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陈出新擦亮“千年缙州”金招牌
央视“晒”出芝英古城好秋色
![]() |
![]() |
![]() |
![]() |
![]() |
![]() |
![]() |
推陈出新擦亮“千年缙州”金招牌
央视“晒”出芝英古城好秋色
10月27日,芝英镇一年一度的传统民俗活动“晒秋”拉开序幕。在为期半个月的活动中,15万名游客涌入芝英古城,品尝美味可口的传统小吃,参与打卡留影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留下了与家人好友在古城畅游的珍贵回忆。
古城邂逅新人,激荡起全新的波浪。今日,让我们重温“晒秋”的精彩活动,探寻这座拥有深厚历史底蕴和丰硕人文内涵的千年古城,在未来发展上的无限可能。
走秀
健身操
品美食
观表演
央视上晒出的芝英
推陈出新 文娱活动获得崭新灵魂
在为期半个月的“晒秋”活动中,由芝英镇各行政村带来的民俗活动在古城竞相上演,每个表演都被观众围得水泄不通。观众纷纷打开手机,记录这个欢庆时刻,同时不断传播出去,吸引更多追逐热闹的游客前来。
其中,舞龙舞狮、锣鼓、腰鼓、踩高跷、婺剧、九狮图等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表演,展示出芝英一路传承下来的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娱活动;也有广场舞、健身操、走秀等新时代下风靡的新型文娱活动,打响“缙州古城”文旅品牌的名气,擦亮“一山一镇双贤”金名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首创的“晒秋”主题走秀惊艳四座,小朋友们穿在身上的走秀作品不仅展现了他们的创造力,更象征着千年古城的创新力。
推陈出新,才能让千年古城复兴工作与现代化需求接轨,真正活起来、兴起来。
传统的民俗活动热闹喜庆,以欢快有力的音乐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景;现代化的文娱活动,隐隐现出全民健身的雏形,为古城注入全新的活力。
此次“晒秋”活动中,“我们的村运”——“文润古城 舞比幸福”永康市首届广场舞比赛在芝英镇老市基举行,来自全市各镇(街道)的19支村级广场舞队伍300多人同台竞技,舞出健康活力,赛出别样风采。
来自芝英镇的4支代表队分别带来了动感十足的健身操舞蹈,传递着积极向上的能量。今年5月,芝英镇举办了千年古城健身操大赛,并持续开展集中健身操活动。在8月举办的“芝英镇村操大舞台”健身操活动中,该镇特邀在抖音等平台上拥有100多万粉丝的主播“晴晴有氧健身”上台领操,一起为古城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活力,扩大影响力。
据悉,芝英镇党委、政府结合千年古城复兴工作,全力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各类文化体育特色活动,开启全民健身模式。“广场舞已在全镇各村掀起全民健身新热潮。未来,芝英镇也将组织更多更高水平的文体活动,让村民多健身、多锻炼,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良好氛围,向八方来客展现‘千年缙州 灵美芝英’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芝英镇党委书记陈新智说。
美食出圈 烟火气成为引流“金名片”
“游”离不开“食”。千年古城的发展不仅仅是面貌的焕新,还要有多元业态的支撑。其中,特色小吃是一张能够留得住人的“金名片”,一口美味能让古城的形象在烟火气里更加生机勃勃。
