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生态牌” 荒山变金山
我市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助推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
![]() |
打好“生态牌” 荒山变金山
我市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助推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
油茶树俗称山茶,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优质食用油料植物,其果实可提炼天然绿色有机保健食用油——茶油。中国栽培油茶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油茶长期以来“养在深闺人未识”,尤其在北方地区,市民普遍对油茶缺乏认知。由于亩产低、回报周期长等原因,油茶产业发展步伐缓慢甚至出现倒退。
近几年,无论是在老百姓的餐桌上,还是在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中,山茶油都是高频词。今年是《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开局之年,我市在油茶种植上有什么优势?油茶为何被称作“绿色油库”?我市如何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日前,记者来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寻找答案。
硕果累累的油茶树
曾为“御膳用油”
油茶具有较高
经济价值
《山海经》记载:员木,南方油食也。员木指的就是油茶树。在汉代,茶油曾被封为“御膳用油”。可见茶油自古以来都是非常珍贵的。
油茶是山茶科山茶属油用物种的统称,其中主要物种为普通油茶,别名:茶子树、茶油树、白花茶。它生长在我国南方亚热带湿润气候地区的无污染高山及丘陵地带,具有生长快、结实早、寿命长等特点。在土壤、气候适宜的条件下,栽后三四年即开花结果,实生15年或嫁接五六年进入盛果期,可连续结果七八十年。在条件优越的地方,树龄150年以上的油茶树结果累累,有少量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树仍然结果。目前,全球油茶籽油产量90%以上来自中国。
油茶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已有2300多年的栽培历史,曾是此类地区重要的经济收入和食用油来源。2022年,油茶等木本油料成为扩种大豆油料、保障国家粮油安全的重要内容,也是第一个由国家层面力推的经济林树种,更有地方曾用“一亩油茶百斤油,又娶媳妇又盖楼”来形容油茶的价值。
茶油,俗称油茶籽油,又名山茶油、山茶籽油,是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的成熟种子中提取的纯天然高级食用植物油,色泽金黄或浅黄,品质纯净,澄清透明,气味清香,味道纯正。
茶油是我国提倡推广的纯天然木本食用植物油,更是国际粮农组织首推的卫生保健植物食用油。有研究表明,茶油与橄榄油的成分尽管有相似之处,但茶油的食疗双重功能实际上优于橄榄油,也优于其他任何油脂。茶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高达85%-97%,为各种食用油之首。此外,茶油中含有橄榄油没有的特定生理活性物质茶多酚和山茶甙,能有效改善心脑血管疾病、降低胆固醇和空腹血糖、抑止甘油三酯的升高。同时,茶油的分子结构比橄榄油还细,所以食用时不用担心副作用、油腻。
低山丘陵栽油茶 我市被列为重点拓展区
据相关研究记载,油茶除个别品系的植株外,一般被认为是一种自花不育的树种,需要昆虫传粉才能结果,喜温暖湿润,要求年均气温在16摄氏度-18摄氏度,花期平均气温在12摄氏度-13摄氏度,年降雨量要求在1000毫米及以上,日照时间在1800小时-2200小时,偏好微酸性土壤,坡度25度以下,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的丘陵山地南坡、西南坡和东南坡,为油茶较佳生长环境。
我市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特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水光照充足、低山丘陵地形面积较大,极为适合油茶生长,所以在我省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中,我市被列为重点拓展区,推进油茶扩面种植。
据了解,我市主要利用低效茶园、低效人工商品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等各类适宜的非耕地国土资源改培油茶,扩大油茶种植面积。根据《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关于印发2021年度耕地流出问题排查整改方案〉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2〕22号)明确规定:2020年底之前在永久基本农田上栽种的油茶不在整改恢复耕地范围之内。
为更好、更高质量推进油茶产业发展,我省下发了《浙江省油茶新种与低产林改造技术指南》,对新种、低产林改造、机械化实施内容、要求、控制指标都进行了详细指导。我市也根据指南内容,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开展规模化新品种油茶造林,另一方面改造提升低产低效林,以点带面,促进油茶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这些政策的出台,无疑是给农户吃下了一颗定心丸,让他们更有底气、信心和动力去种植油茶,发展油茶产业。
“一亩山万元钱” 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开花开出蜜来,结果结出油来。”这句民谣是油茶致富效应的生动体现。更有油茶种植户算过一笔经济账:一亩油茶林盛产期差不多能产50公斤茶油,一公斤精品茶油市场价在200元左右,这正是“一亩山万元钱”的生动实践。
油茶为何拥有这样强大的赚钱能力,背后有怎样的“小秘密”?
油茶自身实力强,浑身都是宝。油茶籽压榨出的茶油,作为高品质食用油的代表正随着消费升级,不断走上更多消费者的餐桌。初榨后,茶籽饼粕可应用于农药、医药、日化等行业;提取完茶皂素的茶粕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及饲料;油茶果实提取物还具有抗菌、消炎、抗凝血、抗血栓的作用;茶壳、茶麸还可用于研制洗涤、化妆、生物肥料等产品。
油茶的种植不仅是助力国家粮油安全的重要举措,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写照。我市利用荒山推广油茶种植,既促进群众就近就业,改善生态环境,还稳住了粮食安全大盘,可以说一举多得。而且“一年栽植,百年受益”的油茶稳定收获期长达数十年,小小油茶树成了富民产业,铺就了一条致富路。
条件好的地方,还可以在油茶幼林中种中草药、西瓜、花生等作物,在油茶成林时可发展林下养鸡,实现“一林多收”。
除了经济效益外,油茶还具生态效益。油茶适应性强,根系发达,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理想树种。作为四季常绿的阔叶树种,油茶在冬季开花,花开时节,花朵洁白,漫山遍野,具在极高的观赏价值。所以,通过利用油茶的观赏性,可开发林业生态旅游项目,发挥生态经济效益。
如此看来,发展油茶产业不仅是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推手,也是保障国家粮油安全、助力国民健康长寿的绿色产业。
■相关链接
政策好补贴足 有荒山荒地的可申报项目
在乡村振兴的大格局中,油茶产业能链接上下游市场,迸发新发展动能。那么,我市又是如何鼓励支持引导油茶产业发展的呢?
我市对新种植油茶10亩(油茶良种、苗龄二年55株/亩以上)以上的规模主体,周年后造林成活率达85%的,按实际种植面积一次性补助2000元/亩;对已种植油茶基地实施改良品种连片10亩以上的,一次性补助1500元/亩。
油茶造林既是粮油保供任务的重要内容,也是助力乡村振兴提高林农收入的抓手。对此,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大力推广油茶产业,整合全市油茶零散种植地块,打包形成市级产业项目,对集体、农户提供的荒山荒地实行“一种管三年”政策:即三年内市财政出资金,该局负责土地整理、油茶种植和抚育管护等内容;项目在三年管护期完成后,无偿交还土地所有权人,由其继续经营管理,一切收益也归其所有。
在项目发展过程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送油茶科技下乡,对种植户开展全方位帮扶,提高种植水平,实现油茶丰产、高产。
有荒山荒地且尚未开垦的各村集体或林农,可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国土绿化科咨询项目申报,共同实现“荒山变青山,青山变金山”。联系方式:0579-87140261,联系人:金先生。
融媒记者 潘燕佳 通讯员 金攀 吴鹤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