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出关键问出深度 答出原委答出担当
市人大常委会“招大引强”专题询问会询问和应询摘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问出关键问出深度 答出原委答出担当
市人大常委会“招大引强”专题询问会询问和应询摘录
对政府及相关部门开展专题询问,是人大依法行使监督权的重要途径。8月2日,市人大常委会就我市“招大引强”工作进行专题询问,希望通过本次专题询问,在全社会凝聚起招引优质项目、补强五金产业链,助力产业转型的强大合力。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就“招大引强采取了哪些措施”“如何加强产业规划的谋划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如何更好保障招大引强”“如何外引和内培并重”“技工人才短缺如何解决”等12个方面问题进行了提问,各部门单位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应询。
永康招大引强
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问代表:徐步云
近三年来,我市成功引进落地了11个重大项目,将有力促进五金产业的强链补链和转型升级,为永康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请问市招商中心:我市采取了哪些措施吸引外地资本来永康投资创业?
市招商中心
副主任
徐培雄:
一、高位谋划推动。在市委、市政府的高位统筹部署下,以招商中心为主要责任主体,会同发改局、经信局、资规局等主要部门,以系统性思维和全方位部署,合力推进重大项目招引落地,落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二、创新落地保障。在经济开发区和高新区两个主战场“先租后供”“定制代建”,帮助企业实现“轻装上阵”“拎包入驻”。同时依托我市产业园区建设,推进产业集聚。
三、迭代招引模式。在专业招商、乡贤招商基础上,推进“基金招商”“产业链招商”,发挥现有产业基金优势和链主企业优势,成功招引一批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
四、科创人才引领。与中科院物理所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共建浙江先进电池技术研究院,打造储能产业孵化地;成立上海、杭州两地科创飞地,布局深圳科创飞地,不断提升永康科创能级;依托永康五金技师学院,增设新能源、新材料专业,每年为永康企业输送专业技术人才。
五、强化政策支撑。出台《永康市重大招商项目扶持政策》,优先保障招引项目用地、基金支持,打造“立体式”招引项目综合奖补政策,在研发投入、设备投资、厂房租赁等方面给予保障。
六、打造最优环境。打造“政府无事不扰、企业办事无忧”营商品牌,组建“1+1+N”的服务团队,一项目一团队前置服务,打造重大招商项目服务帮办平台,多部门联合,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
如何加强产业规划的
谋划实施?
提问代表:徐玲玲
招大引强贵在谋划,必须扬长补短,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一方面要围绕我市的“十四五”规划做大做强现代五金、高端装备、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2.0版,培育五金电子信息、生命健康两大新兴产业;另一方面要紧盯国家、浙江省最新出台的产业战略,与时俱进更新优化我市的发展方向。请问市发改局:作为规划的牵头部门,目前“十四五”规划明确的产业规划进展情况如何?今后又有哪些新的具体谋划?
市发改局局长
马海华:
在“十四五”规划中,我市构建了“3+2”现代制造业体系,即三大战略主导产业(现代五金、高端装备和新材料产业)以及两大新兴产业(五金电子信息、生命健康),同时重点瞄准新能源赛道,布局先进电池及储能产业。今年,我市着手编制《浙江永康先进电池产业现状及发展规划》和《永康市新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到近期2025年、中远期2030年新能源发展目标,从能源低碳转型、新能源供应、能源体制改革等角度提出我市新能源发展目标的重点任务、规划布局及实施保障措施。
为加大招商力度、加快项目落地,我局创新工作机制,对每个重大招引项目组建专班、制定攻坚方案,倒排计划,落实专人专责,采用容缺受理、提前审核、内部对接、服务集成工作方式,限时完成标准地联审与项目备案。哈尔斯、深伟业项目已按拿地即开工操作指引开展前期工作,并已出具标准地联审意见。
如何加强产业链招商?
提问代表:姚舒拉
招商就要围绕城市已有的支柱产业、打造新兴产业领域重点发力,缺什么招什么,狠抓有核心技术、有发展潜力的链主企业。请问市招商中心:如何加强产业链招商,促进五金产业做强做大?
