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上接11月16日2版)
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还要充分认识初级阶段发展的全面性复杂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发达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起重要作用,但不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初级阶段的唯一条件。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是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来看的,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与这种全面性要求相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从社会生产力来看,我国仍有大量传统的、相对落后甚至原始的生产力,而且生产力水平和布局很不均匀。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来看,各个领域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短板,有些方面还面临不少突出问题。从城乡区域发展来看,我国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还比较落后。从收入分配来看,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论断,特别是强调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加全面、更高水平发展的客观要求。
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没有变”,要求我们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在经济总量低时要立足初级阶段,在经济总量提高后要牢记初级阶段,在谋划长远发展时更不能脱离初级阶段,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同时要看到,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要紧扣这一变化,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基本遵循,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认识社会主要矛盾是把握社会发展阶段的“钥匙”。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过程中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每一次深化,都提升了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水平,保证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科学性正确性。在新时代长征路上,必须始终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既不能落后于时代,也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毫不动摇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