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培养数字人才1万人
政校企合作力解用人之急
![]() |
计划培养数字人才1万人
政校企合作力解用人之急
沟通交流
本报讯(融媒记者 曹润鑫) 日前,在永康市盛斯博易工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斯博易公司”)生产车间,5块数字化看板将各车间的生产进度、产品数量统计、出入库信息等清晰呈现其中。
“自从我们公司开始数字化改造,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车间生产变得井然有序,不会造成资源浪费,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也更顺畅了。”盛斯博易公司数字化改造项目负责人陈俏坦言,尽管如此,但该公司对数字化人才的需求仍十分迫切,之前开展过内部培训,效果不理想,所以希望有个平台提供需要的人才。
针对企业亟须数字化人才的现状,市总工会牵头组织多家规上数字化工程服务机构,建设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建立数字经济产业链劳模工作室联动机制,有效促进数字经济人才和企业共同发展。目前,已创建提升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9家,培养孵化出一大批数字技术技能产业工人队伍。
去年7月成立的新凯迪李心迪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就是其中一家。“我们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聚焦五金产业数字技术难点痛点,帮助企业解决数字化体系难题,搭建柔性化数字运营平台,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断为产业及制造业培养高精尖数字化人才,合力推动共性问题的攻关。”该工作室负责人李心迪告诉记者。
据了解,从2022年开始,市总工会大力引导企业将揭榜挂帅机制引入能级工资集体协商,要求企业对入选项目给予能级工资奖励,并在技能等级评定、岗位聘用、职务晋升、评先评优中优先考虑揭榜者。目前,我市各“产改”企业通过揭榜挂帅机制发布技术难题79个,有效解决35个,重点突破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的痛点、难点问题。
今年6月,永康五金技师学院成立首个数字经济产业学院,邀请高技能人才共同开发数字资源培训课程体系,为员工搭建共享数字经济新机遇的培训平台,打造覆盖全产业链、凸显工会元素的数字经济生态圈,计划培养数字经济技能人才1万人。“我们希望通过政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发展、技术创新研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打造校企合作新标杆,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为企业发展输送高质量、高素质人才。”永康五金技师学院数智经贸学院副院长陈俊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