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种下教育“种子” 平昌开出希望之“花”
一场温暖的教育“接力赛”
永康种下教育“种子” 平昌开出希望之“花”
一场温暖的教育“接力赛”
本报讯(融媒记者 颜元滔) “教学道具可直接投屏,还有各种学习资源,用一体机教学太方便了。”新学期,四川省平昌县星光实验学校一(1)班的师生用上了新“神器”。
原来,不久前,市教育局了解到平昌县多所学校教学一体机缺乏,随即捐赠了25台包含推拉黑板、智能展台和教学软件的86寸教学一体机。开学前,平昌县实验小学、平昌县第五小学、平昌县信义小学、星光实验学校及平昌县第二中学都收到了这份新学期礼物。
既“送教育”也“种教育”。永康教育团队远赴千里之外,走进大巴山,接续一场温暖的教育“接力赛”。平昌县第六小学今年又迎来了一名新英语教师,这是第四名支援该校的永康教师。此前,永康语文教师王珍牵线搭桥,为该校获得市危险化学品协会30万元钱物的资助。她还利用空余时间,结合平昌县历史文化、自然风貌等地方特征,自己编写校本课程上课,深受学生欢迎。
“永康教师为我们带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还能促进本地教师提升教学水平,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平昌县教育科技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市教育局累计选派10名优秀教师,市科技局累计选派3名科技骨干,前往平昌开展协作交流。同时,吸收平昌教师到市职业技术学校学习;市职技校与平昌县职业中学开展互访互动,就学校管理、德育、教学等方面实行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教研互动、结对成长等方法,助力平昌不断激活人才培养“一池春水”。
“东迁西归”项目是我市以现代职业教育为抓手,通过建设“云上五金职校”数字化平台,打造“东西平台招生+协作互动培养+就业发展西归”的全周期培养新模式。
受益于该模式,平昌县教科体局已累计选派职中学生100余人到市职技校交流学习,接受更高质量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不断提高职业技能水平。通过市职技校打造的“职教协作”数字化应用,平昌职中学生凭借虚拟现实技术和“1+1+N”网上实操培训子场景,在学校熟悉永康企业的新型设备,大幅度缩短实训时间,提升了人才培养效率,实现职教学生“订单式”全流程精准培育。
新一轮东西部协作战略实施以来,我市始终坚持“平昌所需,永康所能”,持续强化物资、人才、项目供需对接,为平昌教育增添“新资源”和“新动力”。三年来,全市社会各界累计向平昌多所中小学校捐赠职业学校实训小推车系统、教学一体机35台、课桌椅400余套、学生运动服1118套、健身训练设备125套、保温杯2097个,以及捐建“童伴之家”2个,总价值386.8万元。同时,共安排财政帮扶资金2850万元,支持“东迁西归”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项目和平昌七小建设项目,促进校园建设、师生交流、数字教学,助力平昌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