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社会·专版

文章导航

人间有师范 慧海探真知

纪念方立天先生诞辰90周年

  人间有师范 慧海探真知

  纪念方立天先生诞辰90周年

  方立天,1933年出生于龙山四路口(现为龙山镇四路口中村)。1956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师从冯友兰、汤用彤、张岱年、任继愈等学界泰斗。1961年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哲学史教研室任教,历任助教、讲师;1984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特批为教授;1987年创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宗教学教研室,任主任;1991年创建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研究所,任所长;1999年创建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任所长;经教育部专家组评审,2000年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9年创建中国人民大学宗教高等研究院,任院长。2014年7月7日9时26分,方立天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方立天教授生前近照

  勤奋刻苦 严谨治学

  方立天教授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勤奋刻苦,严谨治学,在宗教学与中国哲学领域“双耕”不辍,著作等身,被誉为新中国培育的能够矗立在学术史上的学者。方立天教授出版著作21部,合著18部,文章420余篇,有《方立天文集》12卷本行世。他的著作屡获大奖,成为中国文化研究的经典,多部著作和论文被翻译成英、韩、日等文字,并在国外出版刊登。《佛教哲学》荣获中国图书奖荣誉奖(1986)、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5);《中国佛教哲学要义》荣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2003)、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2004)、“首届中华文化优秀著作奖”一等奖(2004)等,入选“中国文库”,被誉为中国佛教哲学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集大成之作;《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中国文化与中国宗教》等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国古代哲学问题发展史》被张岱年先生誉为“内容博雅,探索深切,诠释精确”。其学术论文《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2006年获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被视为我国“十五”期间全国高校基础性理论研究的重要标志性成果之一,在学术界和社会上产生了重要影响。2007年,方立天教授荣获第五届“吴玉章优秀科研奖”。

  今年是方立天教授诞辰90周年。回顾方立天教授的一生,学术界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

  学术界对方立天教授的评价

  1

  逐字逐句批改学生论文

  张风雷:方立天教授指导的1991级博士研究生,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所长、教授

  来到方老师的故乡,心中难免充满激动之情。方老师经常会与我们提及家乡的美食和人文风情。他自我要求极高,在学习上勤奋刻苦,有永康工匠精神。方老师对学生要求极为严格,对论文的批改更可说是“严苛”,不仅对所用的字、词、句反复推敲,力求做到用词严谨精确,论断恰如其分,就连标点符号和写作格式也不放过。

  方老师的言传身教,一方面,使我们树立了坚定的学术研究志向;另一方面,也使我们不敢轻易下笔、妄做论断。即使在今天,每当我下笔落字之时,还常常会回想起方老师当年给我们批改论文时的情景,而我在为自己指导的学生批改论文时,也尽力像方老师当年那样能够逐字逐句地加以批改。尽管我们在学术研究上还远不能达到方老师的期望,但这也算是我们对方老师学术研究基因的一种传承吧。

  2

  无欲则刚 真君子师也

  吴光: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中国人民大学,大凡谈起方立天老师,都会真诚赞扬他勤奋治学、诲人不倦和淡泊名利的君子品格。人谓“方立天者,真君子也”,我则要补充一句:“方立天老师,真君子师也。”所谓“君子师者”,并非“君子之师”之谓,因为从学者非皆君子,容或有小人。

  我之所以采用“君子师”这个称号来推尊方老师,系从孔子区分“君子儒、小人儒”而有所感发,而方立天老师者,乃真君子师也。与方老师谈话,真有一种如饮甘露、如沐春风之感。我与他谈黄宗羲、王阳明,谈刘宗周、马一浮,谈儒学与国学,方老师总是认真倾听,谆谆教诲,殷殷期勉。我从中涉取的是他勤奋治学的毅力,是诲人不倦、默默奉献的人格魅力,是淡泊名利、无欲则刚的凛然正气。

  3

  学者的楷模与榜样

  洪修平: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图书馆原馆长,南京大学东方哲学与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方老师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佛学家、哲学史家和宗教学家,是我十分尊敬的前辈学者,他为当代中国哲学、宗教学特别是佛学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方老师也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他的言传身教、音容笑貌,时时在我脑海中浮现。

  长期以来,方老师对南京大学的佛学研究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对我个人的学习成长更是给予了令人难以忘怀的热情指导和帮助。我也一直把方老师奉为学习的楷模与榜样。一桩桩、一件件与方老师相关的往事,不断在脑海里涌现:2011年9月17日,我和孙亦平一起在中国人民大学参加“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纪念方立天教授从教50周年研讨会”,又一次当面聆听方老师的教诲,深切感受到他崇高的人格力量;2013年9月12日,我在北京大学“净慧长老与生活禅”学术研讨会上,亲眼目睹方老师抱病参会,仍然为发言精心准备了长篇的论文稿……方老师的道德文章,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缅怀;方老师的道德风尚与学术精神,永存人间!方老师是学者的楷模与榜样!

  4

  实事求是 虚怀若谷

  何光沪: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方立天老师平日同我的交往,真的是“淡如水”,但在我心中,这一泓清水的底下,却沉积着三颗小小的“雨花石”,那上面刻的是“钦佩”“感谢”和“学习”。以我的感受而言,除了行事低调、待人诚恳、脚踏实地、慎言笃行等大家熟悉的特点,方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品格,是实事求是的学术作风和虚怀若谷的开放心态,这恰恰是当代学者最需要的品格。

  众所周知,方老师多年的佛教研究和中国哲学研究,都是以详细、大量地占有资料为基础,言必有据,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他不发那种不顾事实的高论,也不写那类无法论证的虚言。正因为他坚持了这种实事求是的学术作风,才有了真正虚怀若谷的开放心态。他的虚心不是外表的谦虚,而是对自己之强弱、长短、优劣的真正意识,对自己研究领域、局限、界线的真正意识。

  5

  自强不息 勤耕不辍

  麻天祥: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当今学术界,有这样一位在高等学府执教了50年的学者。他勤勤恳恳地在佛学和中国哲学研究领域摸索了近半个世纪;他秉承立身有道、学有专长的人生信条,自强不息、双耕不辍;他在著作等身、誉学林桃李满天下之时,低调而谦和,在面临浮夸学风侵染之时,冷峻而严谨;他端着一杯水,背着一个学生书包和大学生一起按时泡图书馆,于故纸堆中苦求真理,成为学术界广为流传的佳话。

  遵循着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轨迹,渐入佳境,他的许多研究成果成为莘莘学子登堂入室,迈入佛学与中国哲学般若殿堂的开门之作。他,就是饮誉海内外的中国佛学与中国哲学研究专家,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所长,哲学、宗教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心中敬慕的方立天先生。

  融媒记者 吕晓婷

  【

  】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社会·专版 00005 人间有师范 慧海探真知 2023-11-16 永康日报2023-11-1600006;永康日报2023-11-1600009;21095132;永康日报2023-11-1600015;永康日报2023-11-1600017;永康日报2023-11-1600018;永康日报2023-11-1600022;永康日报2023-11-1600024;永康日报2023-11-1600023;永康日报2023-11-1600027;永康日报2023-11-1600010;永康日报2023-11-1600011;永康日报2023-11-1600012;永康日报2023-11-1600013;永康日报2023-11-1600014;永康日报2023-11-1600016;永康日报2023-11-1600020;永康日报2023-11-1600019;永康日报2023-11-1600021;永康日报2023-11-1600025;永康日报2023-11-1600026;永康日报2023-11-1600028;永康日报2023-11-1600029;永康日报2023-11-1600007;永康日报2023-11-1600008 2 2023年11月16日 星期四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