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文化·西津

读陈亮诗词 开“万古心胸”

  读陈亮诗词 开“万古心胸”

  □杨铁金

  今年暑假,发现身边不少青少年学生捧读中华好诗词。陈亮《梅花》等六首诗词佳作也在其中。传统诗词名作进校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文化涵养,也体现新时代教育铸魂育人的使命担当。

  陈亮(1143年-1194年),浙江永康人,字同甫,号龙川,南宋杰出爱国主义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陈亮现存诗作15首、词作74首,有关方面遴选6首进入学生诗词诵读目录。

  诗歌选《梅花》诗一首:“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在这首诗中,陈亮借咏梅花的形象、气质来抒发心胸志向,寄托坚强性格,表达诗人对春天必然来临的坚定信念。陈亮心系国家安危,一生为北伐金虏、恢复中原奔走呼号,屡遭迫害却矢志不悔,始终保持着崇高的民族气节与强烈的斗争精神。

  词选了五首。其一,《南乡子·谢永嘉诸友相饯》:“人物满东瓯,别我江心识俊游。北尽平芜南似画,中流。谁系龙骧万斛舟。  去去几时休,犹自潮来更上头。醉墨淋漓人感旧,离愁。一夜西风似夏不。”

  陈亮与永嘉学者多有交往,共倡“事功之学”。在思想史上,永康学派与永嘉学派常被相提并论。这首词写于淳熙七年(1180年)夏秋之间,当时陈亮第三次到永嘉访问叶适、陈傅良等人。陈亮与永嘉之友相聚论学,临别诸友相送,饯别于温州江心屿,陈亮作词致谢。陈亮认为包括在座诸位的浙东俊才,都能为国家出力,可惜由于当时朝廷一味对金投降妥协,他们大多“困而不达”。陈亮希望当局能够重用他们,出兵去收复北方失地。词作不仅写出朋友间的离情别绪,也表达对朝廷不知珍惜、不能提携有为之士的痛惜和愿意为国家中兴大业共同奔走效劳的企盼。

  其二,《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淳熙十二年(1185年)十二月,宋孝宗命章森(字德茂)以大理少卿试户部尚书衔为贺万春节(金世宗完颜雍生辰)正使。陈亮作此词为朋友章德茂送行。陈亮常以论入词,却写得形象感人。此词通篇议论,言辞慷慨,充满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带有积极浪漫主义气息。

  其三,《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老去凭谁说。看几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父老长安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犹未燥、当时生发。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间、那有平分月。胡妇弄,汉宫瑟。  树犹如此堪重别,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行矣置之无足问,谁换妍皮痴骨。但莫使、伯牙弦绝。九转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寻常铁。龙共虎,应声裂。”

  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天,陈亮到上饶访辛弃疾,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辛、陈两人才气相若,抱负相同,都是力主抗金复国的志士、慷慨悲歌的词人,两人情投意合,相见恨晚。别后辛、陈又用同一词牌反复唱和,一时传为词坛佳话。

  陈亮作词善于用典使事,使作品能在有限的篇幅里大大增加内容。他运用历史典故,有着独特方法,即不拘限原来的历史故事,只取其一个侧面,死事活用,以衬托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词的上片陈亮议论天下大事,写知音难觅,自己年事已大,却壮志莫酬,当下世事颠倒,复仇无望,令人痛愤。下片转写与辛弃疾两人虽都已年纪不小,从来却是志同道合,今后仍要互相鼓励,共倡救国之道,斗争到底。

  其四,《思佳客·春感》:“花拂阑干柳拂空,花枝绰约柳蓬松。蝶翻淡碧低边影,莺啭浓香杪处风。  深院落,小帘栊,寻芳犹忆旧相逢。桥边携手归来路,踏皱残花几片红。”

  辛弃疾与陈亮被人称作“辛陈”词派,为南宋豪放词的代表人物。陈亮同样也写了不少婉约词。这首《思佳客·春感》上片写了春天的美景,以花、柳、蝶、莺等写了春的神态与动感。在陈亮笔下,春天呼之即出,触手可及。词的下片是对亲密朋友的怀念。诸如院落、帘栊、桥边等熟悉的景物,唤起诗人对昔日的美好回忆。可惜曾经“携手”共游的朋友不在眼前,只有走过的路上落花如故。诗人多少有些惆怅、失落。

  其五,《念奴娇·登多景楼》:“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冈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这是一首借古论今之作。多景楼,在镇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内,北临长江。淳熙十五年(1188年)春天,陈亮到建康和镇江考察形势,准备向朝廷陈述北伐的策略。词的内容以议论形势、陈述政见为主,与此行目的息息相通。词人不落窠臼,起笔即大笔挥洒,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点出“恢复中原”是自己所要表达的主题。以“今古”表明此为借古论今之作。

  陈亮强烈批判当时统治者藉天险以求苟安的主张,他提出要借助镇江有利地形,帷幄进退,与北方强敌争雄取胜。他借用祖逖、谢玄等人北伐胜敌的故事,表达打败北方强敌的决心和信心。整首词纵论时弊,痛快淋漓,充分显示词人兼政论家的性格,奏出了大气磅礴、开拓万古心胸的时代最强音。

  今天,我们吟诵陈亮诗词,正可以开拓我们的“万古心胸”。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文化·西津 00006 读陈亮诗词 开“万古心胸” 2023-08-14 永康日报2023-08-1400006;永康日报2023-08-1400009 2 2023年08月14日 星期一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