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以“查督验”三字工作法精准治理
高标准推进雨污分流规范化建设
开发区以“查督验”三字工作法精准治理
高标准推进雨污分流规范化建设
城因水而兴,水因人而清。
自整合提升以来,经济开发区坚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将“五水共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以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班子成员齐抓共管的工作态势,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工作原则,创建“排查、督办、验收”三步工作法,以排水口为点,辖区五条溪流为“线”,依托“查、测、溯、治”作战图,全域管控、精准治理,让污水“无处遁逃”,带动辖区各河流“面”的改善,高标准推进雨污分流的规范化,推动省污水零直排标杆园区建设,走出一条开发区特色治水之路。
“查”字当先
管网病灶现原形
水污染表现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核心在管网,管网是衡量雨污分流成效的关键所在和薄弱环节。为此,开发区紧扣雨污分流的工作主线,采取“明查与暗查相结合、巡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晴天查与雨天查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运用CCTV管道闭路电视、QV内窥镜、声呐等监测手段,对辖区内的排水管网进行精细化地“把脉问诊”,精准找出一批老旧破损、错接漏接管网,打通治污“血脉”,提升污水收集效能。
在排查中一旦发现异常排水,开发区立即从排水口地毯式倒查溯源,建立“一口一档”。按照“谁使用、谁负责、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开发区逐一明确排污口责任主体,建立责任主体清单,并给予企业专业性整改指导,要求企业对内部管网进行整改修复,达到既开“处方”又“治病”的目的,促进问题及时解决。
此外,开发区对辖区内的19处雨水管截流口逐步进行全面清理,阻断污水流进溪流通道,确保区域污水“应截尽截,应处尽处”。
“督”字为要
促使整改见真章
雨污分流整治就是给出现病症的管网清除病灶,让管网恢复健康。排查只是“治病开方”的第一步,开发区建立“一书+一员+多方联动”的模式,以“参与式”监督确保整治责任主体按时间、按规范为管网“用药”,确保“药到病除”。
对于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开发区建立督查销号制度,按照措施、时间、人员、责任“四落实”的要求对相关责任企业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全面落实整改。专职网格员对照排查问题清单及时盯紧跟进相应企业整改情况,全过程跟踪监督落实,每日更新治理进度,厘清推进顺序,强化源头控制,实现企业整改情况动态实时掌控。
另外,开发区对未及时开展整改的企业,联合环保、执法部门“一对一”“点对点”上门督办,充分提高各企业对于雨污分流工作的思想认识,要求各企业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对在规定期限内整改落实不到位、不彻底的违规企业,进行立案处罚,以“铁的决心”动真碰硬,以“铁的手腕”抓好落实,确保排查工作动真格、见真章、出实效。
“验”字托底
确保雨污分流出实效
“病”彻底根治没有?验一验才知道。对于完成整改的企业,开发区聘用第三方专业运维机构对照“病情表”进行逐项核验与记录,为整改企业建立“一企一档”,跟踪抓实企业整改闭环,以企业内部排水平面图、整改前后的施工台账等一整套完善的资料作为企业验收依据,督促企业按时完成整改,建立包含排查报告、排查整改验收报告等在内的企业雨污分流档案,为后期管网维护提供数据支撑。
“排水许可证”就像管网体检达到“健康”水平后颁给企业的一张“健康证”,证明企业管网雨污分流达到标准规范。开发区严格实施入河“排水口身份证”式管理,切实加强入河排水口日常监管,对酥溪、华溪等沿线企业开展“排水许可证”检查行动,对违规排水的企业责令整改,切实加大监管力度。
同时,按照“抓整治、促长效”的原则,开发区通过建立长效机制,确保雨污分流工作常抓不懈,不断巩固工作成效,并以“河长制”为核心,重点建立落实工作例会制、督查通报制、信息报送制、定期监测制等常态化工作机制,以“五水共治”工作为起点,以建设“品质活力永康”为目标,着力消除水体污染的病灶,促进产业提升与治水良性互动发展。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开发区将持续深化雨污分流规范化建设,变“活水”为“活力”,用“水生态治理”带动开发区生态共富,以高标准的雨污分流规范化,推动“五水共治”迈向新高度,形成“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绿色发展”的新格局。
融媒记者 郑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