市招商中心
副主任
徐培雄:
围绕五金产业强链补链。我中心以“强链永康”为目标,围绕缺链产品,从三方举措推进重点招引。一是政策引领推进:制定产业链强链补链政策,大力扶持补链项目做大做强,为新兴产业提供政策保障;二是打造五大园区:以电子信息产业园、高端模具产业园、五金科技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等五大产业园区,推动产业链集聚;三是内外联动发力:既鼓励传统产业延链,与高专精企业联姻开展技术攻关,又发挥驻外招商优势,挖掘产业链上下游信息,在深圳、上海等地重点开展产业招引,推动补链工作。
聚焦新能源产业链招引。引进链主企业:成功与世界500强企业、新能源装机规模全球第一的国电投合作,在新能源发电、储能及电池、绿电交通等方面全方位战略合作。通过链主企业带动,已招引落地融合元储储能、启源芯动力重卡换电、农光互补等多个产业项目。同时,通过国电投协同我市对接招引一批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项目;打造全产业链生态圈:以打造500亿级新能源产业链集群为目标,打通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目前,我市引进的新能源产业项目总投资超百亿元,近期拟招引一批新能源项目。
如何发挥产业
基金作用?
提问代表:柴文胜
基金招商是一种重要的招商方式。2022年,我市就成功运用基金加定制代建模式招引落地首个百亿元项目。请问产投集团:目前市级产业基金规模、运用效果如何?为更好地发挥产业基金在招大引强中的作用,下一步将采取哪些优化措施?
市产投集团董事长、总经理
夏小松:
2021年至今,我市已设立基金5支,包括省内首支规模达30亿元的县级“碳中和新能源”产业母基金(国核星能基金),基金总规模近55亿元,实缴规模超11亿元。通过“基金+招商”模式,招引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7个。
为更好地发挥产业基金在招大引强中的作用,我们将采取三点优化措施:1.遴选优秀的基金管理人团队,扩大基金投资规模;2.加大人才招引力度,提高基金运营能力;3.国有资本引导,撬动社会资本,形成发展新格局。
项目所在地如何提供
更优服务?
提问代表:吕刚伟
现代农业装备高新区、经济开发区作为永康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也是重大项目落地主要承载平台。请问现代农业装备高新区、经济开发区:采取哪些措施督促和服务项目顺利开工、建设、投产?
现代农业装备
高新区党工委书记、
管委会主任
徐杰:
近年来已有22个亿元项目在高新区落地,预计总投资110.6亿元,预计新增年产值197亿元。
作为产业项目重要承载地,我们主要从三方面发力:在优化服务上发力,做好事前、事中、事后各项服务工作,并设立一项目一专班,实现全过程跟踪式服务;在化解难题上发力,根据问题实际,分层级解决;在进度监管上发力,聚焦“宽严有度”,班子牵头立军令状,同时落实项目进展周报制度,每周晾晒项目进展,对滞后项目,及时作出提醒、督促,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经济开发区
党工委书记、
管委会主任
何志云:
2022年以来,开发区共签约落地3亿元以上项目7个(伟创源、深伟业、百晟达、保时捷、思瑞拓、星能新材料、融和元储),总投资额达138亿元。
我们始终坚持“服务靠前一步、手续跑在项目前”,健全“六个一”项目推进机制,做好“保姆式”对接保障,优化项目代办、提高审批效率等,全方位保障重大产业项目扎实推进,努力构建服务好、质量高、审批快的优质营商环境。当好项目“辅导员”,建立项目推进专班,实行“N对一”联系机制;当好难题“协调员”,“线上+线下”全程跟踪服务;当好项目的“监督员”,严肃查处在推进项目过程中存在的“庸懒散拖”等现象;当好承接空间“开拓者”,不断创新“零供地”“先租后供、项目代建”等工作模式。
如何加强招大引强项目的土地要素保障?
提问代表:林红台
严格执行工业用地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低效工业用地涅槃重生,唤醒沉睡土地资源、降低土地要素获取成本,显然是招大引强的最大期盼。请问市资规局和市经信局:在保障招引项目的供地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如何进一步优化工业用地管理?
市自然资源
和规划局局长
舒红光:
强化空间要素保障:重点保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五金物流港发展空间。全面推动五金产业转型升级三年攻坚行动,挖潜盘活低效工业用地,紧扣17个重点区块开展集中连片整治。
加强土地要素保障:优先保障产业平台建设,提前介入年度项目用地报批前期情况调查分析,优先保障重大产业等项目的新增用地需求。
加强工业用地管理:划定工业用地控制线,确定工业用地规模6.1万亩。开展低效工业用地整治,督促企业按合同约定时间开竣工。全程跟踪用地单位开工建设,对因企业自身原因造成闲置土地,依法进行收取闲置费、收回土地等处置。
市经信局局长
陆玲:
大力推进低效工业用地改造,优化调整现有政策,有效拓展存量利用空间;严格落实工业用地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明确投资强度、主体、亩产税收、亩产增加值等相关内容,如不符合要求,将按有关规定执行;深入实施“企业+宗地”亩均效益双评价制度。
科创平台建设如何更好服务招大引强?
