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文化·五峰

柿事如意

  柿事如意

  □赵开浪

  深秋像是画家,蓝天给秋色打底,金黄为秋意渲染。车过杨溪水库上游,沿山路蜿蜒而行,直达中国方山柿之乡腹地。眼下正是柿子成熟时节,小院、路边、田间、山坡,“万盏灯笼比日红”,一串串饱满圆润的柿子挂满枝头,这是来自金秋的丰厚馈赠。穿行在这样的如画美景中,且不说“柿事如意”的谐音,单单爽朗的心情就让人撒下一路笑声,邂逅一片橙红,珍藏一份喜悦。

  新楼、大路任、上丁、下丁、方山口、西岸、槐花、凌宅、山坞等村独特的位置、肥沃的土壤、昼夜的温差,天然地将温带气候充沛的雨露、温暖的阳光融合到一起,盛产橙中透红、爽口清甜、汁醇香浓的方山柿。“犬卧青苔地,鸟衔红柿初”“柿子农家随处见,层林蜜色染村庄”“色胜金衣美,甘逾玉液清”,古代赞美柿子的名句举不胜举。在新楼一带,最深入人心的依然是陈亮留下的“尝方山柿,其味如兰”。方山柿富含维生素B、C、E,特别是高含量维生素E,超强的抗氧化作用,延缓皮肤衰老,美容养颜。方山柿皮薄、汁甜,贴切地说,品尝不能叫“吃”应该称“喝”,随便用吸管一插,或撕破一点小皮,直接用嘴一吸,“呼呼”几声,最后只剩下薄薄的柿皮。

  传说方山顶上有位大仙,其屋前长着一棵老柿树。观音造访方山,正值柿子成熟,方大仙采了柿子呈上。观音奇怪问道:“这么美味的果子,遍采天下奇果的蟠桃会上怎么没有?”方大仙答:“蟠桃会时,柿子还没有成熟呢。”于是,王母娘娘特意推迟了蟠桃会期,让方山柿大展风采,并将之列为仙果。从此,方山方圆十里的村庄都遍植方山柿。现如今,方山柿种植已达8000多亩。不管是大路任村口老樟树下齐整整、红艳艳的柿摊,还是槐花村中那两株虬枝茂盛果子超千个的老柿树,或者是山坞自然村俞德红做的香浓可口的柿饼柿酒,已成为方山柿闻名遐迩的代名词。在现代版的蟠桃会——农展会上,方山柿屡屡获得全省、全市金奖,给家家户户带来增收的致富果怎能不让人事事如意呢?

  陪同我们采风的凌择明是土生土长的凌宅村柿农,去年被国家林业总局评为乡土专家,他从爱好钻研的父亲凌羽丰那里学会了创新,研发出了新品种太秋柿,含有十八种氨基酸,酥脆生津,香甜爽口。采摘期从方山柿的一个月延长为三个月,凌择明指着一片挂满太秋柿的柿林说,准备让其挂果到下雪天。太秋柿单果达300-500克,亩产效益可达3万元以上。凌择明不是保守的人,他在试验过程中经历过失败,但成功后毫无保留地将嫁接、无公害等技术传授给乡亲们。

  太秋柿因采摘期长、保鲜期久,远销杭州、上海、南京。磐安等地村民纷纷过来购买树苗,学习栽培管理技术。市林业技术和种苗推广站站长应尚蛟对新楼情有独钟,他们在今年方山柿节组织了一系列评比活动,并欣慰不已赞叹,方山柿是传统地标产品,保持规模,做优做精。太秋柿是新兴水果,在兴林富民乡村振兴,提高方山柿之乡的含金量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啊,两个品种如同鸟之双翼,正助力新楼农民在共富路上腾飞。

  登上一座柿树连绵的山头,眺望中国方山柿之乡。枝缠叶落熟若火,柿子红艳满山坡。十五年来,每年金秋时节的方山柿节热闹非凡,好客的新楼人民都会“以柿会友”盛情邀请八方客,共赴一场“柿子的盛宴”。许多全国各地或旅居海外的新楼人回来了,欢聚一堂,笑声朗朗。置身柿子的王国,就像又一次过年。如同生命的果实般,经过时间的沉淀,品尝到最美好的滋味。红红火火的柿子,抹不去的那一缕乡愁,历经岁月的风雨,乡音乡情越发浓郁和眷恋。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文化·五峰 00007 柿事如意 2023-11-13 永康日报2023-11-1300007;永康日报2023-11-1300008 2 2023年11月13日 星期一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