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时政·综合

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 扎根农村55年

赵茂森:做村民健康的“守门人”

  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 扎根农村55年

  赵茂森:做村民健康的“守门人”

  L

  立信义 弃陋习 扬正气·文明与我同行

  村卫生室里默默坚守的身影、村道上四处奔走的脚步,记录着赵茂森55年的从医时光。一静一动之间,赵茂森以一心一意为村民治病的医者仁心,扛起守护1000多户家庭健康的使命,成为3000多名村民健康的“守门人”。

  行医55载

  俯首甘为杏林翁

  “这是外用的碘溶液,可别误喝了。你用棉签蘸一点,涂在擦伤的地方,每天涂抹2次至3次。”日前,记者在东城街道长城村卫生室见到赵茂森时,他正向村民夏妙园详细讲解药品的用法。

  原来,夏妙园因摔倒导致眼睛周边擦伤。她刚从城区医院就诊回来,就拿着药来到村卫生室找赵茂森帮忙看看。“还好回来让赵医生帮忙再看一下药,不然我就把它当成口服液喝了。”夏妙园告诉记者,赵茂森在村里当了这么多年村医,医术好、态度佳,大家都愿意来找他看病。

  村民的信任是对赵茂森怀着医者仁心,默默扎根乡村的无声嘉奖。1969年,赵茂森开始学习中草药、针灸的治疗方法。当上赤脚医生后,在田间地头、巷道农家总能看到他送药、问诊的身影。后来,村里有了医疗站和卫生室,他也有了为村民问诊开方的固定阵地。

  “他当乡村医生以来,每天早出晚归,待在卫生室的时间比在家的时间还长。”在妻子赵爱菊看来,赵茂森对村医这个职业倾注了很多的心血。除非有特殊情况,赵茂森每天都雷打不动地守着卫生室这一方天地,就怕他一走开,就有村民来看病。他也因此被村民戏称得了“职业病”。

  从靠“一根针一把草”治病的赤脚医生,到成为中西药融会贯通的乡村医生,这条从医之路,赵茂森已走了半个世纪。那颗一心一意为群众治病的赤诚之心不曾因为岁月流逝而暗淡,反而愈发炽热。“我把乡村医生当成终身的事业来做,只要还有能力,身体还吃得消,我就会一直干下去。”他说。

  苦钻医术增技能

  行医路上不止步

  在从医过程中,赵茂森发现为村民看病已经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这份热爱让他积极适应时代演变,不断地在医学领域探索、进步。

  在缺医少药的年代,赵茂森到东阳、武义、缙云、丽水等山区采药,同时也向当地老药农请教学习,求药方、学药理。药方珍贵,求取总会被拒绝,但他乐在其中,在求中问,在问中学。即使拿不到药方,他也总能学到一些别的知识。后来,西医在我国逐渐推广开来,赵茂森又积极学习西医知识,成为一个中西药皆通的乡村医生。

  “既然把医生当成终身热爱的事业,那就得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已经成了赵茂森的“行动指南”。

  在长城村卫生室的电脑桌上,记者发现了一张网格纸,纸上按键盘上的排列顺序将26个字母书写出来,并用同音字标注出读法。旁边还放有一本写满字母和对应药品名的笔记本。一张纸、一本笔记本,是赵茂森能在电脑上为村民开药写病历的两大“利器”。

  “现在开药、写病历都要在电脑上操作,打字对我来说实在太难了。”赵茂森说,每次进药时,他都会请教医生,将药品对应的拼音记录在笔记本上。这样,为村民开药的时候,他就可以翻着笔记本,对应着网格纸上的标注,顺利输入电脑,在系统里找到相应的药品。

  除了掌握电脑操作这项硬技能,赵茂森还坚持乡村医生继续教育学习,积极参加卫生部门组织举办的各类知识技术培训。

  “多学点,跟上时代的脚步,我才能在这个岗位上干得更长久,继续发挥我的余热。”赵茂森说。

  融媒记者 郑旭华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时政·综合 00003 赵茂森:做村民健康的“守门人” 2023-07-29 永康日报2023-07-2900006;永康日报2023-07-2900007;永康日报2023-07-2900009;永康日报2023-07-2900008 2 2023年07月29日 星期六
浙B2-20100419-2