提问代表:王根红
招引的现代企业尤其是创新型企业选择城市时,首要考虑的往往是包括创新中心、研究院所、孵化中心等产业和创新生态体系、国际化的创业生态环境。请问市科技局:我市科创平台建设在招大引强中如何更好发挥作用?
市科技局局长
叶建永:
我市一贯高度重视科创平台对招大引强的强大赋能作用,如已建成运营的省级永康五金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省级工业设计示范基地、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10多家科创平台,为近几年我市引进国科京东方、凤凰光学、联创电子等20多项“芯屏器核”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提供了技术、人才、平台及场地支持。同时,围绕“3+2”现代制造业体系建高端平台、引优质载体、聚顶尖人才,全力争创省现代农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建设长三角五金研究院、加速落地深圳科创飞地,构建“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协同发展、共融创新的政产学研创新体系和合作体系,助力提升我市招大引强工作精度、深度、力度。
如何解决引进企业高管子女就学?
提问代表:程祖明
从调研中发现,我市教育存在区域供需不平衡、公办学校容量不够、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企业普遍反映,员工存在就近上公办学校难,进城区上公办学校更难,上优质公办学校更是难上加难。请问市教育局:在解决引进企业高管以上人员的子女能上学、上好学方面有什么好办法?又如何解决随迁子女有书读、读好书?
市教育局局长
谢滔:
近年来,我市随迁子女学生数量增长较快,一方面,说明新永康人对永康的创业氛围、营商环境越来越认可,越来越愿意将子女带到永康就读;另一方面,也给我市的公办学位供给带来了压力与挑战。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随迁子女入学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并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文章。
一是让学位供给更充足。从前年开始,连续三年实施“三扩行动”。扩学校:在教育项目的土地指标、资金供给等方面予以优先保障,今年城区就有3所学校新投入使用。扩班级:把开发区周边学校与城郊学校作为重点,实现有余量的学校能扩尽扩。扩班额:对非起始年级的班额进行适当扩充。通过“三扩行动”,今年新增义务段公办学位1.1万个。
二是让招生政策更透明。我市是在全省率先推出随迁子女积分入学的县市之一,在此基础上,今年实行全域全学段线上招生改革,将招生政策、招生要求、招生计划、空余学位全部进行公开,方便随迁子女家长更好地了解政策、更好地作出选择。
三是让重点保障更精准。每年拿出80多个B类生名额保障高管子女入学。在此基础上,由人才办牵头开通人才子女入学绿色通道,凡是符合人才条件的,原则上都以第一志愿就近安置在城区公办学校。同时,对企业紧缺型人才,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予以解决。
四是让企业服务更周到。将招生工作与“三服务”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今年年初各班子成员陆续带队到企业进行调研摸底走访,了解企业随迁子女入学情况。对企业管理骨干、技术骨干的子女入学问题委托属地镇(街道、区)进行摸底排队,我局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加以统筹解决。
交通基础设施如何更好保障招大引强?
提问代表:周玉霞
道路是重要的基础设施,事关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和畅通。请问市交通运输局:为更好保障招大引强工作,如何抓住金华“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新机遇,加快大通道大路网等交通基础设施和现代物流枢纽的建设?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
陈麟新:
这个问题,我想用两张图来回答。第一张图是《永康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图》,这张图补足了我市“十三五”时期交通南强北弱,东密西疏的短板。前两年,我市积极谋划重大交通项目,12个重大交通项目纳入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规划,总投资达600亿元,其中实施类项目达300亿元;调整永农1.04万亩,总用地2.3万亩。有规划依据和用地保障两个前置条件,就有项目储备,今年开工项目3个,投资187亿元,我市因此迎来重大交通项目建设的“窗口期”,有效拉动交通投资。
第二张图是《金华市本级路网规划图》。永康在金华的东南方向,因此我局提出北部发展计划,首先是通过S316补足永康北部的大动脉;其次是积极往北对接融入金义都市区,主要支撑道路有义龙庆高速、S218省道、S316省道、S321省道、G330快速化道路;再次是对接长三角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主要支撑道路有义龙庆高速。通过建设内联外畅的枢纽体系,结合“一港三中心”物流平台和“公铁海”联运方式,打造具有永康产业特色的物流枢纽城市。
如何“外引”和“内培”
并重?
