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警源治理新路径 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东城街道办事处构建多元治理新格局
![]() |
![]() |
![]() |
![]() |
探索警源治理新路径 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东城街道办事处构建多元治理新格局
东城街道政务处置中心窗口
政务处置专员收到锦旗
东城街道政务处置中心相关介绍
政务处置便民联系卡
无论因何种问题引发矛盾纠纷,“有困难找警察”已成为老百姓的习惯。当前,基层派出所每天接报的警情有很大一部分是纠纷类报警,其中不乏非公安管辖的警情,即非警务事项。
近年来,东城街道办事处聚焦深化警源治理工作,创新成立了政务处置中心,实现了从“公安为主、部门联动”向“镇街主抓、部门主责、联勤共治”的转变。同时,以警源、诉源、访源“三源共治”为小切口,积极探索区域社会治理“大路径”,全面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市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东城样板”。
高效分流 力解群众急难愁盼
“谢谢,多亏了你们的调解。”日前,东城街道某酒店经理王女士来到东城街道政务处置中心,向政务处置专员送上写有“细致耐心调解 为民排忧解难”的锦旗,并连声道谢。
不久前,一房客入住该酒店后在浴室意外摔倒,并摔碎了价值8000元的手镯,身上也有多处不同程度的瘀伤。双方就赔偿问题产生较大分歧,随即拨打110寻求帮助。经案件分流,东城街道政务处置中心工作人员立即赶到现场,将双方带回东城街道矛盾调解中心处理。在中心领导、调解员与工作人员的耐心调解下,双方达成一致协议,由酒店方赔偿房客3000元,并免除当晚房费、承担房客医疗费用。随后,双方在工作人员的见证下握手言和。
多年来,“遇事就拨110”使非警务事项占比逐渐增大,挤占了有限的警力资源。如何从“大包大揽”到“多元协同”,实现警情的精准分流、高效处置,成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一道考题。
东城街道区域面积47.3平方公里,下辖55个村社,常住人口24万,其中外来人口15万,出租房1.5万家,店铺9000家。东城街道也是城市更新、五金产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建设的主战场之一,群众诉求多样、新老问题交织。
为高效回应“民意诉求”,今年以来,东城街道积极探索“110”与“12345”高效对接联动,实现了政务处置中心的集中办公。为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政务处置中心配备相关人员84人,其中街道工作人员42人(处置专员30人,街道值班组干部12人)、“大综合一体化”执法队员40人、人民调解员2人。每日8:30到17:00,由“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队伍的2名干部带队开展非警务事项处置,17:00到次日8:30,由东城街道1名值班干部带队开展非警务事项处置,确保24小时在线,全天候服务。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0月,东城街道辖区共接警21561起,警情同比下降24.95%。分流至政务处置中心5875起,分流事项占总警情的27.25%。8月和9月,平均每天受理非警务事项36件,辖区非警务事项约占全市总量的三分之一。经分析,5875起非警务事项中近一半是纠纷类警情,其中劳资纠纷560起、邻里纠纷978起、经济纠纷1017起,通过“1+N”队伍的有效联动,纠纷类警情化解率达99.78%。
共建共治共享 服务群众升温加速
“高镇商业区发生一起纠纷,请尽快处置。”近日,东城街道政务处置中心专员马铭博收到中心下发的即办事项。不到10分钟,他便和同样收到指令的网格员到达现场,经过耐心协调沟通,纠纷顺利解决。
“1分钟响应、5分钟出动、城区10分钟内到达,简单纠纷30分钟内处置办结。”马铭博说,事项办结后,工作人员会向当事人发放印有东城街道政务处置中心便民电话、联系地点的“政务处置便民联系卡”。
“发放小卡片是为了提高公众知晓度,群众面对非警务事项和非紧急求助时,可以直接联系街道政务处置中心。这样一来,减少了中间流转环节,老百姓的诉求得以更快解决,还大大减轻了基层公安机关和一线民警的工作负担。”马铭博说。
通过现场核对信息、拍照固定、办结反馈等流程,非警务事项从发生到解决,不仅处置效率更高,还做到全过程留痕。此外,东城街道政务处置中心坚持问题导向,以处置实效指导机制优化和勤务运转,处置端口前移,努力将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近半年以来,东城街道由警源转化的信访案件、法院诉讼量同比下降66%,极大缓解了信访维稳压力,扭转了“被问题牵着鼻子走”的被动局面。分流至东城街道政务处置中心的非警务事项,实现基本事项隔天回访、重点问题定期回访,满意度达97.46%。
实行基层治理新模式,离不开一支高效的队伍。东城街道办事处以政务处置中心为枢纽,公安、综合行政执法、交通、司法、环保、人力社保和市场监管等部门常态入驻,专项督办和处理“耗时长、牵扯多、处置难”的非警务事项。
与此同时,东城街道盘活现有资源,推进非警务协同处置效率最大化。在村一级,东城街道政务处置中心融入村社党群服务中心,整合村社网格员、联村干部及“和事嫂”“乡音处置”等社会力量,组建协同处置队伍,合力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
云端互联
构建智慧城市数字底座
目前,东城街道非警务事项分流和警源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破解了纠纷类非警务事项联动分流难题,也有效助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市民遇到急事难事,常会想到拨打110报警电话求助。但是非紧急、非警务类报警求助拨打110,可能无法第一时间得到专业职能部门的有效处置,还会占用有限的警力资源。”东城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陈晓明介绍,“‘110’与‘12345’两大平台高效对接联动后,群众诉求有专业人员及时对接,警务处置更加高效,为民服务渠道更畅通,社会治理服务更完善。”
为推进基层治理新格局,东城街道政务处置中心将积极探索完善政务处置机制,推进建设“云端互联”。通过链接东城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和东城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平台,构建“两室”互通互联机制,实现情报信息和不安定因素实时互通、无缝对接。在政务处置方面,依照“12510”机制快速处置,升级“收件、流转、处置、反馈”一体闭环管理模式,推动非警务事项处置“再快一秒”。
同时,依托“云上派出所”平台,探索“云上处置”新模式,加速推动“接诉即办、未诉先办、不诉自办”的三位一体闭环模式,东城街道实现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治理”深化拓展,把处置工作真正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下一步,东城街道政务处置中心还将联合东城派出所,谋划建设现场处置视频与指挥平台链接,将处置时使用的5G执法设备图像信息报送至东城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东城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实现实时指挥调度,切实提升处置能效,打造东城政务处置新名片。
同时,东城街道将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织密“矛盾减少在源头、纠纷发现在苗头、调解开展在前头”的社会治理大网格,创新打造全覆盖、全流程、全方位基层服务新模式。
融媒记者 王佳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