芝英的传统饮食与我市各地的饮食结构基本相同,同时也有着基于自身历史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的地方特色。这次“晒秋”活动中,在半面街上抢个座位,慢慢地享用芝英传统美食,成了游客的新时尚。
“老板,这一锅有我们的吗?”“老板,我们先来的你别忘了啊。”这几个周末,芝英老市基半面街,几家传统小吃店铺门前都坐满了食客。伴随着袅袅升起的蒸气,食客们一边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一边盯着老板手上的活计,生怕自己一个错漏就被其他人“捷足先登”,只能遗憾地等下一批食物出锅。
明明都是市井之间不罕见的食物,却在一代代老板的积淀下靠着美味和情怀,做出了自己的名气。
这里有一家多次上过各类媒体的馄饨店,老板自己手工擀制的馄饨皮薄如蝉翼,包裹上新鲜的猪肉后放入沸腾的铁锅中,然后将木盖置于沸水之上,不一会儿馄饨就均匀煮熟,如云朵般轻柔浮动;烤包子以萝卜丝为馅,包好后放在平底锅上用油和水慢火煎烤,待包子底部变金黄,再注水以瞬间激起的水蒸气再焖一会儿即可起锅,皮脆香软,汁多味美;豆腐丸也是一个“明星”食品,先把盐卤豆腐捣碎,往里裹入一颗肉丸揉制成圆形小丸,再放入整块猪肉熬煮而成的高汤中烹煮,软糯鲜美;还有在永康首届乡土美食大奖赛上获得金奖的肉麦饼……在这个为期半个月的活动中,不少人冲着芝英美食慕名而来,商家们虽然感受到了被“催单”的焦虑,但也在忙碌中赚得盆满钵满。
正街的铺子里,还有不少正在现场制作小麦饼的手艺人。只见他们一手拿着和好的面团,一压一收之间就烙好了一张饼,巧手在铁锅上不断翻转,让小麦饼受热均匀,不多时就摞好了一叠,从薄如织锦、软如柔纱的优良品质中可以看出制作人不俗的手艺。“芝英小麦饼一直都很有名,吃起来口感软韧,而且包好放上半个月也不会变硬变质。”来参加“晒秋”活动的程惠玉忍不住在现场买了不同店铺的小麦饼,带回家对比味道。
目前,该镇正在打造美食一条街,成功招引美食商家12家,也在积极开发芝英特色品牌产品,让美食IP助力千年古城复兴。
古祠活用
老建筑注入新功能
在此次“晒秋”活动中,10月28日和29日、11月4日和5日这两个周末的上午,芝英辖区内各学校以芝英七村的思文公祠为舞台,为游客们献上了以“秋收”为主题的表演。
修旧如旧的老祠堂里铺上红毯,学生们以不同的表演,将对古城的热爱与秋收的喜悦相结合。非洲鼓、舞蹈、诗朗诵、合唱等表演的声音从里面源源不断地传出来,吸引了不少过路游客进入观赏。
祠堂原本是传统家族供奉和祭祀祖先与先贤的场所,也是家族活动的中心和世代传续的枢纽,人们通过在祠堂里举办聚会、教化和宣扬活动,促进家族团结,传承先贤风范。
如今,一张张稚嫩的面孔与祠堂的古老风格并不冲突,反而让人感觉到传承与发展的微妙缘分——他们都是在芝英成长的孩子,其中不少人,未来也将成为建设芝英的力量。
据悉,古时芝英地区宗族繁多,大族纷涌,对家族祠庙建设尤为重视,先后建立了不同类型和形式的祠庙,其数量之多、空间分布之密集、历代传续之稳定在当今社会十分罕见。据不完全统计,仅明代至民国时期,芝英应氏宗族各支派家族先后兴建的各类祠宇和相关建筑多达百所,这也让芝英成为著名的“百祠之都”。
庞大的古祠堂群就是一笔珍贵的特色资源。此前,除了让祠堂成为“晒秋”活动的打卡点,该镇还在修缮完成的祠堂中开办了摄影展、楹联展、芝英大讲堂、乡贤大会等活动,在千年古城复兴中赋予老祠堂全新的功能定位。
在这次活动中,芝英冷水百镇共建中药材晾晒专场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向全国观众展示芝英千年古城的“好秋色”,进一步提升古城名气。
未来,芝英还将继续深入挖掘古城资源,结合古街古建,进一步发展祠堂研学、古镇摄影、特色餐饮、节庆非遗项目体验等特色旅游项目,建立多位一体、特色鲜明的旅游发展格局。
融媒记者 何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