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经济开发区

用责任心锤炼 用创新力革新

杨浩军:像打磨模具一样打磨自己

  用责任心锤炼 用创新力革新

  杨浩军:像打磨模具一样打磨自己

  人物名片

  杨浩军,37岁,永康人,现任永康市腾毅汽车模具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2018年8月获评模具工二级技师,2023年3月获评“机械制造创新工程师”,2023年7月获评模具工高级技师,累计获得7项实用新型专利。

  K

  开发区工匠风采录

  从朝气蓬勃的青年到高水平的模具技师,在汽车模具行业连续耕耘18年,市腾毅汽车模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腾毅公司”)技术部部长杨浩军始终兢兢业业,用心做好模具设计,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精彩人生。

  打磨模具也是在打磨自己

  “最初选择模具这个行业,想法很简单,就是掌握一门可以养家糊口的手艺。时间一晃,我在这个行业里打拼了18年。”杨浩军坦言,做一日工容易,难的是日复一日的坚持。

  2005年,刚毕业的杨浩军入职市超毅力模具制造厂(“腾毅公司”前身),成为模具工学徒。“学模具不能有浮躁心理,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上班第一天,提前打了一剂“预防针”后,杨浩军在师傅的指导下磨钻头,足足练了一天。每天在充斥着铁锈味和汗水味的工作环境里,与各种铁块打交道……这份工作的枯燥和劳累程度“劝退”了很多人,杨浩军“不合时宜”地坚守着,打磨自己手上的模具。

  当了两年学徒后,杨浩军专门去进修了模具设计,学习了二维、三维设计软件的应用,于2010年回到公司就职模具设计岗位;2013年自学掌握新的CAE分析软件,运用该软件将工艺模拟分析时间从原来的3小时压缩到半小时;参加各种相关的技术论坛、加入技术交流群,学习新技术……杨浩军用极大的耐心和毅力,用时间沉淀、修炼自己,在打磨模具的同时也在不断打磨自己。

  师傅对待工作认真严谨的态度对杨浩军影响很深。他现在仍清楚记得当时师傅说的话:“做模具是个精细活,一个小疏漏都可能导致大问题,带着责任心去做才能做好这项工作。”这句话一直激励他始终以高度责任感对待工作。

  “干模具设计这行的,头发越少,资历越深;资历越深,能力越大;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我们部门好多人都长了白头发。”杨浩军调侃道。他头上那根根扎眼的白发,不仅是岁月的痕迹,更是他十几年如一日坚守的见证。

  做设计要保持创新能力

  为了做出好设计,杨浩军总会观察、思考哪些工艺可以改进,一有机会就积极尝试。2016年,杨浩军发现摆臂的翻孔模压制出的内孔不够光滑,且出现内凹现象,使得摆臂拉托力无法达到要求。为此,他花费1个月将原本的成型、冲孔、翻孔三道工序改进升级成只需一道工序即可实现翻孔,并加设15°的倒角,高效去除毛刺,让孔壁更加光滑。2019年,为解决很多汽车零部件侧面反凸面冲压后导致产品嵌在整形凹模内部脱模困难的共性问题,杨浩军带领团队耗费一年多时间不断进行结构优化、工序简化,运用穿插配合定位、侧整形凹凸模可移动、双重防护耐磨等技术,不仅提升冲压精度、提高生产效率、延长模具使用寿命,每年还为公司节省下20万元的生产成本。

  “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讲究‘日新月异’。每一次的工艺改进将带来产品品质的提升、生产成本的降低。所以,勇于创新、善于创新是做好模具设计必不可缺的品质和能力。”杨浩军说,他不仅这么要求自己,也这么要求部门其他员工。

  杨浩军除了模具设计外,还承担了设计评审、模具设计加工标准制定的责任。在日常评审中,他将发现的问题整理成表格,并提出改进建议,让部门员工逐项整改。在半年一次的培训中,他还会细致讲解制定好的模具设计加工标准,并将日常设计中出现的错误情况、了解到的新工艺等进行分享,帮助员工更快成长。

  “模具设计很单调,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选择这个行业。所以我想尽己所能,为公司培养更多这方面的人才。”杨浩军直言。在他的影响下,技术部学习氛围浓厚,每位员工积极主动地钻研技术,提升技能。截至目前,整个技术部已有5位高级技师,还有两位正向高级技师冲刺。 融媒记者 郑旭华

  杨浩军在评审设计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经济开发区 00007 杨浩军:像打磨模具一样打磨自己 2023-11-03 永康日报2023-11-0300014;永康日报2023-11-0300017;永康日报2023-11-0300018;永康日报2023-11-0300019;永康日报2023-11-0300020;永康日报2023-11-0300016;永康日报2023-11-0300015;永康日报2023-11-0300021 2 2023年11月03日 星期五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