提问代表:应天行
一方面轰轰烈烈对外招商,另一方面永康也成了外地招商引资的目的地。据统计,2019年以来就有多家规上工业企业外迁,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招了女婿气走儿”。请问市经信局:在加快招大引强的同时,采取哪些举措做到“外引”和“内培”并重,支持和引导本地企业做强做大?
市经信局局长
陆玲:
一、努力满足优质工业项目的用地需求。建立并完善“两库三优先”精准供地机制,全力谋划永武飞地产业园、国家林草装备科创园、中国五金物流港等三大发展平台,有序推进一批中小地块的供地,满足成长型企业用地需求。同时,加快推动现代五金科技产业园等国资厂房建设,积极探索“先租后让”等模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二、积极引导传统企业打造品牌。持续强化企业家品牌建设意识,引导企业实施好品牌发展战略,组织开展永康五金MBA品牌研讨班,举办“永康五金”品牌发展交流分享会,培育一批具有品牌思维的企业家。
三、深入推进产业集群建设。加大集群培育力度,成功试点电动集群轻量级数字化改造,未来在防盗门、保温杯等更多的集群推广数字化改造,同时考虑在后续修订的工业十条意见中加大数字化改造、技改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重点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成长性高、产业配套能力强、具有关键核心技术的潜力型企业。
总之,我局将把好招商项目关、铺好内培项目成长路,既让“女婿”感受到宾至如归的热情,也要让“儿子”感受到家的温暖,共同扎根永康。
技工人才短缺如何解决?
提问代表:林金星
随着电子产业、锂电池等数字化水平高的行业和项目的引入,以及本土企业数字化改造的推进,能够操作自动化设备的技工人才短缺。请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采取哪些措施有效解决企业面临的技工人才短缺问题?
市人力资源和
社会保障局局长
曹法余:
一是加大院校培养力度,发挥主力军作用。永康五金技师学院开设有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业机器人等21个专业,智能制造专业群、数智经贸专业群已入选浙江省高水平专业群,每年培养高技能人才约800名。二是加大企业自主培养。目前,已有91家企业成功备案,其中65家企业陆续开展培训并认定技能人才1.3万余名。三是加大社会培训力度。目前,我市开展常规化职业技能培训的机构共有12家。今年我市还成功举办第二届浙江技能大赛,为技能人才的培养、引入夯实基础。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聚焦企业需求,加强与经信、商务等部门协作,推动“政企行校”深度融合,加快数字技能高技能人才培育。
如何加强引进项目
后续管理?
提问代表:徐保卫
我市按引进项目的投资协议,对投资方在厂房租赁、设备投资、研发投入等方面均有资金奖励,但对投资方的实质性约束比较少。万一因市场变化等原因,引进项目考核期内无法实现约定的目标,甚至无法持续经营,请问市招商中心:政府所提供的土地、厂房,兑付的奖励如何处理?由谁处理?
市招商中心
副主任
徐培雄:
目前,我市招引落地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1个,其中可享受专项奖补资金政策的项目有5个,占45%,项目供地3个,占27%。为加强招引项目风险防范,招商中心从项目引进、供地、奖补三方面严格把关,健全招商项目闭环管理机制。
严把项目引进关:项目招引前,开展全方位考察并聘请普华资本等专业投资机构进行分析研判,了解项目核心技术储备、生产经营等情况;项目招引中,由经信局组织专家及部门开展项目评审,同时委托专业机构对项目投资方开展财务、法务、业务尽职调查,并约定税收、产值等对赌条款;最后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
严把项目供地关:首先供地由经信部门统一提交市委、市政府决策后,按程序予以实施。项目落地后,根据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意见执行,由主管部门会同落地平台开展达产复核,并按照《履约合同》进行监管执行,由属地管理。
严把奖补申领关:企业按投资协议完成相应投资后,才可申请财政奖补。由招商中心牵头财政、经信、科技、属地等部门联合审查,并委托第三方审计后方可兑现,严格按照投资协议条款落实执行。
融媒记者 童英晓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