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文化·西津

用爱与历史的责任浇铸而成

——读张泽宏先生的《行担外传》有感

  用爱与历史的责任浇铸而成

  ——读张泽宏先生的《行担外传》有感

  □舒启华

  D

  张泽宏先生用了三年心血和一种爱的历史情怀浇铸成了一部大作——《行担外传》。几天前,我拿到了这本大著,洋洋洒洒近三十万字,初读了其中大部分篇章,有些感觉,谈点儿想法。

  《行担外传》的写作方式,既是小说,也像传记。是小说化了的以自身和亲人为人物主线的手工行业农耕时期的一段历史传记。

  这部大作反映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期间,永康社会经济阶层中,以五金工匠为主体的手工业者(或称“手艺人”),外出谋生,闯荡江湖,走街串巷,肩挑劳动工具,生产生活往往是居轩间、祠堂、破庙,甚至风餐露宿。这种生产与生活方式,萌生了在这种个体生产经营和流浪式生活中形成的自我保护作用的行规行话和风俗。同时,映照出永康手工艺行担人,所处那个时代面临的无奈、彷徨、艰辛、苦楚和奋起抗争的身心状态。

  “府府县县不离康,离康不是好地方”。手艺人干的是苦活、累活,睡的是地板,稻草铺,吃的是霉干菜加铜罐饭。走千条巷,问万家门,居无定所,常年流浪,白天劳作,夜思妻儿。这就是他们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同时,揭示了永康人的血脉中,从老祖宗那儿遗传下来的敢闯、敢想、敢干,不怕艰难困苦,奋勇抗争,义利并举,敢为人先,思维灵活,大无畏精神的基因元素;也揭示了社会变革时期,敢于拼搏的永康人,从手工艺行担人嬗变成五金工匠,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从而逐渐创造了一个辉煌的五金王国,成就了中国五金之都的金字招牌。

  这部小说有什么特色呢?首先,在故事叙述的文字语言中,尽可能地运用了许多永康方言。永康方言(土话),是中国五大语言系中吴语的代表之一。因此,小说所反映的地域性很强。

  其次,小说叙述的语言朴实,文风恬淡清新,涵义隽永,语句平白流畅,通俗易懂。故事是讲得好的,人物的塑造也是基本成功的,揭示出的思想内涵是比较深刻的。再次是,小说文本中有一些插图,文图相兼,以图诠释一些故事的特写镜头,很新颖,也增加了美感度,版本装帧也不错,可以说是填补了永康境内自1949年以来公开出版的,以手工艺人素材为基础的传记式小说、乡土文学图书的出版空白。《行担外传》这部长篇小说,如今似一个婴儿呱呱面世,他是张泽宏先生数十年岁月中,文学和生活积淀的成果,也是历史社会和生活爱情历程的深度结晶。

  我接触张泽宏先生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真正认识他是九十年代。我在担任市文联主席期间,由于连续几年亲自主办文学创作笔会,请省里名作家来永讲课和看稿,培育文学中青年作者的写作热情和水平,使一批文学作者陆续在各种刊物上发表了许多好作品。

  张泽宏是一个热情比较高,参与比较多的文学工作者。随着时空递进,交往接触日增,他给我的印象是:平时言语不多,但谦虚谨慎,善于独立思考,有一定的思辨见解水平,敢于抨击社会上的一些丑恶事象。为人随和好相处,生活朴素,正直真诚,工作脚踏实地,责任心很强,且不善张扬,写作勤奋不辍。

  我们衷心期望张泽宏先生在今后的岁月中,继续潜心创作出优秀作品,奉献给社会,奉献给人民。

  封面

  读书札记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文化·西津 00006 用爱与历史的责任浇铸而成 2023-09-04 永康日报2023-09-0400014;永康日报2023-09-0400016;永康日报2023-09-0400018;永康日报2023-09-0400017;永康日报2023-09-0400022;永康日报2023-09-0400019 2 2023年09月04日 星期一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