墓楹联》

  69.龙井佑顺侯,云孙我忝附。考核何精祥,吾圉庶以固。公昔官杭州,闾阎霑雨露。惠政留甘棠,百世有馀慕。

  ——清 胡凤丹《祭高伯祖佑顺侯墓》

  70.惟衡以公之事业,绩著节銊,泽及黎元,所以馨香奕翼者,史册载之,口碑载之。

  ——吕公望《胡正惠公遗集》(重印)序

  71.一年四季,方岩香火不绝,而尤以春秋为盛,朝山进香者,络绎于四方数百里的途上。

  ——郁达夫《方岩纪静》

  明太祖御赞胡则句(杨西湖书)

  《大宋胡公》浙江人民出版社

  《胡则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千年之祥 老龙井胡公墓碑重立敬典

  (五)

  72.正史立传,胡公文化是中国宋韵文化的一扇窗户。

  ——胡立《胡则集》前言

  73.德泽天下,胡公文化是中国政德文化的一颗明星。

  ——胡立《胡则集》前言

  74.齐家有范,胡公文化是中国家训家风的一面旗帜。

  ——胡立《胡则集》前言

  75.赫灵之尊,胡公文化是中国民间信仰文化的一个典范。

  ——胡立《胡则集》前言

  76.则在千秋,胡公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座丰碑。

  ——胡立《胡则集》前言

  77.公集继世,胡公文化凝聚逾千年乃赓续长青一脉相承。

  ——奇博《胡则史论》

  78.通古贯今,胡公文化助益中国式现代化造福人民一路风清。

  ——奇博《胡则史论》

  79.“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胡公文化的精髓,也是天下百姓对历代官员最基本、最朴素、最重要的政德期盼。

  ——奇博《胡则史论》

  80.秉正崇善,福民益邦是胡公文化的信念、主题与初心。

  ——奇博《胡则史论》

  81.爱国爱民,勤廉担当是胡公文化的重要体现。

  ——奇博《胡则史论》

  82.重情重义,创新开放是胡公文化的品格。

  ——奇博《胡则史论》

  83.胡公文化是永康、浙江的,也是中华民族的。

  ——奇博《胡公传奇》

  84.返役夫,整钱荒;睦远邦,保田庄;改盐法,治钱塘;免丁钱,泽众苍;老龙井,生祠创。

  ——古立《胡公谣》

  85.十握州符民至上,六持使节五湖航;两携相印八音畅,三佐朝纲九鼎昌。

  ——古立《胡公政德铭》

  86.许国任从千里远,传家惟有十分清。

  ——古立《胡公光谱》序言

  87.以德正心,桂馥兰芳;以义济世,民富国强;胡公功德,四海颂扬。

  ——胡亦《重立老龙井胡公墓碑记》

  88.沐清风龙井澄流迎百瑞,逢盛世丰碑伟岸耀千秋。

  ——胡亦《重立老龙井胡公墓碑记》

  89.天地间有杆秤,秤之砣乃百姓。从古至今,一个官员在百姓心中之分量、在历史上之地位、在当今之影响,不在于其出身、文数、官几何,而在于其为民谋、为国效、为后范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公为天下,万古流芳!

  ——胡亦《大宋胡公》

  90.寓居峰顶寺,求学奋寒窗。十年苦读日,一朝进士郎。太宗易名则,立身载明光。

  ——陈加元《胡公颂》

  91.奏免身丁钱,惠及衢婺江。之水更缘结,二度曾尹杭。疏浚运河道,修筑捍海塘。

  ——陈加元《胡公颂》

  92.宦海几沉浮,铁骨易挫伤。一身浩然气,两袖清风扬。为官时一任,造福每一方。

  ——陈加元《胡公颂》

  93.云山复苍苍,江水何泱泱。领袖褒名臣,黎民颂甘棠。千年堪独秀,百世可流芳。

  ——陈加元《胡公颂》

  (六)

  94.寻访胡公路 致力新时代

  95.高举党的旗帜 弘扬胡公精神 培育时代新人 共创人民伟业

  96.与时俱进学胡公 立人为本办教育

  97.学习胡公 志存高远 奋发少年 未来栋梁

  98.传承胡公文化 勤廉为民造福

  99.打造胡公式干部队伍 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100.赫灵永康甲天下 五金之都誉全球

  学先贤胡公

  永康中学胡公亭、胡公石落成

  中纪委网站《胡则》专题

  胡 公

  胡公,姓胡名则,字子正,永康历史上第一位进士、第一位任职最高者、第一位正史立传之人,著名的北宋清官、政治家、改革家、实干家。公元963年出生于两浙婺州永康库川,一生77岁,为官47年,逮事三朝,十握州符,六持使节,官至计相,历践要途。他出身贫寒,少年立志,勤耕苦读,金榜题名;他不忘初心,勤廉为政、赤诚为民、忠心为国;他受到历代封赏,百姓称神,尊为“胡公大帝”,香火长盛不衰。

  1959年8月21日,毛泽东同志在专列上称赞胡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北宋时期的一名清官,为人民办了很多好事,人民纪念他。”2003年6月12日,习近平同志视察永康方岩,号召“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作为座右铭。”

  1996年2月27日,李强同志走访胡公故里胡库(库川),指出:“胡公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十分珍贵的人文资源,要好好保护、研究,发扬光大,让胡公精神继续为民造福。”

  2016年、2023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两次推介胡公与胡公文化。

  胡公文化   总第131、132期   主办:胡公文化研究会 胡公书院   主编:胡联章   支持:古山镇党委政府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胡公文化 00004 胡公文化古言今语选 2023-11-22 永康日报2023-11-2200008;永康日报2023-11-2200011;永康日报2023-11-2200007;永康日报2023-11-2200017;永康日报2023-11-2200018;永康日报2023-11-2200020;永康日报2023-11-2200021;永康日报2023-11-2200022;永康日报2023-11-2200023;永康日报2023-11-2200026;永康日报2023-11-2200027;永康日报2023-11-2200032;永康日报2023-11-2200035;永康日报2023-11-2200040;永康日报2023-11-2200019;永康日报2023-11-2200048;永康日报2023-11-2200049;永康日报2023-11-2200012;永康日报2023-11-2200016;永康日报2023-11-2200025;永康日报2023-11-2200028;永康日报2023-11-2200024;永康日报2023-11-2200029;永康日报2023-11-2200031;永康日报2023-11-2200034;永康日报2023-11-2200039;永康日报2023-11-2200046;永康日报2023-11-2200047;永康日报2023-11-2200050;永康日报2023-11-2200009;永康日报2023-11-2200013;永康日报2023-11-2200010;永康日报2023-11-2200014;永康日报2023-11-2200015;21125172;永康日报2023-11-2200030;永康日报2023-11-2200033;永康日报2023-11-2200036;永康日报2023-11-2200041;永康日报2023-11-2200037;永康日报2023-11-2200042;永康日报2023-11-2200038;永康日报2023-11-2200043;永康日报2023-11-2200044;永康日报2023-11-2200045;21125189;永康日报2023-11-2200051 2 2023年11月22日 星期三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