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警情联动机制为走失儿童点亮回家路
![]() |
“小蝌蚪”警情联动机制
为走失儿童点亮回家路
。
。
今年上半年,市公安局西城派出所共接走失警情200多起,其中未成年人走失警情超过半数,并以1岁-6岁的幼儿居多。针对儿童不善沟通、容易走失等难题,6月,西城派出所结合“夏季行动”创新建立“小蝌蚪”警情联动机制,围绕商区校园等重点地段,开启小区域一键应急、大范围强强联动、教学区源头预警等一系列工作模式,全面加强儿童走失警情前置管理,提高快速搜寻能力,切实减少学龄孩童走失案事件的发生。相较于1月-5月,6月-10月未成年人走失警情下降12.6%,24小时内找回率达100%。
警察叔叔小讲堂
组建“警察叔叔帮帮团” 小区域一键应急响应
西城作为永康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商业氛围浓厚,拥有时代、南龙、宝龙等大型商业体3个,花川、西山头等工业区块13个。商场、集市、公园、车站等公共区域人流量大,是儿童走失警情的易发场所。
“小蝌蚪”警情联动机制紧盯儿童易走失区域,由一线接处警、综合指挥室、社区警务站以及驻守在商圈附近的各支队伍和不同警种组成“警察叔叔帮帮团”应急寻处小组,闭环处置走失警情。遇到走失警情时,“帮帮团”一键快速响应,形成小区域寻人包围圈,帮助走失幼儿找回亲人。
7月16日14时许,市民陆女士在某商场逛街时不慎与2岁的女儿走散。该商场共有4层楼,建筑面积大且人流密集,找不到女儿的陆女士连忙报了警。
接到报警后,西城派出所立即启动“小蝌蚪”警情联动机制,联动商场安保及附近的巡特警执勤点,根据幼儿可能出现的位置“封锁”场所,逐一排查。值班民警、巡逻特警、安保人员有条不紊地穿梭在偌大的商场里,仅用3分钟就找到了走散女童。
“警察找人的速度真的是非常快!”陆女士感激道。
紧抓黄金寻找期 大范围多方联动快寻
“我是真想不到他会坐错车,倒了3班最后跑到东站那边去。幸亏你们帮忙找到了!”9月7日,市民周先生将一面印有“精准严判,服务精湛”8个大字的锦旗,交到西城派出所民警的手里。
9月6日19时许,周先生发现本该在放学半小时后到家的儿子迟迟未归,情急之下报了警。值班民警迅速带队,联合社区志愿者,兵分多路寻人。与此同时,监控组实时增援进行线上查找。22时许,民警通过多方联动,在汽车东站找到了周先生的儿子。
孩子走失后的24小时被称为黄金寻找期。如若错过最佳找寻时间,走失事件极有可能上升为交通事故、失踪拐卖等案件。为预防走失事件的风险升级,提高跨区域大范围的搜寻能力和速度,“小蝌蚪”警情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合成作战优势,将寻人黄金时段紧缩至事发后3小时。
接到发现较晚、范围较大的走失警情时,西城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快速指挥事发地周边警力,联合志愿者、护村队、救援队等社会力量,第一时间抵达现场并反馈一手寻人信息。由4名经验丰富的监控员组成的专职监控组,24小时在线,实时开展视频追查,为现场搜寻进一步圈定精确范围。
“‘线下+线上’多方联动搜寻的模式,能够更快锁定寻人方案,更快找回走失儿童。”西城派出所副所长卢江说。
开设“警察叔叔小讲堂” 深入教学区预防走失
9月12日,西城派出所民警来到西城街道中心幼儿园,开展“警察叔叔小讲堂”活动,传授少儿防走失等安全知识。“要记得家里的地址和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迷路了要找警察叔叔!”当被问到迷路了怎么办时,小朋友们积极举手回答。
西城街道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辖区内共有幼儿园和中小学50所,在园幼儿和在校生达2万余人。“小蝌蚪”警情联动机制非常注重走失后的寻人“快”,同样注重走失前的问题“解”。为从源头入手降低走失警情事发率,西城派出所与各学校达成“防走失联盟”,定期开展校园防走失宣传。通过小课堂讲解,熟读防走失口诀和顺口溜,发放警民联系卡、张贴海报等形式,让防走失意识深入家长和学生们的心。今年7月以来,已累计与50所学校开展防走失宣传68次。
西城派出所还在辖区原有的护学岗基础上,增派了幼儿园、小学周边的巡逻力量,确保孩子们在放学后能够安全被家长接走。巡逻队员一旦发现独自徘徊的小朋友就会上前询问,进一步预防儿童走失。
“来接孩子的时候,校门口有警察守着。学校周边也经常能看到警察在巡逻,挺让人放心的。”每天要到花溪幼儿园接孩子放学的王女士深有体会。
通讯员 吕倍思 应晨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