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籍考古学家徐天进传递亚运会火炬
“良渚元素”贯穿全场
永康籍考古学家徐天进传递亚运会火炬
“良渚元素”贯穿全场
X
喜迎亚运 文明有我
本报讯(融媒记者 应栩漪 俞舒梦) 9月8日上午,杭州亚运会火炬传递在杭州西湖涌金公园广场正式启动。106棒火炬手从西湖涌金公园广场开始,沿着南山路、湖滨路、环城西路、北山街、西泠桥、孤山路前行,在平湖秋月完成火炬传递收火仪式。
106棒火炬手,一位永康乡贤的身上汇聚了家乡人民的热切目光,他就是永康籍考古学家徐天进。
9月8日上午10:08,在北山街白堤附近,徐天进左手举着火炬,从54棒火炬手——作家、编剧麦家手中的火炬上点火开始传递。
伴随着围观群众的呐喊声,徐天进一路小跑,经过几十米的火炬传递路,与第56棒火炬手——来自中国美术学院的“中国画坛百杰”张捷进行传递交接,并向大家挥手致意。
1958年出生的徐天进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著名考古学家、博士生导师,先后参与并主持山西天马—曲村、晋侯墓地、北京房山琉璃河、陕西周原、周公庙等重要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是国内公众考古最早的组织者和推广者。2022年4月,徐天进回到浙江,担任良渚博物院院长一职。
作为良渚博物院院长,徐天进与亚运火炬之间有着另一层更隐秘的联系。他手中所持的名为“薪火”的火炬,设计思想源自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文化:炬身是以良渚螺旋纹演化出的细密花纹;炬冠以玉琮寓意为特征,方圆相融,昂然而立;出火口设计源自最早的甲骨文字形“琮”,寓意“光在内周而复始”。
“考古人看待事物的时间尺度可能以千年或者五百年为单位。用千年为单位的时候,现在所有事都不是事,唯一要考虑的,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给未来能够留下一点什么值得留的东西,这是更重要的。”在出任良渚博物院院长时,徐天进这样说。这些他无比熟悉的元素,被赋予了属于这个时代的全新涵义。
据了解,在杭州开启传递后,杭州亚运会火炬还将在湖州、嘉兴、绍兴、宁波、舟山、台州、温州、丽水、金华、衢州依次传递,9月20日回到杭州完成最后一站传递。
整个传递过程有2022名火炬手参加。火炬手中年龄最小的14岁,年龄最大的84岁,女性代表732名,基层一线代表1219名,先进模范人物代表1069名,体育工作者代表275名,另外还有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代表、港澳台胞代表和残疾人代表。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